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寫的《紅樓夢》結局和高鶚寫的結局一樣嗎?爲什麼?

雲南三七瑪咖手鼓


一,曹雪芹肯定己寫完紅樓夢全集。這個推理很簡單,任何一個作家不可能在書沒寫完時去花十年時間五次刪改。

二,高鄂肯定見過底稿或者是題綱。因為沒有人比他續寫得更好。

三,後四十回在有原稿的基礎上被高鄂改動過。根據是依照判詞和紅蒙開篇十二支曲的宿命論。還有後四十回的文風措辭,以及詩詞…不及前八十回精彩。

高鄂在人物歸宿上與判詞大致相符,這個功勞不可抹殺。但在某些人的歸宿上不盡人意,與前八十回不能遙相呼應。例如,巧姐:“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高鄂沒有走樣。但是把平兒扶正的願望是美好的,平兒人好也應有個好結局。但是不可能,她不在副冊之中,她只能平平淡淡陪巧姐嫁到莊子上後過村莊生活。因為賈璉有罪要和賈赦一道服刑,賈璉房裡查出的高利盤剝借據,以及宮中御用貢品,賈璉脫不了幹糸,再加之他去平安洲賄賂節度使的罪行。當時賈赦認為他辦事有功,特別賞個秋桐給他。而在案發後,他們父子是同謀,也就是一根繩上的兩個螞蚱,誰也逃脫不了干係。另外,賈府敗了就是敗了,敗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何來的沐皇恩延世澤?賈府敗後,各家都己分房過小日子,即使賈蘭當宮,蘭桂芬芳。榮耀只有李紈一人享受鳳冠霞披。與他人沒關係,因為當李紈威赫赫爵祿高登時,昏慘慘黃泉路己近。試想這時的賈政等長輩即使逃過牢獄之災,而己年事已高,還有活的嗎?正如人們曾質疑巧姐的成長速度,要麼長不大,要麼是一下孑成大姐。那賈政在高鄂筆下也是永不老,萬年青。


快樂人生40206654


不一樣。

也不可能一樣!

首先需要確立的一點是:曹雪芹的《紅樓夢》倒底寫完了沒有?我的回答是已經寫完了!這從方方面面的史料都能看出來。比如曹雪芹的朋友富察-明義,在其所著《綠煙瑣窗集》裡,寫了20首關於《紅樓夢》的詩,其中有這樣的句子:石歸山下無靈氣,縱使能言亦枉然;王子侯孫瘦嶙峋,慚愧當年石季綸……就是說,《紅樓夢》的結局,石頭又歸到了無稽崖上,寶玉等一干人淪落到塵埃中;再比如在脂批中,也非一次點明80回後還有很多情節:《茜雪獄神廟慰寶玉》,《王熙鳳知命強英雄》等。這都說明《紅樓夢》是寫完了。一如第五回所指明的金陵十二釵之最終歸宿,是整部書之大綱!換言之,對於曹雪芹來說,《紅樓夢》已經是成竹在胸!不可能寫了十來年才搞出個半成品,並且拿這個半成品再來“增刪了五次”!

那麼,現在《紅樓夢》只剩了80回,就說明後幾十回被人刪改了!舊時有一條筆記,說乾隆皇帝到某滿人家,見書架上有《石頭記》一書,便攜一冊回宮去看。某滿人回來,大驚,於是急切刪改進呈!野史不足信,姑切當個參考。但這說明,《紅樓夢》在當時是有所顧忌和避諱的。比如乾隆的堂兄弟弘旿就在筆記裡說,“蓋《紅樓夢》非傳世小說,終不欲觀,恐其中有礙語也。”如果只有前80回的話,它防礙了誰?

《紅樓夢》的流傳據說與和坤還有關係。和坤喜歡看《紅樓夢》,但因為是禁書,不方便閱讀。便想了一個辦法,每次進宮都給皇太后講一段《紅樓夢》故事,久之,皇太后聽入了迷,便要和坤拿來自己看。和坤說不行,這是禁書。皇太后說,讓皇上解禁不就完了!如此,乾隆也無辦法。但此書又不能這樣流傳,只得令人把後幾十回刪去,換成一個溫和的面目。

高鶚續寫了一稿,皇帝並不滿意,因為與曹雪芹的原稿太接近。高鶚於是又寫了一稿,裡面也有抄家的情節,但皇帝很快發還了賈家財產,表明皇帝的仁慈。這樣一來乾隆就滿意了,說《紅樓夢》寫的是明珠家事,給《紅樓夢》定了屬性!

