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企業死亡名單

年度出現詞最高的企業:樂視

一年之間,天上地下,樂視及賈躍亭一年的感受頗深。

創業有風險,樂視及賈躍亭就是最好的樣板

2016年,樂視還是一家600多億元市值上市公司,所有成員熱火朝天的打造樂視生態,為夢想“窒息”。但2016年年底的資金鍊問題,成為落下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隨後樂視便開啟了崩塌之路。

這一危機將樂視體育、樂視網等樂視系公司均捲入漩渦。2017年年初,融創中國為樂視砸入150億元,嘗試進行挽救,但效果甚微。隨後,樂視的關鍵詞裡似乎只剩下“討債”和“員工離職”。

2017年4月到7月之間,樂視經歷了“挪用13億易到資金”危機、樂視網停牌、賈躍亭辭去樂視總經理職務、大規模裁員、多家銀行申請財產保全要求凍結樂視旗下公司存款、討債的供應商雲集等堪比美國槍戰大片情節般密集的各類事件。

2017年7月,賈躍亭辭去樂視網所有職務,隻身赴美造車。隨後,宣稱要“下週回國”的賈躍亭,卻因為逾期多家券商欠款而被列入“老賴黑名單”,還憑著老賴身份登上紐約時報。

2018年1月2日,還在美國的賈躍亭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稱將把上市公司的債務問題全權委託給其妻子甘薇和哥哥賈躍民。

賈躍亭的個人財富從2016年的420億元縮水到2017年的僅20億元。

2017年12月,新能源車在中國火爆異常,然而,賈躍亭卻希望渺茫,他能否翻身?能否歸來?值得期待。

反思:

樂視失敗原因:過度擴張

實現樂視生態只有一種可能:有永遠也花不完的錢。

然而樂視沒有這個花不完的錢。

因為生態化不是多元化,生態化板塊之間要相互依存,並且至少有一塊業務有強大的根基,可以為其它板塊提供持續、循環、充足的造血功能,才可能形成企業的良性發展。

缺乏造血能力,樂視就成為案板上的肉。

樂視融資狀況介紹:

共享單車之倒下的町町單車 小鳴單車 酷騎單車

2017年,失敗的企業當中,共享單車是重災區。

2017年初,一年前,共享單車以迅猛之勢崛起,隨後開始野蠻生長。然而一年之後,風口上的共享單車開始出現倒閉潮,先後有多家共享單車企業被曝押金無法退還。

這期間,經歷了什麼?

一切要從兩年前說起。

2015年6月,戴威的ofo收到了第一輛學生共享出來的單車,這標誌著共享經濟正式到來。

隨後,伴隨摩拜的入場,共享單車作為新的商業物種引得無數媒體輪番報道,共享單車持續深溫。

資本追捧也刺激著其他創業企業躍躍欲試,一時間,大街上出現了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各色共享單車,競爭激烈,ofo、摩拜的口水仗也使行業話題性十足。

2017年下半年,騰訊及阿里的加入使整個行業梯隊分的更加明顯,摩拜全面接入微信,ofo入駐支付寶,共享單車已不再單純是“彩虹車”之間的較量,摩拜、ofo雙寡頭之下,留給其他平臺的機會越來越少。

於是,倒閉潮開始來襲。

2017年6月21日,3Vbike發佈公告稱,由於大量單車被盜,即日起停運,這距離其上線運營不過4個月。

2017年8月2日,町町單車因非法集資、資金鍊斷裂,被棲霞區工商局納入異常企業經營名錄。從“富二代”到“負二代”,前後不過8個月。

2017年9月底,酷騎單車曝出資金鍊斷裂、押金難退,多地運營單位與工商局失去聯繫,部分地區開始對酷騎單車進行清理。

2017年11月,供應商和用戶圍堵了小藍單車北京辦公點要賬、要押金,其中還有公司的調度維修員等員工討工資,這種現象距離其上線運營不足一年。

2017年,共享單車成為投資及創業圈一道最引人注意的風景。

反思:

創業不能跟風

共享單車並沒有那麼簡單。

共享單車的價值不僅僅是盈利租金,還涉及到大數據、線下交易入口、出行服務等領域,基於以上特徵,共享單車市場不會出現小而精的企業,要求共享單車企業必須用戶規模大,擴張速度快,必須是賽道前幾名,行業本身就只允許有少數幾家能存活,投資人也只看賽道前幾名,導致很多跟風小企業融資困難,不得不倒閉。

VR行業很好,完美幻境為什麼會倒下?

