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大工程!腔镜下缝合50多针,将膀胱取片缝成“输尿管”

大河报记者 魏浩 通讯员 韩鑫颖

3个月前,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为一位37岁的宋女士,成功实施了“完全腹腔镜下膀胱壁瓣代替输尿管长段整形术”,即在腹腔镜下利用微创独立完成同系统的器官修复。近日,宋女士回到医院复查,情况良好,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今年4月,该院泌尿外科一病区景治安主任接到医联体单位医生电话,称有一例长达1O多厘米的输尿管狭窄重度积水患者,需要求助治疗。因为之前在其他医院术后感染等问题,患者输尿管多段严重狭窄,导致肾脏严重积水,排尿困难。摆在医疗团队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转到上级医院,或按照常规自体肾移植或开刀用小肠代输尿管治疗;这样既安全又省心,常规情况下都会这样选择。

“但这样做,既对不起基层医生的信任,也对不起患者那痛苦而期望眼神背后的心情。”景治安说,患者在当地医院治疗一月有余,花费3万多元,因肾感染发烧腰疼多日,体质明显不支,若按常规方案进行治疗并发症会更多,也可能最后还要切除肾脏,这是以前有过的教训。

经过反复会诊讨论,有着30余年临床经验的学科带头人景治安主任医师,提出“完全用膀胱做瓣替代输尿管”,这样副作用最小。此时,专业组长刘彦军提出:1.膀胱做瓣代替输尿管,长度够吗?做瓣后的血液循环能保证吗?更重要的是,膀胱壁截取做瓣缝合成管状,再与换肾出口吻合。这些步骤全在腹腔镜下完成,难度太大了!

困难使胆怯者绕道而行,求得一生平稳;困难也逼使挑战者另辟蹊径,得以柳暗花明。景治安团队最终选择了后者。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后,手术择期进行。

其实手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预先想象的要多:先前的手术使盆腔粘连非常严重,分离不彻底难以维持输尿管长度,分离过度影响血运循环;容量500毫升的膀胱壁,如何旋切出20多厘米替代输尿管的肌瓣,同时要有良好的血液循环?术中设计是关键的一步。唯一的选择就是保留血管蒂环形旋切,行成肌瓣,再用细如麻绳的4-0可吸收缝线一针一针缝合成管状,保持针距边距及张力一致不会漏尿,再将新做成的输尿管,拉到后腰部与肾脏吻合。

微创大工程!腔镜下缝合50多针,将膀胱取片缝成“输尿管”

在麻醉科专家的密切监护下,历经3个半小时手术终于完成。景治安说,术中仅是“输尿管”的成行,就缝合了50多针,“必须一针一针,紧密地缝合成新的管道。”而术后的结果,也让团队成员颇感欣慰:再造的输尿管没有坏死,没有狭窄、肾功能逐渐改善,患者身体恢复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