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傳世經典之間,只差一把打開閱讀之門的鑰匙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裡,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做一個有相當教育的國民,至少對於本國的經典,也有接觸的義務。”

——朱自清《經典常談》

你與傳世經典之間,只差一把打開閱讀之門的鑰匙

人類歷史上產生了那樣一些著作,它們直接關注和思考人類精神生活的重大問題,因而是人文性質的;同時其影響得到了世代的公認,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因而又是經典性質的。我們把這些著作稱做人文經典。在人類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經典構成了一種偉大的傳統,任何一個走在這條路上的人都無法忽視其存在。

真正的閱讀必須有靈魂的參與,它是人的靈魂在一個借文字符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的漫遊,是在這漫遊途中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因而是一種個人化的精神行為。什麼樣的書最適合於這樣的精神漫遊呢?當然是經典,只要我們翻開它們,便會發現裡面藏著一個個既獨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中國現存古籍約20萬種(據《中國古籍總目》),唯有經過歷史檢驗和洗練的、承載文化傳統之積極精神且具有典範意義的書籍,方可奉為經典。經典如群星浩繁,此編作擷取指南。就分類而言,大致作如下劃分,一為經、二為史、三為子、四為集。

經·胸涵浩然

在中國文獻典籍中,對中國歷史影響最為深遠者,莫過於“五經”。“五經”中影響最廣,感人最深者,則莫過於《詩經》。故《詩序》說:“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正人之行、動人之心的雙重功能,確立了《詩經》在中國文化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

你與傳世經典之間,只差一把打開閱讀之門的鑰匙

以《詩經》為例,具體閱讀方法有三:

1

“思無邪”

要從正面理解詩意,不可思至偏邪。《詩經》是中華文明大廈的支柱之一,她與大廈的存在是聯繫在一起的,如果她歪了,那就意味著大廈傾頹。

Ÿ

2

“千古人情不相違”

縮短與《詩經》的時間距離,縱然《詩經》是數千年前舊物,事態萬殊,而人的反應則與今人無別。品味箇中意涵,聯繫身邊、眼前的人、事、物,使自己進入情景之中,淡化外在的賦、比、興之類,感受到汩汩流動的精神力量。

3

Ÿ “心氣和平、熟讀涵泳”

不要將個人私念強加於詩,通過反覆涵泳,讓詩意自然流出,與自己的情感、思想相融匯。“凡歌《詩》,須要整容定氣,清朗其聲音,均審其節調,勿躁而急,勿蕩而囂,勿餒而懾。久則精神宣暢,心氣和平矣。”——王陽明

史·高處眼亮

中國史籍浩瀚,且多為洪章鉅著。比如一本《資治通鑑》,涵蓋了超過1400年的敘事,你要如何讀它?

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資治通鑑》的最佳讀本,是20世紀50年代由中華書局出版的標點本,這也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一個整理本。而對於絕大多數非文史專業讀者來說,要通讀這樣一部皇皇鉅著,恐怕會很有難度。文言文以及歷史背景知識,都可能成為閱讀的障礙。

你與傳世經典之間,只差一把打開閱讀之門的鑰匙

在此我們提供以下幾種常見情形供大家參考:

Q

希望有白話本《資治通鑑》以輔助閱讀。

A

柏楊版白話《資治通鑑》是市面上比較流行也非常有影響的一種,編寫者在這套書上的確費了不少功夫,內容比較完整,出現的也比較早,在大陸出版後即大受歡迎。但柏楊這套書除了白話翻譯外,還加塞了他本人的很多評論。想提醒大家的是,柏楊在解讀中國歷史的時候,有自身的意識形態立場。讀他的書,藉助其白話文來幫助理解《資治通鑑》原文,完全可以,但千萬不能被他的個人思想牽著鼻子走。

Q

只想對《資治通鑑》的風貌作些瞭解,並不執著於讀完整部書。

A

針對這部分讀者,我們推薦一些節選本。想重點向大家推薦的,是196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由王仲犖編注的《資治通鑑選》。由於《資治通鑑》敘事十分高明,許多看似與主要的歷史事件無關的枝枝葉葉,都是在幫助讀者繪製一個更加全面的歷史圖像。王仲犖的選本看似懶散,沒有對原文做修剪。但事實上,這樣不妄做改動的選本,恰恰是參透了《資治通鑑》的三昧。雖然很多老師非常重視袁樞編注的《通鑑紀事本末》,這部書對於不熟悉歷史事件的初學者來說,的確是入門的好幫手。但也誠如很多前輩已經指出的那樣,袁樞的才、學、識都很一般,改寫《資治通鑑》的過程中往往遺失了很多原著的精神。我們還是不能以它來代替《資治通鑑》。

你與傳世經典之間,只差一把打開閱讀之門的鑰匙

子·心遊意騁

《墨子》堪稱古代的百科全書,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邏輯、科技、軍事等各個方面。而在我國曆史長河中,《墨子》一書的命運和經歷相當獨特,比如,很多傳世先秦典籍至少在唐以前就形成了具有高度穩定性的經典文本,可《墨子》的文本至今都沒有形成。以《墨子》為例,我們該如何讀這部被“冷落”的百科全書呢?

