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兒童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世界精神衛生日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在1992年發起的,今年是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為“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最近這些年,兒童的心理健康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重視。但是,兒童心理與精神健康的整體水平卻在逐年惡化。

據聯合國衛生組織統計,在發達國家中3~5歲的兒童,有心理病的佔5~15%,其中語言發育遲緩的佔1~5%,閱讀困難的佔3~5%,明顯智力弱的4‰,輕度智力弱的佔3%,10歲兒童遺尿的佔3%。在我國的部分地區調查結果如下: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多的兒童佔8.9%,學習成績差的佔8%,情緒不穩,容易激動的佔16.8%,依賴心理的佔21%……

這些數據無一不在告誡著我們,從心理健康隱患到精神疾病,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因此,向大眾宣傳精神衛生的科普知識,以喚起人們對精神衛生的重視,改變人們對精神疾病及精神疾病者的歧視與偏見,促進人們積極地追求精神健康,並向精神疾病患者伸出關愛和援助之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精神衛生的定義

說到“兒童青少年健康”,很多人想到的是不發燒、不感冒、不腹瀉等,這麼想其實只對了一部分,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健康的定義是:不僅是沒有疾病或羸弱,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完全健康狀態。

精神衛生又稱心理衛生或心理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精神衛生是指一種健康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每個人都能夠認識到自身潛力,能夠適應正常的生活壓力,能夠有成效地工作,並能夠為其居住的社區做出貢獻。

也就是說,您的孩子想要“健康”,除了身體上,更需要精神心理上健全。

重視兒童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現狀

據瞭解,目前在我國,兒童行為問題的檢出率呈不斷上升之勢,目前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當前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精神衛生狀況令人堪憂。

以北京為例,1984年北京地區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8.3%,1993年為12.9%,2002年北京中關村部分重點小學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18.2%。近五年的資料顯示,我國兒童行為問題的檢出率在13.97%至19.57%之間,留守兒童、單親兒童、獨生子女的心理行為問題尤為突現。青少年網絡成癮、吸毒、違法犯罪成為令人關注的世界性問題。

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的增加,一方面和社會發展太快,競爭壓力增加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公眾對心理疾病的認識提高,使這類疾病更易被發現有關。從前,一個孩子如果頻繁眨眼、嘟嘴、做鬼臉、扭脖子或聳肩膀等、家長往往以為孩子只是活潑,而現在大家慢慢認識到,他可能是得了多動症,會帶他去看醫生,並給孩子多些包容。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國常見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或許還會提高。但不必過於擔憂,因為精神心理疾病如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是可防可控的。

而另一方面很遺憾的是,公眾對自閉症、多動症等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認知率低,社會偏見和歧視廣泛存在等原因,導致精神病患兒家長諱疾忌醫的多、科學就診的少,很多患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導致了病情的遷延與加重。

重視兒童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前期徵兆

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症狀有別於成年人,且往往沒有成人那樣充分理解這些反常舉動的含義,因此,需要家長留心注意。好心情專家建議,如您的孩子有以下這五種反常,則需要及時去就醫,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專業幫助:

1、性格改變:“突然間像變了個人”,這是許多精神疾病患者家屬對患者的描述,如在某段時間突然性情大變,從以前安靜變得吵鬧,或從活潑變得沉默。

2、情緒異常:情緒異常是非常普遍的精神心理症狀。有的孩子表現為成天悶悶不樂,不愛搭理人,對原來喜歡的事提不起興趣,甚至覺得活著沒意思等;還有的孩子情緒高漲,自我感覺特別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部分患兒還可能無故發笑,但表情淡漠,或無緣無故緊張、害怕等。

3、意志減退:受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問題困擾時,人的“生活熱情”可能被突然打斷,原來好學上進的孩子可能成績一落千丈、上課走神、作業一塌糊塗,甚至懶散、不修邊幅,成天躺在床上不想動等。

4、神經衰弱或軀體異常:有的心理問題首先影響身體,孩子出現頭痛、睡不著、多夢易醒、容易勞累等類似神經衰弱的表現;或者身體反覆出現不適卻查不出原因。

5、行為動作異常:部分疾病如自閉症、多動症等,會使患兒出現一些令人費解的異常行為。比如長時間盯著一個瓶蓋幾小時不知疲倦、焦慮、驚恐等,或者頻繁眨眼、嘟嘴、做鬼臉、扭脖子或聳肩膀等。

