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走上建築工業化快車道:築起「綠色廣廈」千萬間

在經濟供給側改革的東風中,上杭建築業瞄準高質量發展,向節能環保要動能,逐步走上建築工業化的快車道——

築起“綠色廣廈”千萬間

東南網10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必然 通訊員 林斯乾 黃旭)

9月,上杭再次摘得“2018年度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縣(市)”的榮譽。這是上杭連續第三年躋身“十強”行列。

提起上杭,許多人會不約而同地想到金銅產業。近年來,建築業悄然成為上杭的另一個支柱性產業。去年,它對上杭財政總收入的貢獻超過10%。

亮眼的成績單背後,隱藏著綠色發展的密碼。“推動綠色建築業發展,促使上杭建築業轉型升級及建築企業發展壯大。”上杭縣委書記傅藏榮表示。建築業是上杭的傳統產業,上杭如何發力,實現“老產業”新增長?近日,記者深入上杭建築業一探究竟。

綠色發展,劍指“千億產業”

上杭是“中國建築之鄉”。一個“鄉”字,道出了上杭大量建築企業在外辦廠。

“‘八山一水一分田’,這是上杭地理的特點。人多地少,人們以前只能到外頭討生活。”上杭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副局長張軍說,改革開放以後,上杭人在廣東等地創辦了一大批頗有名氣的建築企業。

如何打好“親情牌”,讓“杭商”帶回高附加值的項目,反哺家鄉發展,上杭在不斷摸索。

走訪企業中,聯泰集團副總經理謝永芹告訴記者,他們回鄉興業,依仗的是當地扶持建築業發展的政策。自2013年以來,上杭扶持鼓勵政策一年一更新,為企業及時送上“定心丸”。“建築市場瞬息萬變,施工企業向前衝,政策扶持也不能掉隊。”張軍說。

在扶持措施中,“綠色”成為最奪目的底色。

綠色發展理念的普及,並非一帆風順。“當前社會對綠色建築認識不夠,需要政府引導轉變觀念。”綠科集團董事長鬍進斌說。由上杭縣政府投資的綠科集團應運而生,作為啟動發展綠色建築製造業的龍頭企業開始試水。

此外,上杭還建立了綠色建築業園區,逐漸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試驗田”。截至今年7月底,上杭共有建築施工資質企業159家。其中,二級以上企業132家。澆築建築工業化的“大廈”有了產業基礎。

“上杭把建築業列為‘兩個千億’主導產業之一。目標艱鉅,穩紮穩打。”張軍說,今年1至7月,上杭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58.58億元,同比增長10.7%。

大膽嘗試,借力政策產業升級

11日,上杭建築企業的捷報頻傳。紫金礦業位於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縣多寶山銅礦礦區的新廠房試車投產。綠建集團承建了它的破碎系統、精尾礦系統及一期技改工程。

“新廠房主體為鋼結構。鋼結構建築屬於裝配式建築,搭建過程綠色環保,為業主降低投資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我們也能為紫金走出去鋪路!”胡進斌自豪地說,工程使用環保夾心保溫板,克服了東北地區的嚴寒環境。工程週期僅用了11個月。

這是上杭縣推廣裝配式建築的典型項目之一。2017年,住建部印發《建築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要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築。推廣裝配式建築,因此也被各地視為建築業綠色發展的重點之一。

據張軍介紹,裝配式建築把現場現澆的施工工藝變成工廠製作,大幅提高產品質量,減少原材料使用與環境汙染,因此成為行業的大勢所趨。“這對打造清新福建,有特殊意義。”

乘著政策東風,上杭開始了大膽嘗試。

“建築工業化對工人的技能水平要求高,要幫助建築業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型。”中歐雲建總經理姚巍說。

“讓工人上手實操,得到的認識更直觀深刻。”胡進斌說,綠科集團正在產業園區內建設中歐裝配式建築製造生產、實訓基地,目前100畝土地併購及原有廠房裝修改造等工作已完成。

管理人員的儲備,也必不可少。今年6至8月,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迎來了來自上杭的50名建築行業的管理人員,他們在此研修有關裝配式建築的知識。胡進斌也名列其中。在他看來,高層次的學習讓自己開了眼界,長了知識。“看清差距,才能放開手腳往上趕。”

在培訓方面,上杭有著更遠的規劃。“我們正為上杭引入國內外高校研學資源,將裝配式建築培訓基地落戶上杭,輻射周邊地市。”姚巍說。

重點培育,“頭雁效應”顯現

想攪動市場“一池春水”,還要與外地建築企業“短兵相接”。

“重點工程、大型項目招投標過程中,業主會擇優選擇施工單位,往往在項目招標文件中設置業績門檻。這留給上杭建築企業的機會有限。”張軍坦言。

痛點也孕育著亮點。聯泰建設集團承建的惠州巽寮灣怡亨當代藝術會館就是一個縮影。這個項目採用高層異性鋼結構設計,總建築面積超過7萬平方米。

“像這樣施工難度很大的項目,我們通常很難拿到。”聯泰集團副總經理謝永芹說,“企業迎難而上,僅用3天就完成了精確建模,最終打動了業主香港僑福集團。”

“本領硬,信心就足!那天超強颱風‘山竹’來勢洶洶,這個項目就在海邊,活動板房的頂都刮沒影了,但工程還未完工的鋼結構主體卻巍然不動!”項目負責人邱祿興說。

在聯泰集團,這樣的項目還不少。今年1至8月,集團已實現建築業產值34.32億元,為上杭貢獻稅收4542.69萬元。類似聯泰的上杭建築企業在市場中搏擊浪潮,“頭雁效應”初現,“中國建築之鄉”的金字招牌歷久彌新。

今年,上杭還出臺《上杭縣培育支柱產業龍頭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將14家建築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並設立培育目標。龍頭企業引領建築工業化邁開大步。

然而,在新舊動能轉化中,建築企業既有提速增效的潛力,也面臨升級受阻的風險。

“建築工業化生產是不可逆的過程。生產不達標,裝備就對不上,整個工程將功虧一簣,成為企業不可承受之痛。”姚巍說,今年4月,中歐雲建引入了120多個歐盟高品質標準,包含產品標準、設計理念、企業管理、人員資格等四方面,力助眾多上杭建築企業獲得智慧城市、新農村建設、交通市政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施工的“通行證”。

如今,上杭有八成以上的建築企業都在省外贏得了市場份額,還有多家企業走出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