這些史料一方面說明,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有很強的批判性,刺痛了滿清皇族的神經,所以才在文字獄盛行的清朝被查封。另一方面也說明,滿清皇族十足的虛偽,為了一己之私不惜毀壞這麼好的小說!

我疑心高鶚看過《紅樓夢》的原稿,因為在他的續筆裡,的確有些很高妙的篇章,比如“黛玉焚稿”等,可能直接剪裁自曹雪芹的原稿!只是不知道:近300年過去,世間究竟還有沒有曹雪芹的真本?!





雪舞冰藍2014



從存世的續作中,續作者可能是覺著原著結局太傷感、抑或是其它原因?便改成了賈府後人科舉中金榜題名,蘭桂齊芳,賈府因此而中興。這是一番美意,卻也嚴重地篡改和違背了原作者的本意,使名著的震撼力以及美學效果大打折扣。,


逝者已矣,歷史的煙塵早就飄散。紅樓夢一書作為欣賞讀物,愉悅了人們的生活,也豐富了向上的認知。


溯路之旅行2


曹雪芹寫的《紅樓夢》的結局和高鶚寫的結局差不多的,但是也相差了非常遠。至於這個為什麼,請慢慢的看我的分析。

首先,雖然我們經常說曹雪芹沒有寫完《紅樓夢》,這只是我們沒見到完稿,實際上他應該是寫完了,只是在增刪整理的過程中被弄沒了,他的書的結局就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尤其是我個人認為,他的文稿是被故意遺失的。


因為這部書,很多人都懂得“無才去補天”並不是真的作者無才補天,而是整個制度的腐朽,已經不可補。表面上好像說的是太平盛世,侯門風景,歌舞昇平,但是仔細的品讀本書,卻是對買官賣官的嘲諷,對皇帝,或者是主子的翻臉無情的嘲諷,以及對仕途不屑一顧的做派,這在封建社會無疑是大毒草。

所以敏感的統治者們,他們是不能容忍這樣的書在世的。同時代的很多書,以及本書的很多抄本和其他版本都曾被封禁,尤其是我曾看到一部《後紅樓夢》是在明清禁燬書目錄中的,也是可以想見,這部《紅樓夢》在當時應該是引起了不小的波動。

整本書最後的“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結局一定是觸動了多少人的神經。加之本書開始就是傳抄於貴族子弟間的,流傳的毒害之大,難於根除,所以本書才會以高鶚續本為樣本,經由乾隆首肯,並示意是明珠家事,用以封閉眾口,正所謂堵不如疏。這樣才讓一本鉅著以病態的形式得以保全。

我們看到了今天的通行本《紅樓夢》,書中金陵十二釵的命運大致和前面五回的判詞設定是相似的,但是結局就很不相同,如黛玉是被調包計騙婚氣死的。如平兒被扶正,香菱還活著,抄家被赦還,賈府中興,探春遠嫁還回來,等等這些都是和原著的意思相左的。

只是我們肯定的是,後文續書是參照了前文脈絡的,只是它把一個大衰敗的結局,改成了皇恩浩蕩的賈府中興,真的是讓本書的思想性,藝術價值大打折扣,但是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後四十回的續書,只怕原書早就被禁燬,今人根本就看不到了。


