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口中的“二百五”到底是怎么来的?

现在人们嘴边常常挂着“二百五”一词,意思是指办事不靠谱,有点神经,傻傻呼呼出洋相的人,是一个贬义的形容词。综合相关老资料。有着下面的几种说法。

一说源于战国时候苏秦:

苏秦是齐王的重臣,后被刺客行刺。齐王大怒誓要抓住凶手,使计对外宣城“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早就想杀了他,一直找不到理由,决定奖励刺杀之人黄金千两”。果然有人上钩,有四人来领赏,齐王忍怒问“千两黄金,你们四人怎么分”四人不知中技,高兴回答每人二百五。齐王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杀了!”从此民间遍留下了二百五的说话。指傻瓜笨蛋被钱财迷惑的人。

你口中的“二百五”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说源于民间一秀才:

从前有一个老秀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取名成事,小儿子取名败事。一日吩咐妻子在家监督两个儿子写字。大儿子要求写三百字,小儿子要求写二百字。后回家后询问妻子儿子在家写字情况。妻子如实回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遂被后世流传。

你口中的“二百五”到底是怎么来的?

三说源于赌博的牌九:

牌九中有“二板“(四个点)和”幺五“(六个点),两张牌就配成了”憋十“,这在牌九中是最小的牌,也是最没有用的牌。所以人们就叫做”二板五“(二板和幺五的简称),久而久之就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也称作二五仔,常被指汉奸、叛徒等。

你口中的“二百五”到底是怎么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