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祖孫詩人」的佼佼者,杜甫和杜審言之外,還有一對是誰?

唐詩宋詞,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巔峰時期,僅就唐詩而言,名留後世的詩人就有兩千二百多人,存詩作約五萬首。根據當時落後的傳播手段,再加上時間的湮沒,其實際數量肯定還要遠遠超出。

據考證,唐朝最昌盛時期的人口也就8000萬左右,竟然可以產生這麼多優秀的詩人,其比例與現代相比怎麼樣?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的設想,這那個時候,一定會出現很多“父子詩人”、“兄弟詩人”、“夫妻詩人”等情況的。可惜大多都無法從史料中找到真實的記載。可是,有可靠記載的“祖孫詩人”卻還是被人們廣泛傳播,他們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詩聖杜甫和爺爺杜審言、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和叔公王績,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他們的一些軼事:

唐代“祖孫詩人”的佼佼者,杜甫和杜審言之外,還有一對是誰?

一、杜甫和爺爺杜審言

詩聖杜甫,估計每個人都已耳熟能詳,可是他的爺爺杜審言,也是初唐著名的詩人。這點猜測熟知的人就相對較少了。

杜審言是唐高宗咸亨年間的進士,也是皇帝的御用文人,官至“修文館直學士”。他和李嶠、崔融、蘇味道被稱為“文章四友”,其詩風崇尚樸素自然,尤其擅長五言律詩,被後人認為是“格律詩”的奠基人之一。本來也有自己的詩集傳世的,可惜已經散失了,流傳下來的只有四十多首詩。其中五律《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被明朝的胡應麟讚許為初唐五律第一。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杜甫少年時期,家境還算好,又天賦祖上的優秀文化因子,相傳他“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也就是說,杜甫七歲就能寫詩了。不過當杜甫出生的時候,杜審言已經去世四年了,所以想來杜甫只能靠讀爺爺的詩作來學習寫詩了。所以後來杜甫也說:“吾祖詩冠古”。

 杜審言擅長於律詩,孫子杜甫也工於律,杜審言的詩風純樸,杜甫的詩不尚鉛華,沉鬱悲涼之風,可見祖孫倆的詩風,也是隔代一脈相傳的。

唐代“祖孫詩人”的佼佼者,杜甫和杜審言之外,還有一對是誰?

二、王勃和叔公王績

 王績是唐朝初期人,也可以算是第一代詩人,被後人公推為“山水詩”的開創者,其詩風和陶淵明相近,代表作《野望》,被認為是唐詩三百首漏選之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而王勃則相對更為出名,他是初唐四傑之一,最出名的文章有《滕王閣序》,估計每一個上過高中的人都有學習過了,併為其文辭之瑰麗而歎服。他的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則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唐代“祖孫詩人”的佼佼者,杜甫和杜審言之外,還有一對是誰?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據《舊唐書》記載,王勃是當時有名的“神童”,六歲就能寫出非常流暢的文章,這在今天是不敢想象的。十六歲時,王勃就參加“幽素”科舉並及第,被授“從七品的朝散郎”(俗話說七品縣令,那麼從七品也相當是副縣長了),算是少年成名了,由此可見家族基因的強大。

可惜天妒英才,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去交趾探望父親,在回來的時候,渡海不幸溺水,終至驚悸而死,時年二十六歲。如果他能活到五十歲,“唐代第一詩人”的桂冠花落誰家,李白杜甫估計也要增添不少難度的。

唐代“祖孫詩人”的佼佼者,杜甫和杜審言之外,還有一對是誰?

王績沒有做官,算是在野詩人,所以他的詩詩風自然清新,沒有南朝後期那種綺麗穠華;王勃的詩則氣象萬千,神韻靈動,視野開闊,確非池中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