荷唯洛之戀


這個題目有點大了,多少年來多少自詡為紅學家之人洋洋灑灑下筆千言萬言尚且沒有一個明確的交待(即便有那也只是一家之言作不得依據的),有的只是妄自揣度任意發揮,以為滿天下就他自己讀的懂《紅樓夢》,似乎比雪芹先生還要權威,豈不知誤導後人貽禍無窮。今人之讀《紅樓夢》沒必要這樣累的,你喜歡花鳥魚蟲,你就著重研讀這方面的描述,你喜歡亭臺樓閣的,你就多看看有關樓堂館舍的建造安插。喜歡詩詞歌賦的就儘可能的細細研讀默默背頌,僅就這一項我等凡夫俗子窮其畢生也未必弄的清楚明白(高人專家除外)。依靠評價別人作品吃飯的人就如同現在網絡噴子一樣,從無自己真知灼見,只是拾人牙慧而度日。





火星人云淡風輕


曹雪芹所著紅樓夢的結局應該跟高鶚編輯補綴後紅樓夢的結局出入不大。

歷來受一些紅學家比如胡氏的影響,很多流行的紅樓夢印刷發行版本直接把高鶚定為續書作者。這種提法欠妥。很多不求甚解的讀者也人云亦云。胡氏晚年曾經懺悔自己當年過於武斷說高氏續寫紅樓夢只是個人觀點,並沒有任何實際依據。甚至言之咄咄說有關高氏曾高價買回遺落民間手稿的記載也是謊言。礙於其名氣威望,居然無人敢反駁、懷疑。因此也造成了紅學研究變成某些名流、大家派別之爭,研究成果也有一定的侷限性。

個人還是比較支持新觀點:紅樓夢作者並非一人。最早流傳的版本也沒有署名曹雪芹。近代紅學家都是根據脂本紅樓夢中第一回所提到「曹雪芹於悼紅軒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而斷定作者是曹雪芹,現代某些印刷版本紅樓夢更是直接把作者署名曹雪芹。這也是一種誤導。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豔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鑑》。【甲戌眉批:雪芹舊有《風月寶鑑》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餘睹新懷舊,故仍因之。】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甲戌眉批:若雲雪芹披閱增刪,然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 式 猾之甚。後文如此者不少。這正是作者用畫 煙雲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蔽了去,方是巨眼。】

脂評紅樓夢作序之人自稱戚蓼生,脂硯齋批註已經透露其並非原稿。而且這戚蓼生既沒有交代是作者邀其作序,也未自我介紹是何許人。脂硯齋所言的曹雪芹之弟「棠村」才是原稿作序之人,業已仙逝。歷史上曹雪芹是否有弟名棠村呢?不得而知。接下來脂硯齋欲說還休地提醒讀者不要中了作者擺的迷魂陣:如果曹雪芹是作者,那麼寫楔子的人又是誰?言外之意,寫楔子的人也許才是真正的作者。

一般替人作序之人無非兩種:德高望重,或者與作者私交匪淺。戚蓼生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在序中對自己的身分如此晦如莫深,也隻字未提作者和自己的關係。這其中原因必然與作者有意隱瞞真實身分有關。

歷史上那個曹雪芹到底是不是寫紅樓夢的曹雪芹,也無確切證據。

對於作者到底是何方神聖並不是讀紅樓夢的關鍵。也無意在此事上浪費太多時間爭論。可以肯定的是真正參與編撰的人不只一個。那麼這麼工程浩大的寫作工作量要分工合作完成必然早有故事主線劇情框架和結局。只是後期主筆人更換,文字風格有異,但是結局不會改變。


