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大工程!腔鏡下縫合50多針,將膀胱取片縫成「輸尿管」

大河報記者 魏浩 通訊員 韓鑫穎

3個月前,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為一位37歲的宋女士,成功實施了“完全腹腔鏡下膀胱壁瓣代替輸尿管長段整形術”,即在腹腔鏡下利用微創獨立完成同系統的器官修復。近日,宋女士回到醫院複查,情況良好,沒有任何不良反應。

今年4月,該院泌尿外科一病區景治安主任接到醫聯體單位醫生電話,稱有一例長達1O多釐米的輸尿管狹窄重度積水患者,需要求助治療。因為之前在其他醫院術後感染等問題,患者輸尿管多段嚴重狹窄,導致腎臟嚴重積水,排尿困難。擺在醫療團隊面前的,有兩條路:要麼轉到上級醫院,或按照常規自體腎移植或開刀用小腸代輸尿管治療;這樣既安全又省心,常規情況下都會這樣選擇。

“但這樣做,既對不起基層醫生的信任,也對不起患者那痛苦而期望眼神背後的心情。”景治安說,患者在當地醫院治療一月有餘,花費3萬多元,因腎感染髮燒腰疼多日,體質明顯不支,若按常規方案進行治療併發症會更多,也可能最後還要切除腎臟,這是以前有過的教訓。

經過反覆會診討論,有著30餘年臨床經驗的學科帶頭人景治安主任醫師,提出“完全用膀胱做瓣替代輸尿管”,這樣副作用最小。此時,專業組長劉彥軍提出:1.膀胱做瓣代替輸尿管,長度夠嗎?做瓣後的血液循環能保證嗎?更重要的是,膀胱壁截取做瓣縫合成管狀,再與換腎出口吻合。這些步驟全在腹腔鏡下完成,難度太大了!

困難使膽怯者繞道而行,求得一生平穩;困難也逼使挑戰者另闢蹊徑,得以柳暗花明。景治安團隊最終選擇了後者。與患者和家屬充分溝通後,手術擇期進行。

其實手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比預先想象的要多:先前的手術使盆腔粘連非常嚴重,分離不徹底難以維持輸尿管長度,分離過度影響血運循環;容量500毫升的膀胱壁,如何旋切出20多釐米替代輸尿管的肌瓣,同時要有良好的血液循環?術中設計是關鍵的一步。唯一的選擇就是保留血管蒂環形旋切,行成肌瓣,再用細如麻繩的4-0可吸收縫線一針一針縫合成管狀,保持針距邊距及張力一致不會漏尿,再將新做成的輸尿管,拉到後腰部與腎臟吻合。

微創大工程!腔鏡下縫合50多針,將膀胱取片縫成“輸尿管”

在麻醉科專家的密切監護下,歷經3個半小時手術終於完成。景治安說,術中僅是“輸尿管”的成行,就縫合了50多針,“必須一針一針,緊密地縫合成新的管道。”而術後的結果,也讓團隊成員頗感欣慰:再造的輸尿管沒有壞死,沒有狹窄、腎功能逐漸改善,患者身體恢復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