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詩人,9首《採蓮曲》,其實夏天不曾遠去

9位詩人,9首《採蓮曲》,其實夏天不曾遠去

《採蓮曲》

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採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吳均筆下的採蓮女心情不大好,雖然她衣著華麗,卻難掩悲傷。丈夫遠行,何時才會歸來。隔得太遠,書信也無法寄達。真希望他能早點回來,以便能趕上荷花依然鮮豔的時候。

9位詩人,9首《採蓮曲》,其實夏天不曾遠去

《採蓮曲》

南朝·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採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溼釧,風莖乍拂鈿。

正值採蓮時節,乘著清晨的朝陽,一條精緻華麗的小舟緩緩化入了佈滿蓮葉的水中。淡雅的蓮香隨風縹緲,沁人心脾。

滿江蓮葉將小船掩映其中,果實飽滿的蓮蓬垂下了頭,伸手就可以摘下。晨起的露水打溼了採蓮女的髮簪,微風乍起,拂過了珠寶的美飾,發出清脆的聲響。

這首詩語言淺近自然、婉轉流暢,給人以清新明快之感。採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戲”中體會平和與自然。

9位詩人,9首《採蓮曲》,其實夏天不曾遠去

《採蓮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王昌齡被貶龍標,某天,在荷池裡,見當地的女子在荷花池採蓮唱歌,有感而寫下了這首詩。全詩清新淡雅,意境優美,讓人回味無窮!

採蓮女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出水的荷花正朝著採蓮女的臉龐開放。碧羅裙芙蓉面混雜在荷花池中難以辨認,聽到歌聲才發覺池中有人來採蓮。

9位詩人,9首《採蓮曲》,其實夏天不曾遠去

《採蓮曲》

唐·李白

若耶溪邊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李白筆下的採蓮女明豔、活潑、大方,如清水芙蓉一般,淡雅天成,毫不做作,就如同李白的詩句一般。

李白在描寫完採蓮女採蓮的美女情態之後,在最後卻憂傷起來。他感慨時光易逝,壯志難酬,就像眼前的美景一樣,容易流逝,不復再來。

9位詩人,9首《採蓮曲》,其實夏天不曾遠去

《採蓮曲》

唐·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採蓮的小船輕快飛梭。採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一不留神,頭上的碧玉簪掉進入池中。

據說,白居易在杭州時,無意間捕捉到一對年輕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隨即創作了本詩。白居易將小兒女的情態寫得入木三分,有趣又可愛。

9位詩人,9首《採蓮曲》,其實夏天不曾遠去

《採蓮曲》

唐·張籍

秋江岸邊蓮子多,採蓮女兒憑船歌。

青房圓實齊戢戢,爭前競折盪漾波。

試牽綠莖下尋藕,斷處絲多刺傷手。

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釵妝梳淺。

船中未滿度前洲,借問誰家家住遠。

歸時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還蕩槳。

張籍的《採蓮曲》充滿濃厚生活氣息。全詩將採蓮活動寫得相當細緻,從頭到尾都是運用敘述和白描手法,如同採蓮女一樣淡妝淺梳,不假雕飾,表現出一種純樸明麗的風格,洋溢著濃郁的江南民歌風味。

全詩構思獨特,每韻一段,各段之間富有變化,從而展示出從晨出到暮歸群體採蓮的全部過程。全詩場景多變,情節豐富,令人留連往返,興味無窮。

9位詩人,9首《採蓮曲》,其實夏天不曾遠去

《採蓮曲》

唐·賀知章

稽山罷霧鬱嵯峨,鏡水無風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盡,別有中流採芰荷。

江南之地,天氣不錯,山林鬱鬱蔥蔥,如鏡般的水面自起著波浪。不要說春天走了沒有花兒盛開,君不見那湖中有人在採摘荷花嗎?

話說,荷花是江南人夏天不可不賞之景。

9位詩人,9首《採蓮曲》,其實夏天不曾遠去

《採蓮曲》

唐·劉方平

落日清江裡,荊歌豔楚腰。

採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這首小詩只用了二十個字就維妙維肖地塑造了一個可愛的採蓮女的形象,情景兼容,使人恍若身歷其境。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濃,寥寥數語,涵蓋萬千。

清清江面上夕陽晚霞隨波飄搖,山歌婉轉動聽,體態妖冶苗條。從小練就了一身採蓮的本領,十五歲敢在洶湧激流中乘風弄潮。

9位詩人,9首《採蓮曲》,其實夏天不曾遠去

《採蓮曲》

唐·崔國輔

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

相逢畏相失,並著木蘭舟。

唐代詩人崔國輔是吳郡人,從小生活在江南水鄉,對於採蓮青年男女們的勞動生活、對於他們開朗活潑的感情和性格,都非常的熟悉。

此詩寫的是一對戀人在採蓮時相會的情景。江南水鄉青年男女水上相逢,喜出望外,唯恐失去對方,將兩隻採蓮的小船緊緊相靠,並駕齊驅。表現了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大膽熾熱的追求和情侶間的相互愛慕之情。

9位詩人,9首《採蓮曲》,其實夏天不曾遠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