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冲击A股 多重问题暴露资金链吃紧

一个号称全球最大代工企业的富士康最近突然窜出来,被资本市场众星捧月,欲冲刺IPO。当然与之相伴的争议也不曾不断过。

世界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冲击A股 多重问题暴露资金链吃紧

他表面上叫富士康,但又不是实际上意义的富士康;你说他不是富士康,他又有富士康的血脉。这家企业就是准备登陆A股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士康股份)。

实际上,这家被外界称为富士康的企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富士康,我们所熟知的富士康全称为富士康科技集团,已有44年的历史。富士康股份如富士康的影子般存在,时儿真实、时儿缥缈。富士康股份仅是打开A股大门的一把利器,而最终郭台铭势必是要筹谋整盘鸿海系的。

那么,富士康股份与富士康集团有怎样的关系?这一场的背后有怎样的资本迷局?郭台铭下的又是怎样的一盘棋?

世界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冲击A股 多重问题暴露资金链吃紧

急迫扶持幼子上位

这次准备上市的富士康股份,其实并不是我们熟知的“富士康”,而是另一家鸿海旗下子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在郭台铭掌控的鸿海系中尚属年幼。其成立不足三年,郭台铭就急于将其扶持上位,并寄希望其能够在A股实现上市。这种急切,让这家公司与其他众多准备上市企业不同:自带硬伤。

世界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冲击A股 多重问题暴露资金链吃紧

从富士康股份的招股书来看,其要想完成上市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先天不足

此次欲上市的主体为富士康股份,成立于2015 年 3 月 6 日,迄今不足3年。

根据《证券法》,本来富士康股份并不符合上市条件。不过,富士康股份方面表示,其已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豁免。

招股说明书也特别提到,公司持续经营时间未满三年,公司已向有权部门申请豁免。按照上述办法规定,富士康股份应向国务院申请批准。外界还有消息说,富士康的IPO不仅仅是证监会的特事特办,很可能有更高层的指示。

不论公司是否已经豁免,显然这家公司尚且年幼,公司治理很可能还存在很大问题。其已经受到了15次行政处罚。

二、与鸿海关系复杂交错

富士康股份的大部分资产均来自鸿海系

。其从鸿海精密及其子公司受让49项商标,同时存在使用第三方授权许可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情况。

富士康前5大供应商客户过于集中,且与鸿海系有较强的关联交易。富士康股份在招股书中提示了客户集中度较高等风险。其前五名客户的营业收入合计数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6.81%、78.63%和72.98%。

富士康股份的大客户也基本都来自鸿海系。

2015-2017年,富士康股份向关联方采购商品的金额分别约为263.7亿元、222.6亿元、231.6亿元,所幸比例从10.81%逐步下降到7.29%;向关联方销售商品的金额分别约为782.4亿元、696.2亿元、433.1亿元,占比从28.75%逐步下降到12.27%。

三、利润低、负债高、依赖苹果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富士康股份的这一项数据也呈现上市趋势。报表显示,2015年-2017年末,富士康股份合并口径下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5.72%、42.89%和81.03%

值得注意的是,重组完成之前该公司2015年、2016年扣非

净利润均为0

公司并未摆脱富士康的代工思维,与富士康集团一样极度依赖苹果。其通信网络设备在2017年的销售收入为2145亿元,占当期主营收入的六成,其毛利贡献率在八成以上。其中,苹果手机的相关业务占据大部分。

四、同业竞争

这次拟上市主体富士康股份而非富士康整个集团,富士康股份和富士康集团的业务都有给电子企业代工。除了富士康股份外,鸿海精密还持有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富智康,主营业务也是代工,其很容易与富士康股份形成同业竞争。

五、管理制度为人诟病

近几年,富士康工厂频现跳楼事件。

实际上,富士康严苛的管理制度等问题一直为外界所诟病。2月9日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要求富士康股份补充说明员工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报告期内是否存在群体性的劳务纠纷或严重的个体性劳务纠纷。

世界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冲击A股 多重问题暴露资金链吃紧

富士康股份IPO有瑕疵,如上市主体注册时间不足等,除非得到特别豁免,公司的治理能力还需增强。同时,其上市主体自身没有业绩,与同一控制人下的其他业务可能产生利益冲突。客观地看,这家公司的资质确实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半年内迅速膨胀 影子富士康

表面看,富士康股份的股东结构为:鸿海精密100%控股的子公司中坚公司是富士康股份的大股东,持有41.14%的股份。

但实际上,富士康股份此前的名字和富士康毫无关系,福匠科技才是其本名。公司成立时,仅有一名股东,为鸿海精密全资控股的香港注册公司——机器人控股。

而公司的发展壮大也就是在这一两年间。

2017年福匠科技第一次增加注册资本并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

去年3月份,福匠科技突然引入了一位股东——鸿海精密控制的深圳鸿富锦,注册资本增加了5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 此后,福匠科技迎来一系列更密集的资本运作。

2017年4月,福匠科技以超2300万港元现金收购鸿海精密旗下的福鑫公司100%股权。25家公司的股权也仿若一夜间落入袋中。此后通过福鑫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以现金收购方式以及新设方式合计取得25家境外公司的控股权。

一个月后,福匠科技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富桂,这家公司以真金白银5900多万元收购深圳富华科全数股权。