你與傳世經典之間,只差一把打開閱讀之門的鑰匙

讀《墨子》,首先要了解墨子言說的特點

在先秦諸子著作中,《墨子》可能是最缺乏文采的,無《論語》之簡約深遠,無《孟子》之雄辯恣肆,無《荀子》之縝密精細,更無《莊子》之奇詭謬悠。墨子及其後學跟其他諸子大異,他們刻意彰顯為文學出言談之“用”,而貶抑有可能帶來干擾的“文”,遂使其文質樸有餘而文采不足,成為史上一大憾事。但因其獨到之文,強化了先秦諸子的多元性,何嘗不是史上的幸事呢?

Ÿ

《墨子》文章類型多樣,讀法不能千篇一律

讀《非命》等篇,要留意其論證方法,即“三表”。從文章寫作尤其是議論文寫作方面看,圍繞某些基本原則來立言,意味著歷史前進了一大步,對文章邏輯思維、主體結構及表述方式的成熟有重大意義。

Ÿ

讀《墨子》尤須關注它對當下的價值

墨家既不諱言利,又反對“虧人自利”,既不虛廓,又有價值擔當,比較適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墨子的利他觀念當有助於矯正現代人對自我的過度沉迷,激發他們對世人的關愛。墨子的平等觀念體現在禮教政治諸多方面,比如政制方面,他張揚“雖天亦不辨貧富貴賤、遠邇親疏,賢者舉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廢之”(《墨子·尚賢中》)司馬談評墨家禮制,嘗雲:“使天下法若此,則尊卑無別也。”(《論六家要旨》)而這顯然符合當代社會的需要。

集·繡口造夢

開創了五言詩歷史的《古詩十九首》,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被鍾嶸譽為“一字千金”,這樣一組無作者、無時代說明的詩篇,該如何讀呢?

你與傳世經典之間,只差一把打開閱讀之門的鑰匙

Ÿ背景還原

從作品中尋找信息,先看其“地”,後看其“人”,再看其“意”。將這些內容聯繫起來,發現其作者是一群為追求功名客居東都洛陽的落拓書生,其時代則是在東漢末,放到這個背景下來理解詩中別離、相思、宴飲、樂遊之類的內容,便會看到其背後蘊藏的一代士子的心靈顫動。

探尋詩人的內心世界

漢末風雨飄搖之夜,落拓書生的情感與思想如同猛獸,衝破了經典價值觀的束縛,在自由的天地裡奔突、馳騁,用詩歌創造了內在生命的神話。以往人們多關注詩歌對生活的反映,實則用語言建構的生活世界之下所蘊藏的心靈世界,才是詩的重心所在。

觀其藝術

《古詩十九首》徹底拋棄了傳統的四言詩式,開闢了五言詩的時代。且真情所致,隨心所欲,淺語道來,自成奇文。這些詩無一字奇,無一句奇,但卻無詩不奇。決不可句摘。要感受它們平淡中的奇絕,因為它們是“渾然天成”的。

王立群讀《孟子》時說過,經典常常不是讀懂的,而是在和實踐的共鳴中感悟的;經典不能賜予你直接需要的東西,而是指引你行走的方向。

熱衷“經典閱讀”,因為“經典”是時代、民族文化的結晶。人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經典的閱讀而代代相傳的。閱讀經典,不僅是為了增長知識,更是要從中吸取精神資源。吸收得愈多愈廣,精神底氣愈足,就愈能在獨立的選擇、消化、融會、創造中建立起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同時,讀經典更要提防歷史上那些板結固化的認知。以一種開放的心態面對經典,你會發現更多的真相。

你與傳世經典之間,只差一把打開閱讀之門的鑰匙

經典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們之所以為“我們”的“來處”。閱讀經典,可以進一步確認和鞏固一直以來受到的潛移默化的文化薰陶及影響。然而隨著城市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多的人苦於有讀經典之心、無讀經典之力,甚或有讀經典之力,卻尋不到親近它的路徑。因此,邀請專業的學者和研究人員向讀者總結、介紹正確的、通俗的經典閱讀方法,傳授他們閱讀經典的經驗和思考,有著十足的必要。本書挑選中華傳統經典如《楚辭》《尚書》《左傳》《史記》等等一般讀者足可想到的文學或歷史經典共50部,應是代表傳世典籍中最核心、最精粹的部分,邀請學界權威的教授或學者分篇撰寫成文,既有閱讀方法,又夾背景介紹,教授讀者科學的、正確的閱讀經典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