燈籠果


關於《紅樓夢》後四十回是否高鶚所續,目前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後四十回的大結局與曹公原來的設想大相徑庭,則是多數紅學家共同的認識。對此,專家學者的文論與專著比比皆是,不勝枚舉,本無我等置喙之地,但既蒙邀約,不揣淺漏,僅就兩大情節表示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關於黛玉之死。按照續書,黛玉是死於王熙鳳之手。王熙鳳在賈母的默許下,釆用掉包計,讓寶釵假冒黛玉,與寶玉成所謂大禮,而黛玉是被活活氣死的。我們不禁要問,賈母作為一個精明神異又老於世故的賈府最高統治者,她會相信掉包沖喜能夠治好寶玉的顛狂之症嗎?她既使相信,難道她能置嫡親外孫女於不顧,縱容王熙鳳行此毒計,直接置黛玉於死地嗎?實際上賈府上上下下,包括批書人脂妍都認為寶黛將是一對好夫妻。第六十六回,小廝興兒就對尤二姐說到寶玉的婚事,"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連小廝興兒都知道,可見閤府皆知。既使由於林黛玉身體狀況不佳,賈母對寶黛婚事有所猶豫,也絕不可能出此下策。我的看法仍是黛玉必然死在賈母之前。當是由於賈寶玉醜事暴露,比如與忠順府矛盾加深,又結交非人(如柳湘蓮,薛蟠,馮紫英,雲兒等),被人抓住把柄,拘囚於獄神廟。林黛玉和老太君受此驚嚇,舊疾復發,先後故去。寶玉後經北靜王營救出獄,才有二寶之婚。近來看到有人說黛玉是由寶玉牽線嫁給了北靜王,真不知怎麼想出來的。賈寶玉是把林黛玉當作神一樣看待的,為了林黛玉,死了也心甘,怎麼可以想蒙,賈寶玉把林黛玉拱手送給別人。有人拿出賈雨村詠懷一聯"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作證,說時飛是賈雨村的表字,待時飛就是寶釵後來嫁給賈雨村,而玉就是林黛玉,那末求善價呢?時飛若是人名,善價也應是人名,莫非北靜王表字善價不成?若善價不是人名,對善於格律的作者怎麼會拿來與人名時飛相對呢?這裡不再贅述。第二,關於賈寶玉的出家,在前八十回中,作者多次暗示,賈寶玉的懸崖撒手,不是什麼大徹大悟,而是"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最後家族敗落,人離星散,政治上沒有出路,經濟上難以餬口,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才走投無路,棄家而去。但續書卻畫了一幅神仙圖。在最末一回,說賈政扶柩歸來,行到毗陵驛地方,"抬頭忽見船頭上微微的雪影裡面一個人,光著頭,赤著腳,身上披著一領大紅猩猩氈的鬥蓬,向賈政倒身下拜。……迎面一看,不是別人,卻是寶玉。″後來一僧一道夾住寶玉,飄然登岸而去。儼然寶玉已登仙界。這就與曹公原意背道而馳。曹公原意不外透過家族的毀滅揭示封建專制的黑暗及其必然滅亡的命運,而續書則成了命由天定的安排,極大地降低和損害了小說的社會意義。


陳老師224723857


不一樣。一本小說,主題是圓心。情節是圓周。情節對主題。向心作圓周運動。曹雪芹設寫完最後三十回,就是說這圓周軌跡沒最後接上,但這不等於圓心找不到。這圓心就是深自懺梅,請看開頭,半生潦倒,風塵落落,一事無成,背父兄教訓之恩,負師友規勸之德。以及西江月,天下紈絝與膏梁,莫效此兒行狀。還有,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思回頭。等。這些描寫,都表明了作者寫書的主題,是懺悔,而不是炫妖。程高本後面的情節明顯沒有懺悔,比如高中第七名舉人,等。很多,沒有向心力,出軌了。

比較可以對照的是金瓶梅,他的圓心是悔淫,最後結局,西門慶項帶枷鎖,潘金蓮滿身血汙整個情節圍繞悔淫。紅樓夢後面能達到這點嗎,特別是可嘆停機德,最是懺悔的關鍵,書裡一點都沒寫。所以還是一句,沒有圍繞圓心,出軌了。


江上客舟


當然不一樣;如果一樣,說明他們讀過、甚至擁有抄本;如果擁有抄本,也就無需自己改編結局。可惜他們沒有拿到抄本,根據前文伏線、脂批以及道聽途說,敷衍出後文的結局。他們的續書,相較於其它續本,有著連貫性和、基本的一致性以及部分精彩章節,所以算是最成功的。然而,這部續書,由於脫離了作者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立意思想,所以,思想內涵和文學價值幾乎是100%打了折扣,這部書的光輝價值被埋沒、無人真正理解;使得這部“四大名著”之一有點牽強。當我們讀過癸酉本,才真的發現,這“四大名著”的頭銜當之無愧。幾百年來紅迷心願如今終於得償,也是歷史的經綸、冥冥之中上帝的安排。


窺夢紅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