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記:成長的滋味,不過一個剛出爐的濰坊肉火燒

如果非要我說一句祝福的話,

我只願你能在長大後,

仍有品味美食的純粹和幸福。

城市印記:成長的滋味,不過一個剛出爐的濰坊肉火燒

第一次吃濰坊肉火燒,是初一的時候。

帶著剛上初中的興奮,午飯不必回家去吃,終於有了零花錢可以自己支配。中午一放學,在校門口湧出的人流裡,兩邊的街道早已被各種小吃攤佔領。

有一對年輕的夫婦,丈夫個子不高,有點瘦,站在泥爐邊上,圍裙上是滿滿的油垢。妻子在旁邊,快速的將綿軟的麵糰裡包上餡,扔到泥爐上面的鏊子上,丈夫將包上餡的麵糰用鏟子壓扁成火燒,在鏊子上烙一會兒後,就會把那些烙的發白的火燒一個個放到泥爐下面的烤架上,推進爐腔裡烘烤。

城市印記:成長的滋味,不過一個剛出爐的濰坊肉火燒

幾次翻烤,濃郁的香氣就已經從泥爐飄出。

他們的泥爐架在三輪車的翻鬥裡,買火燒的人就在下面層層圍了好幾圈。等到火燒烤熟,從泥爐出來之後,火燒皮早已變成酥黃香脆圓鼓鼓的樣子了。迫不及待的我們爭著喊著讓老闆先給。

終於到手裡,泥爐在火燒上殘留的餘溫依舊燙手,左右手手指交替捏著火燒,唏噓著輕輕咬一口,燙嘴的熱氣從鼓起的火燒裡湧出來,用嘴吹著鼓鼓的火燒,溫度稍一降低,便又開始吃起來。

城市印記:成長的滋味,不過一個剛出爐的濰坊肉火燒

每次吃完,等到學生走的差不多,我總會留下來跟這對夫婦聊一會。他們就是鎮上附近村子的農民,褲腿上有時還會有田間的泥土。

時間一晃而過,初中三年的午飯錢,幾乎都貢獻給了賣肉火燒的這對夫婦。升入高中後開始吃食堂,與街邊攤再也無緣。以至於那幾年埋頭讀書時,竟然忘了曾迷戀一個火燒的味道好些年。

來到青島之後,才知道那曾吃了好幾年的肉火燒,竟也是出名的小吃。

大二時候的一個週末,我們一群人在這個小城的街道里溜達。來到這個城市,那是第一次沒有目的,沒有時間,安安靜靜的走進這座城市,打量那些喧囂背後的曲折街道。

遠遠看到一家店,招牌上寫著"濰坊肉火燒",同行的一人突然喊:"哎,你們老家的小吃,好吃嗎?咱們去嚐嚐吧!"

"走吧!我們老家的火燒,當然好吃!"

城市印記:成長的滋味,不過一個剛出爐的濰坊肉火燒

店裡人不多,倒還乾淨。泥爐烘烤的時候,濃濃的香氣早已勾起了我們的食慾。終於等到火燒端上來,看著他們吹著熱氣吃的香甜和讚不絕口,我卻知道這味道並不正宗。只是第一口,就沒有當年的味道和清香。

自那以後,就再沒這座城市吃過一次肉火燒。心裡想著,濰坊肉火燒的味道,還是得回去才能找得到。濰坊老家的味道,沒有老家,那還能有那縈繞的味道呢?

多年後,經歷了曲折困頓,才更覺對親情的依賴。

城市印記:成長的滋味,不過一個剛出爐的濰坊肉火燒

城市印記:成長的滋味,不過一個剛出爐的濰坊肉火燒

前年的時候,跟著表哥和二姨去了表哥在濰坊的家,早上早早起來,跟二姨和表哥一家一起下去吃早飯。再次吃到濰坊肉火燒,心裡湧出的情愫竟無以言表。

簡單的門頭,擺在門口的矮桌和馬紮,店主熱情快樂的招呼,剛出爐的火燒氤氳的香氣,幾碗豆腐腦。面前的表哥一家人,有妻兒和慈母一起在路邊吃一頓簡單的早飯,如此簡單的幸福,卻是我餘生的奢望。

城市印記:成長的滋味,不過一個剛出爐的濰坊肉火燒

燙手的溫度,入口的香脆和唏噓的熱氣,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溫度。

雖然,早已時過境遷。

城市印記:成長的滋味,不過一個剛出爐的濰坊肉火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