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名將—陶侃

陶侃(259—334年)字士行,江西鄱陽縣人,東晉名將,其父名丹,曾為三國時期東吳揚武將軍,病逝(墓在今鄱陽四十里街),其母湛氏(今江西新幹縣金川鎮人)16歲就嫁給陶丹。她與孟母、歐母、岳母齊名,被譽為古“四大賢母”。

陶侃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晉平吳後,遷家潯陽。青年時,曾任縣吏、督郵、主簿等職。後去洛陽,為司空張華所賞識,不久被授職郞中。在割據勢力陳敏倡亂時,他首任江夏太守,參與了平叛工作。

東晉名將—陶侃

公元3世紀20年代,東晉權臣王敦、蘇峻、祖約等先後叛亂,形勢危急,陶侃以舉足輕重的兵力和傑出的智慧為掃平叛亂,穩定晉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個時候,他先後任江、湘、交、荊等州刺史,任荊、江兩州刺史時,令行政舉,治安整肅,所管轄的區域,自南陵至白帝,千餘里內道不拾遺。

陶侃為人精勤審慎,在任四十年如一日,他厭惡嬉戲、偷盜、飲酒、賭博,常勉勵部屬惜光陰。他說:“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遊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

他在廣州任上,比較閒逸,每天早晨運百磚到室外,晚上又運回室內,藉以鍛鍊自己的意志和體力。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陶侃運甓”典故的來歷。

東晉名將—陶侃

州中造船,他叫人把剩下的竹頭木屑都儲存起來,別人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後逢大雪初霽,路滑難走,他便叫人把儲存的竹頭木屑鋪到路上,行人都稱方便。又有一次,他外出時,看到有個人抓了一束未成熟的稻穀玩,他大怒,就把這個人鞭打了一頓,並教訓他應該愛惜糧食。

陶侃嚴於律已,平時有人給他送禮物,如果禮物是贈送人自己種植或飼養的,他就樂意接受,並且回贈的東西比送來的東西還要多;如果來路不明,他將嚴厲訓斥,並將東西退回。他後來官至太尉,封長沙郡公,拜大將軍,然“懷止足之分”,注意嚴守法紀,從不介入朝廷權勢之爭。

去世的前一年他想告老還鄉,部屬卻苦苦相留,以後病情危重,他把軍資、儀仗,牛馬、舟船等財物都登記造冊封存,一一清點上交,手續辦完後,再登程返鄉,他的這種行為,受到朝廷內外的一致讚揚。

當時尚書梅陶在與親人曹議的信中說:“陶公神機明鑑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陸抗諸人,不能及也!”。

公元334年(東晉成帝咸和九年)六月,陶侃病逝,終年75歲,諡號“恆”。

東晉名將—陶侃

唐德宗時將陶侃等歷史六十四名將供奉於武成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六十四將。宋徽宗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