身在「伏」中要知「伏」,32℃以上當心「熱中風」

中風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腦血管病,它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溫度在0℃以下的寒冬,另一個是氣溫超過32℃的盛夏。研究顯示,氣溫高於32℃,腦卒中(中風)的發生率較平時高出66%,並且隨著氣溫的升高,危險性還會增加。

中老年人和“三高”患者,在高溫天都面臨著這種風險。那麼,如何在高溫天預防中風?小編在此為您整理了一些相關知識,歡迎關注轉發哦!

身在“伏”中要知“伏”,32℃以上當心“熱中風”

身在“伏”中要知“伏”,32℃以上當心“熱中風”

身在“伏”中要知“伏”,32℃以上當心“熱中風”

因何會出現“熱中風”

血流速度變慢:老人的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熱量不易散發。當氣溫上升到32℃以上,體溫調節主要依靠汗液蒸發和血管擴張。這時,中老年人,尤其是患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人,血流速度減慢,血液循環負荷過重,容易引起中風。

血液黏度變高:高溫時,人體每天要排出1000毫升甚至更多的汗水。尤其是老人,如果補充水分不及時,會引起血液容量不足、血液變黏稠,進而誘發中風。

流向大腦的血液減少:天氣炎熱時,血流會向外周皮膚分配,大腦血流量銳減,易引起缺血。患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更易發生腦缺血。

如何區分中風和中暑

頭暈是中風早期症狀之一,中暑也有這個症狀。要判斷頭暈是不是中風的前兆,用5S法鑑別,在家就能操作。

第一個S:Strength(力量) 試試自己的胳膊、腿有沒有力量,照照鏡子看自己有沒有口、眼歪斜,一側或某一側肢體會不會不自主地抽動。

第二個S:Sense(感覺) 感覺一下胳膊、腿、顏面部,特別是口唇和舌頭是否有麻木或無力感。

第三個S:Swallow(吞嚥) 咽口唾沫或者少量喝點水,試試有沒有嗆咳,或咽不下東西的情況。

第四個S:Speak(說話) 是不是說話費勁,總含糊不清。

第五個S:Seeing(看東西) 看東西有沒有重影,有沒有閃電一樣,有沒有眼前發黑,看東西模糊不清?如果有頭暈的症狀,且伴隨上面5S的一個或幾個,中風的風險比較大,應儘快送往醫院。

此外,中風搶救有“黃金3小時”之說,在最佳救治時間內搶救,可避免腦組織壞死,及時恢復血流。越早送去醫院治療,恢復越好。在等待急救車到來期間,家屬要解開患者衣領,保持其口腔清潔,有假牙者應取出。如果出現昏迷,要將患者置於側臥位,切忌搖晃,送到醫院的途中要避免頭部晃動和磕碰。

相關鏈接:盛夏防中暑,熟記“二十五”

在盛夏烈日的烘烤下,我們的身體也經受著“烤驗”。當暴露在一個高溫環境下,人的中樞體溫會持續上升,有時高達40℃,除自感很熱、周身皮膚髮紅(一般不出汗),甚至可以失去意識,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中暑。中國公眾衛生健康指南專家委員會總結“五五”二十五條防暑知識指南,以期大家度過一個平安的盛夏。

身在“伏”中要知“伏”,32℃以上當心“熱中風”

五種人 易中暑

①老者 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使散熱不暢。

②幼者 嬰幼兒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較多,對散熱不利。

③孕者 孕產婦由於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容易中暑。

④訓者 高強度運動訓練的人群,運動量越大,產熱越多,越容易中暑。

⑤勞者 特殊環境勞動工作者在高溫環境長期工作,熱量無法排出,容易發生中暑。

身在“伏”中要知“伏”,32℃以上當心“熱中風”

五種病 需防暑

①心血管疾病 炎熱會使人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病人,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在體內積蓄,便容易中暑。

②感染性疾病 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作用於下丘腦產熱中樞,令機體產熱加速;也可使機體釋放大量兒茶酚胺類物質,促使血管痙攣收縮,散熱不利。

③代謝性疾病 營養素的缺乏可使腎臟濃縮能力減退,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先天性汗腺缺失者,無法及時通過排汗散熱,導致體內熱量聚積,容易中暑。

④系統性硬皮病 由於汗腺阻塞或破壞,蒸發散熱的途徑被阻斷,使熱量積蓄體內而引起中暑。

⑤內分泌疾病 甲亢、糖尿病等患者,由於自身代謝功能障礙,使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和變化反應遲鈍,雖熱量已積蓄體內,但病人自覺症狀卻出現較晚或不自知,引起中暑。

五種藥 誘中暑

①降壓藥 由於夏季氣溫較高,血管擴張,服用降壓藥後血壓會比較低。尤其是利尿藥使排尿和排汗增多,機體容易出現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可能出現乏力、倦怠、食慾不振、心慌等中暑症狀。

②胃病藥 阿托品、顛茄等藥物,能治療胃痙攣引起的胃痛。服用這類藥物後,人的汗液分泌受到抑制,體內熱量無法正常散發,在高溫之下非常容易中暑,甚至出現虛脫。

③抗抑鬱藥 氯丙嗪、奮乃靜、三氟拉嗪等精神類藥物,有干擾體溫調節中樞的作用。服用這些藥後,人體的體溫不能保持恆定,而是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因此,夏季服這類藥易導致體溫升高,甚至中暑。

④解熱鎮痛藥 發燒時可能會服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燒藥,這些藥物在解熱鎮痛的同時,還會發汗,造成人體中鉀的流失,出現四肢無力,嚴重的還可能讓人因為脫水而中暑。

⑤部分感冒藥 有些複方感冒藥含偽麻黃鹼,有收縮血管的作用,會使人體排汗減少、無法有效散熱而中暑。

五種房 常中暑

①下廚房 廚房往往狹小,操作時會產生大量的熱,環境溫度升高,使得機體熱負荷過大,容易發生中暑。

②守機房 機房往往密閉,大量機器運行會產生大量的熱散不出去,長期在這種環境下機體熱負荷升高,容易發生中暑。

③桑拿房 桑拿房高溫環境下容易機體熱負荷升高,體溫調節機制失衡,中暑風險增大。

④睡車房 車內空間密閉狹小,溫度上升較快,有的人因一些情況需睡在車裡,這種密閉環境很容易發生中暑。

⑤無風房 無風房就是指空氣不流通的空間,如地下室等,空氣不流通且高溼環境,一則容易缺氧,二則熱量不能散開,中暑事件容易發生。

五種涼 抗中暑

①尋涼地 涼地就是指陰涼沒有陽光直射的地方,可以避免因環境溫度過高而使機體熱負荷增大。

②扇涼風 涼風可以加速熱量的散失,能夠幫助機體散熱,降低熱負荷。

③飲涼水 通過低溫液體可以來幫助機體加強散熱,通過熱“對流”與“傳導”降低熱負荷。

④穿涼衣 通過戴帽子、護袖等措施來避免陽光直射,降低外界熱負荷對機體的影響。

⑤塗涼霜 通過塗抹防護霜等來保護機體,降低外界熱負荷對機體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