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產業未來會引發國內外投資熱潮嗎?

2018年,IPO迎來行業制度調整的關鍵過渡期。3月份,證監會出具批文允許擁有三類股東的企業籌劃上市,各家市輔導機構迎來行業利好。4月份,證監會聯合滬深兩大交易所共同為開發高新技術領域的“四新”獨角獸企業開闢綠色上市通道,IPO“邀請制”的出臺一度引發市場熱議。

業界權威人士表示,包括退市制度在內,這一切都是為了延遲兩年之後出臺的“IPO註冊制”進行未雨綢繆的前期工作。作為與IPO息息相關的私募股權投資,在IPO上市制度調整的轉折期內,私募基金的整體表現如何?


私募基金產業未來會引發國內外投資熱潮嗎?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私募基金共備案73854只,上半年增長了7436只;私募管理人共23903家,上半年增長了1457家;總體管理規模(實繳)由2017年年底的111003億元增長至126022億元,增長率為13.53%。

從數據上來看,私募基金的增長規模處於預期範圍內。而在規模方面,截至6月底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實繳規模相較2017年底增長了8554億元,其他基金實繳規模增長了3961億元,紛紛創出歷史新高。

嘉豐瑞德上海第一分公司總經理陸家明先生表示,私募股權類基金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於IPO的常態化以及LP格局的變化。上市公司成資本主力,母基金規模爆發式生長,本土機構逐漸佔據市場主導使得國有資本成為LP市場主要參與者。同時,資管新規對監管層鼓勵資金投向符合供給側改革領域,這對於高新產業基金顯然是長期利好。

另外,從披露的數據中不難看出,創投基金在今年另個季度中表現優異,業績遠高於其他基金。從投資角度來看,以BATJ為主的互聯網行業依然是投資人最活躍的領域。然而,業內負責人表示,從基金投資的角度來說,最大的風險依然是資產配置的風險。

一方面高科技產業是行業發展的趨勢,未來的實體制造業一定與高科技相結合。但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的高科技產業並非市場競爭的結果,而是受到政策約束的政府引導型產業,企業的估值以及真實競爭力存在一定扭曲,並且對於估值的公允性而言構成不利因素。

私募基金產業未來會引發國內外投資熱潮嗎?


嘉豐瑞德上海第一分公司總經理陸家明先生表示,高新技術行業的優質企業未來會成為A股的機構性支柱。並且,隨著A股逐漸放開資本管制,橋水等外資私募也競相入駐本地A股市場佈局。這一方面預示未來私募基金行業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另一方面也預示國內私募基金的發展空間龐大。但是,中國私募基金需要更多地借鑑國外的發展模式,將政府以及監管部門的功能正位,同時通過市場化競爭充分挖掘私募機構的潛力,淘汰發展能力滯後的私募機構,通過市場競爭提升私募基金行業的集中度。

從私募基金進入2018年之後總體數據來看,行業處於良好的上升態勢,而監管層對私募基金的監管也在強化,並且就產品的起募金額、槓桿等提出諸多約束。未來,私募基金經過市場的歷練之後將迎來更為規範的行業態勢,而投資者在更為透明、健康、規範的投資市場中也將獲得更穩健的投資理財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