又过了三个月,福匠科技改制,并改名为富士康工业互联网。仅用了短短六个月的时间,这家公司从仅有一家股东的福匠科技摇身一变拥有巨大体量的富士康股份。

2017 年 12 月,富士康股份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同意由深圳鸿富锦等32家主体以其各自持有的南宁富桂、郑州富泰华等13家境内子公司的股权认购富士康股份新增注册资本,变更后的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为人民币177亿元。

也就是说,成立于2015年3月的富士康股份,在去年4月份才收到实缴资本,通过与鸿海精密旗下的企业的一系列交易,从而完成对相关业务资产的收购,最终实现全资及控股共31家境内子公司和共 29 家的境外子公司,并变身今天外界人人追捧的“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在此之前,其仅是初出茅庐的无名小卒。

世界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冲击A股 多重问题暴露资金链吃紧

而我们所熟识的富士康,实则是富士康科技集团,它是中国台湾鸿海精密集团的高新科技企业,1974年成立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总裁郭台铭。

虽然,富士康股份和富士康集团同属鸿海系,其他并无直接关系。但实际上,郭台铭将福匠科技改名为富士康有其用意。

鸿海系旗下子公司孙公司众多,在全国多地投资设厂,其中有不少是亏损的。如今,通过这一资本运作,郭台铭顺利地把境内的31家公司和境外29家公司装入了富士康股份。在壮大富士康股份体量的同时,又可为众多公司输血。

虽然富士康股份承接了鸿海精密体系内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及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等三大业务,但由于其“先天不足”加上问题百出,备受外界质疑。不过背靠郭台铭,富士康股份的上市胜算会更大。

其实,郭台铭很早就有分拆计划,他曾经说,鸿海精密旗下有约50只“小金鸡“可拆分上市,富士康股份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富士康系有诸多涉及手机等业务的产业链公司,仅富士康股份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就有约60家公司。而部分存在上市潜力的公司如若完成上市动作,

那鸿海系的资本帝国将不容小觑。而他们可以为正在转型中的(包括富士康集团在内的)鸿海系很快打开融资通道。鸿海精密也将从代工企业一举转型为资本控股企业。

这家富士康股份看似实,实则虚,在关键时刻被鸿海系推向台前。

资金链吃紧 留给郭台铭的时间不多了

实际上,郭台铭选择在近几年加快上市的脚步,也有其背景。

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鸿海系富士康深知仅依靠利润微薄的代工,是不能够形成可持续业绩的。郭台铭一直试图操作鸿海系富士康的转型。然而效果甚微,其急需培育出另一家具有更新概念的资本运作平台,为富士康集团甚至鸿海系的运作持续输血

郭台铭一直都知道,过度依赖苹果的结果就是:苹果的业务一旦在全球市场发生萎缩,将直接决定富士康集团的命运。郭台铭也一直想让富士康集团摆脱代工形象,向科技服务企业转型。

世界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冲击A股 多重问题暴露资金链吃紧

早在2012年,富士康集团就开启了机器人计划,然而机器人高昂的成本费用,让富士康的机器人计划一度首阻。

2013年4月份,郭台铭成立了一个B2C电商平台——富连网,并与阿里旗下天猫合作,销售富士康生产的手机、平板等产品。如今看来,这家电商并未在业界掀起多大波澜,也没有托起郭台铭的电商梦。

2014年12月12日,富士康集团宣布,由于订单不足,公司将于12月24日关闭公司在印度钦奈的工厂。该工厂的1700多名员工有可能面临失业。

2016年8月份,富士康集团收购夏普,并宣布再次进军国内市场,为自己的转型铺路。在中国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下,夏普始终难以获得自己的一片天地。此后富士康又将诺基亚手机业务收于麾下,不过诺基亚的开发和营销掌握在别人手中,回归之路波折重重。

也就是在这一年,富士康集团营收出现了1991年上市25年以来的首次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16年富士康集团营收为约9442.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滑了2.81%。郭台铭将转型的希望放在了富士康股份的身上。

不过,鸿海系这家正在冲击A股的富士康股份的工业机器人业务发展也并不算好。

事实上,富士康股份的工业机器人所带来收入甚微。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公司的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为9.66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0.27%。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板块的前三大的采购订单总额仅为153.74万元,且全部来自鸿海旗下关联公司。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却在短短一年内升了一倍。

报表显示,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股份总资产1486亿元,总负债1204亿元,负债率约81%,相较于截至2016年底43%的负债率上涨了近一倍。目前其应付账款激也同比增长约338亿元。

目前,鸿海系的转型更显迫切。郭台铭曾表示,鸿海精密不再是代工厂,已从硬件公司转型到平台公司。他同时,宣布将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进行重大投资,未来五年内提供约21.43亿元人民币,转型成为AI驱动的工业互联网企业。而要完成这些,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

富士康这几年的多数转型措施并未见到明显成效,对于这个以根深蒂固的“代工”思维运作的制造企业来说,转型的确不容易。而目前看来其资金链已经蹦得很紧

世界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冲击A股 多重问题暴露资金链吃紧

资金缺乏、海外运作受阻甚至在几个地区和国家一度出现亏损、富士康出现疲态显现开始走下坡路,摆在郭台铭面前的问题非常棘手。

而对于资金链吃紧的富士康来说,其急需资金。运作一个同名的,但是拥有新鲜血液和体质的新公司,登陆拥有大量活跃资本的A股市场,为年迈、体弱多病的大富士康持续输血,对目前的鸿海系而言,至关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