由於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使得其相較於其他疾病而言,可選擇的治療手段並不多,除了藥物治療外,還有經顱磁刺激等物理干預方式,以及心理治療等。

藥物治療是最重要的手段,多數精神疾病都可以通過服藥緩解症狀,甚至治癒。以抑鬱症為例,70%以上患者可治癒,相較於三十年前,目前的新藥效果好,副作用也很低,幾乎不會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

因此,家長若發現自己的孩子行為情緒異常,請儘快帶孩子就醫,切勿諱疾忌醫。

患兒家長可以做什麼

如前所說,我國由於公眾對自閉症、多動症等常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認知率低,社會偏見和歧視廣泛存在等原因,導致精神病患兒家長諱疾忌醫的多、科學就診的少,很多患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導致了病情的遷延與加重,而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可以做如下事情:

1、正確認識精神病:

我們必須認識到,精神心理疾病與其他疾病究其本質上並無差別,都是一種疾病,精神心理疾病是生命發展過程中必然伴隨的一種現象,與道德和人品無關。

不要嘲笑孩子,因為這與他們本人的意志無關。

大多數精神心理疾病可以治好或控制,所以不要諱疾忌醫,聽從醫囑按時服藥,按時複診告知醫生自己的近況方便醫生了解病情,並調整用藥,才是治療精神疾病最好的辦法。

2、不要苛責孩子:

30年前,一個孩子如果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經常一個人獨處,盯著一個地方看很久,也和別人交流不暢常有矛盾,家長往往以為是孩子內向不會社交;而現在家長慢慢認識到,孩子可能是自閉了、或者其他原因,會嘗試帶孩子去看病,願意給予更多的理解與包容。

3、掌握一些相關知識:

瞭解孩子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疾病在治療中的注意事項等,如不可擅自停藥等,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4、提升自己:

與精神病人相處是個非常需要耐心且極為專業的事情,需要專業的訓練,紮實的知識與強大的內心,去面對患兒雖然並非出於本願但卻很無理取鬧的行為。

欲幫助孩子,先提升自己。

重視兒童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防範未然,如何教育孩子

這些年,大家對於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來越的關注越來越多,我們究竟該如何教育,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精神心理狀態呢?對此,好心情專家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民主的家庭氣氛:要對孩子教育有度,讓孩子擁有一定的選擇權。如選擇穿什麼衣服,去什麼地方玩……父母要尊重孩子,注意和孩子溝通,營造一個融洽民主的家庭氛圍。享有選擇“民主”的孩子,才會感到快樂自立。

2、家庭氛圍和諧:不要當著孩子面前吵架,也不要和孩子講其他家庭成員的不是,因為家庭的和諧氛圍在孩子性格的形成上有著很大影響。家庭環境和諧,孩子才能輕鬆快樂的成長。

3、注重自主能力培養:不要包攬孩子所有的事情,替他解決一切問題,這樣會讓孩子經不起挫折,心靈變得脆弱不堪。你可以為孩子提供處理問題的建議,引導孩子擺脫困境,培養良好適應能力,和自主解決困難,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助於建立自信心。

4、自信心的建立:父母要對孩子好的行為多作表揚和鼓勵,切忌過多的指責,批評,更不要挖苦諷刺,這樣,有助於孩子克服自卑、樹立自信。

5、社交能力訓練:不善交際的孩子不能體會友情的溫暖,所以大多性格抑鬱,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與他人融洽相處,真誠待人,多組織孩子間的情感交流活動,培養樂觀寬容的性格,享受友情的溫暖。

6、培養孩子廣泛的愛好:孩子的快樂源自多方面。比如一個孩子只喜歡玩電腦,有一天停電了,他就不高興了,如果他也愛好足球,畫畫,那麼他的選擇就會更廣泛,就能長久地保持快樂。

7、簡樸的生活:物質生活過度奢華會使孩子變得難以自我滿足,便會產生不快樂。相反,那些過著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新的玩具,他們就會玩得十分快活。

重視兒童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除了教育方式,家長還要注意對孩子的陪伴,切勿徹底交給老人,人為造成更多的隱性留守兒童。父母的愛在孩子心理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缺失的話,孩子會極度缺乏安全感,少了家庭溫馨感,會變得冷漠孤僻,甚至產生抑鬱情緒。


關注更多精神心理問題,請關注好心情互聯網醫院微信公眾號,2萬名精神科、心理科醫生為您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