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系列 資本貿易消費的帝國美國擴張模式與邊界意識(四)

縱觀歷史,帝國的擴張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變。即從軍事為主導的古代帝國擴張模式過渡到資本貿易和殖民統治相結合的近代帝國英國擴張模式,最終演變到以資本貿易消費的現代帝國美國擴張模式。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沃爾特·拉塞爾·米德在《上帝與黃金》中所說的那樣,如果荷蘭是海權強國1.0版本,英國就是2.0版本,二戰後的美國則是3.0版本。同樣,如果將羅馬、古代中國、奧斯曼等古代帝國看成是全球化1.0版本,那大英帝國帶來的則是全球化2.0版本,而二戰以後尤其蘇聯解體之後,美國主導下的全球化則可以被視作3.0版本。

大國崛起系列 資本貿易消費的帝國美國擴張模式與邊界意識(四)

上文提出只要其他的國家(如美國)也能像英國一樣建立現代的工業和貿易體系,那大英帝國的支配權一步步走向終結。

第二戰之後,美國藉助軍事、金融和貿易優勢取得了對歐洲乃至世界體系的支配權。全美歐洲研究委員會前任主席、美國最為知名的歐洲歷史研究權威、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教授維多利亞·格拉齊亞在《不可抗拒的帝國:美國在20世紀歐洲的擴展》一書中,闡發了一個獨特的觀點,即美國在歐洲的擴展早在二戰前就已取得基本勝利,主要擴展方式(奧秘)就在於美國發育發展出的美式消費資本主義,以美國的產品、產品製造者和銷售者改變了歐洲的消費習慣、品味、經濟組織形式,最終影響了歐洲人的觀念,乃至全球人的觀念。

帝國的擴張模式從古代的軍事模式到貿易資本和殖民統治的近代模式再次推進演變成貿易資本消費的現代帝國模式。

以資本貿易消費為擴張的帝國強權,它的影響力空間廣,不受限制,因為但它的控制層次淺。

美國的強權是通過資本貿易消費發展起來的,不用統治世界其他地方,更不謀求改變政治信仰和生活方式的,希望接受美國人做生意的規則和方式。

儘管美國在海外有軍事基地,但不對所在國的人口遷移、生活方式等基本生活要素起改變作用。而古代帝國在一個地區駐軍,會行使統治權。

美國對其他國家不是以建立統治性目標的,這是美式帝國和古代帝國的不同。

古代帝國是建立在軍事基礎上。可以實現對一個地區深度的統治和支配。但會有明顯的空間侷限,它的界限就在空間上,從最強的政治軍事中心延伸。由於帝國的行政力量和軍事力量隨著空間的延伸而遞減,直到達到一個自然的邊界,直到無法向前推進。

在資本貿易消費基礎上的建立的帝國,沒有明顯的邊界,它的影響力是全球性。

它的界限在於它控制的深度和層次。一旦跨越了這個界限,讓你控制的地區會讓你的國力耗費,成為無底洞,會讓這個帝國不堪重負,這就是它的邊界。

比如,小布什時代,美國捲入了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涉及到改變當地的基本盤。其實就是美國要用自己的力量對當地的文化和政治形態進行重組。這種就會超出它這種強權模式的邊界,涉入的太深,美國陷入無窮的麻煩,最後只能做戰略上的收縮。現在特朗普只能收縮,退回到孤立主義的老路上。

當然,作為現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僅有資本貿易消費等實力是不夠的,美國的軍事實力世界第一是最大的保障,而且在一定的時間內,美國軍事實力世界第一的位置仍然不可動搖。人見人愛的張召忠局座曾在一次節目裡提到:“美國軍力原地不動,我們20年也追不上”。

大國崛起系列 資本貿易消費的帝國美國擴張模式與邊界意識(四)

那麼,美國的超級大國的位置就不可動搖嗎,答案當然是不。

如果美國採用軍事手段過度,越過它的邊界,還有其他的國家也能像美國一樣建立現代的工業貿易資本體系和影響全球的消費體系,那美國對世界的支配權也會一步步走向終結。

套用格拉齊亞《不可抗拒的帝國:美國在20世紀歐洲的擴展》這本書中提出的觀點,我們不妨對中國崛起的奧秘同樣作出一番新的解釋——很大程度上,中國延續了美國在幾十年前的步伐,用更能體現成本優勢和協作水平的產品、企業和人的組織方式,勤勞奮鬥,中國已經超過了歐洲、日本等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大國,世界第二大消費大國,中國正在崛起。

顯然,美國意識到他的貿易資本消費地位受到挑戰,這也是美國發動貿易戰的原因之一。

下篇內容摘要:歷史上的古代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蒙古帝國隨著它們的擴張和邊界意識的作用,先後崩潰結束,這些古代帝國僅留下了歷史的記憶。

而從大秦帝國到大清帝國的中華帝國卻能一直生存,2000年來中華帝國的疆土基本保持穩定,文化傳承依舊輝煌。下篇開始分析中華帝國2000年輝煌的制度思想和邊界意識。

蔣南強

2018年9月19日於北京

上篇: (點擊可看)

下篇: (點擊可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