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壯大的心:嘉凱城加速「去地產化」背後

一顆壯大的心:嘉凱城加速“去地產化”背後

中房報記者 苗野丨北京報道

在與賈躍亭圍繞新能源汽車公司Faraday Future的控制權之爭進展得如火如荼之際,恆大並沒有停止在回A股“備胎”嘉凱城上的籌謀。

近日,嘉凱城公告稱,將以整體掛牌起始價不低於審計淨資產3.55億元的價格,通過浙江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一個房產項目資產包,涉及5家公司6個項目。

嘉凱城表示,此次出售有利於公司進一步加快存量去化、增強流動性,有利於公司集中精力發展第二主業。

自恆大斥資36億控股後,嘉凱城的定位一直在變,從金融到文旅,各種傳言不斷。今年7月末,一紙收購明星時代影院及艾美影院的公告宣佈,嘉凱城進軍院線業務,積極培育第二主業。

此番舉措似乎意味著找到發展方向的嘉凱城開始進一步剝離資產,尋求轉型發展問題。

在分析人士看來,這意味著嘉凱城將轉投文旅產業。2018年以來,原恆大文化董事長黃濤相繼擔任嘉凱城的總經理、董事長,預示著嘉凱城下一步的資本運作動向。

3.55億元剝離6項目

恆大與深深房A的重組計劃尚未明朗,被外界視為恆大回A股“備胎”的嘉凱城搶先開始了一系列新動作。

9月28日,嘉凱城發佈公告稱,擬掛牌轉讓5家公司股權,總計掛牌起始價不低於審計淨資產3.55億元。

自2016年許家印入主嘉凱城後,嘉凱城一直在致力於解決與恆大地產同業競爭的問題,加速剝離地產業務。然而兩年多以來,不斷“騰籠換鳥”的嘉凱城究竟要做什麼,始終是一個未決謎題。

杭州某地產機構負責人稱,嘉凱城近年來一直收縮地產業務,不斷出售旗下地產子公司,也沒有拿地發展的動作,房地產板塊的業績始終處於虧損狀態,但卻願意拿資金投資收購本就虧損的院線資產,這可能是恆大跨界的一步棋,從這個角度看,不排除嘉凱城會繼續併購文娛類公司的可能性。同時也將會繼續收縮地產業務,從而回籠資金髮展文化娛樂產業。

公開資料顯示,嘉凱城是於1998年創立於浙江的房地產企業,早期以上海為核心開展住宅開發業務,核心業務模式是舊城改造、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設。

2014年,嘉凱城制定了 “城鎮生活服務平臺商”的新定位,在新定位啟用的當年,嘉凱城即以“城市客廳”名義在浙江省取得了14個城市客廳項目,次年又在浙江省和江蘇省取得5個城市客廳項目,截至2017年底,已有11個城市客廳項目實現出租。

在恆大系人員入主嘉凱城之後,嘉凱城就走上了變賣資產的道路,相繼出讓了青島嘉凱城100%股權、武漢巴登城100%股權、濰坊國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83.158%股權及浙江褀香匯置業有限公司67%股權。

嘉凱城會繼續變賣資產嗎?嘉凱城董秘稱:“公司會在完善管理模式、確保業務穩步運行的前提下,進一步理清債權債務,加大存量資產整合力度,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這樣的官方辭令並沒有明確指明嘉凱城的出路。

一位上海房企內部人士認為,從恆大的一系列運作佈局看,承載金融、旅遊、文化和健康產業的恆大集團更像是中國恆大的未來方向和載體。而同為地產主業的嘉凱城,在“去地產化”完成後,必然要成為中國恆大這些未來產業的一個上市平臺,是不是就此真的轉身影視文化產業還很難判定。

恆大文化或借殼上市

控股嘉凱城之後,面對雙方主業相同的問題,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及恆大承諾,3年內解決同業競爭問題,並推動嘉凱城培育、發展新的業務。

2017年2月9日,恆大將其所持公司全部9.52億股股份,以每股6.53元,總價約62.18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其控股股東廣州凱隆,這標誌著嘉凱城被提到與恆大同一層級,也意味著恆大開始著手解決同業競爭的問題,但推進一直很緩慢。

與此同時,在嘉凱城尋求新主業發展的過程中,其業績一直很尷尬。

據半年業績預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嘉凱城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雖然比上年同期減少虧損67%,但仍虧損2.4億元。

這已是嘉凱城連續4年出現虧損的情況。該公司董秘給出連續虧損的原因是,”系公司戰略調整所致。”

雖然連年虧損,但嘉凱城卻有一顆發展壯大的心。

根據9月28日的另一份公告,嘉凱城宣佈,收購的北京明星時代影院投資有限公司和艾美(北京)影院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正式交割完成。

這兩項股權標的由嘉凱城通過子公司嘉凱城(上海)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攬下,是其進軍院線業務的標誌。

其中,明星時代影院股權對價款項2.72億元,債權安排款項2.93億元,共計5.65億元;艾美影院股權對價款項10.53萬元,債權安排款項2989.47萬元,共計3000萬元。

嘉凱城當時表示,通過此次收購,公司將獲得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進入前景良好的院線行業。

但其收購的兩家影院資產均難言優質,或難助嘉凱城轉型“一臂之力”。根據資料,2017年,明星時代影院總資產約為6.9億元,總負債約為6.5億元,總收入約1億元,淨利潤約-3300萬元。艾美影院總資產約2718萬元,總負債為3159萬元,總收入為973萬元,淨利潤約-6萬元。

此時入局,於嘉凱城而言並非良策。

億翰智庫首席分析師張化東認為嘉凱城入局背後有恆大的戰略想法。

為了全力支持嘉凱城開展新業務。恆大和凱隆置業均承諾,在未來12個月內,將停止恆大院線及下屬公司的院線業務,不再使用“恆大院線”等品牌。

有分析人士認為,恆大目前正在籌劃迴歸A股上市事宜,解決恆大回A道路上的同業競爭問題,要麼許家印清空嘉凱城的股份,要麼嘉凱城放棄原有主業,去地產化。

按照現在的棋局來看,許家印走的是第二步棋。但如果嘉凱城退出房地產行業,僅靠現有2家虧損的院線公司,無法支撐和維持其目前90多億的市值。這就需要裝入許家印旗下其他板塊的優質資產,其中包涵恆大院線的恆大文化可能性最大。

上游財經專家顧問江瀚認為,目前只能看成是單個的項目,還不能視為集團項目。如若參照曾專門做過院線產業之間組合、合併工作的萬達,如果恆大想將其院線或者文化板塊獨立運作的話,這種組合方式也不乏是一種選擇。

恆大文化早已顯露出上市的野心。2015年12月,恆大文化登陸新三板,掛牌一年後又從新三板撤離,當時外界普遍猜測恆大文化將登陸A股,至今未果。

2017年恆大明確了旗下業務整合成地產、金融、健康、文化旅遊四大產業,並且高調推出其文旅品牌恆大童世界。截至2017年底,其已在全國擁有11個文化旅遊項目,總旅遊用地儲備面積4307萬平方米。

在上述四大產業中,地產業務注入深深房A或已成定局,恆大健康登陸港交所,剩下的金融和文旅成為最有想象空間的資產。而此次,嘉凱城收購影院,似乎在預示著文旅將先於金融,實現分拆上市。

同樣有即視感的是,在人事變動方面,原恆大文化董事長黃濤,在今年1月當上了嘉凱城的總經理,5月底又擔任嘉凱城董事長,似乎也為恆大文化借殼嘉凱城埋下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