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口中的「二百五」到底是怎麼來的?

現在人們嘴邊常常掛著“二百五”一詞,意思是指辦事不靠譜,有點神經,傻傻呼呼出洋相的人,是一個貶義的形容詞。綜合相關老資料。有著下面的幾種說法。

一說源於戰國時候蘇秦:

蘇秦是齊王的重臣,後被刺客行刺。齊王大怒誓要抓住兇手,使計對外宣城“蘇秦是個大內奸,死有餘辜,早就想殺了他,一直找不到理由,決定獎勵刺殺之人黃金千兩”。果然有人上鉤,有四人來領賞,齊王忍怒問“千兩黃金,你們四人怎麼分”四人不知中技,高興回答每人二百五。齊王大怒:“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殺了!”從此民間遍留下了二百五的說話。指傻瓜笨蛋被錢財迷惑的人。

你口中的“二百五”到底是怎麼來的?

二說源於民間一秀才:

從前有一個老秀才,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取名成事,小兒子取名敗事。一日吩咐妻子在家監督兩個兒子寫字。大兒子要求寫三百字,小兒子要求寫二百字。後回家後詢問妻子兒子在家寫字情況。妻子如實回答:“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個都是二百五。”遂被後世流傳。

你口中的“二百五”到底是怎麼來的?

三說源於賭博的牌九:

牌九中有“二板“(四個點)和”么五“(六個點),兩張牌就配成了”憋十“,這在牌九中是最小的牌,也是最沒有用的牌。所以人們就叫做”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簡稱),久而久之就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也稱作二五仔,常被指漢奸、叛徒等。

你口中的“二百五”到底是怎麼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