2017年,VR全面歸來。

伴隨人工智能的爆發VR也開始再次升溫,然而,遺憾的是,完美幻境卻逆勢倒了下去。

背後原因是什麼呢?

一切需要從頭開始說起。

2013年,趙博和他的幾個朋友放棄原來的工作,一起創業,在北京成立完美幻境。

2014年,完美幻境將重點放在VR頭顯的研發上,並在圈子裡有了一定的名聲。但是他們認為,VR需要硬件和內容兩者兼備。

事實的確如此,但是實現並不容易。

於是,他們決定做一個硬件產品——全景相機。

經過5代產品的迭代,趙博和他的團隊判斷可以量產的時候,2015年11月份,他們獲得了英特爾投資百萬美元的天使投資。

與此同時,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的英特爾投資全球峰會上,完美幻境發佈了Eyesir 4K VR全景相機,該產品能實時拼接,支持360*360記錄拍攝,並支持VR頭顯觀看。

發佈之後,訂單量達到一千臺。

一切堪稱完美。

2016年CES上,完美幻境藉助英特爾的展臺向大眾展示了Eyesir。訂單量進一步增加。

2016年2月,為了儘可能創造天時地利人和,完美幻境南遷深圳。與此同時,完成千萬元A輪融資。而據報道,其辦公室也從創業之初的地下室幾平米變成700平米,團隊人員從6人增至100多人。

2016年12月,完美幻境與新華網在第四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達成戰略合作,推進“VR+新聞”的行業應用。

然而,由於供應鏈問題,完美幻境有了訂單卻不能按時完成生產,最終,資金鍊斷裂,公司宣佈倒閉——2017年2月27日,完美幻境的全體員工突然接到了CEO趙博口頭上的公司破產通知。

從2016年8月開始,100多人的團隊開始陸陸續續被裁,只剩最後的28人。

反思:

硬件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可以致命

如果說管理經驗不足不足以導致其倒閉的話,那麼供應鏈管理經驗不足則讓完美幻境真的倒了下去。

2016年初,完美幻境宣佈訂單額已超過一個億。

但是,完美幻境的供應鏈管理卻始終跟不上,負責供應鏈相關事宜的頻繁更換,這讓產品的交付一拖再拖,再多的訂單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例如,完美幻境曾和很多有直播和視頻業務的互聯網公司有合作,但是簽了協議後,本來約定5月份供貨,但交貨日期會一直拖到8月。

半年都不給對方供貨,最終合作伙伴都放棄了完美幻境。

因此,對於像完美幻境這樣一家銷售硬件產品的公司,供應鏈管理可以說是致命的。

2017企業死亡名單

如同去商場買手機發現商家沒供貨,這不就是開玩笑嗎?

完美幻境融資狀況

2015年11月份,英特爾百萬美元天使輪投資完美幻境

2016年1月,獲得金浦投資、英特爾、天善資本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

2017年5月新一輪戰略融資數千萬元 浩方集團投資

(投資金額均未公佈)

直播平臺“獨角獸”光圈為何倒下?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原本紅火的直播市場,在2017年迎來了倒閉潮,伴隨眾多直播平臺紛紛倒下,從此撕開了直播行業虛假繁榮的表象。

其中,光圈直播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

清華大學歷史系畢業的張軼2014年創辦光圈直播,不過,剛投身創業大潮的張軼當初選擇的創業方向是圖片社交,他的目標是做中國的“Instagram”。

2015年9月,張軼發現圖片流量的大頭還是被微信所收割,創業者很難有立足之地。後來看到美國移動端直播APP——Periscope、Meerkat相繼出現,這引起了張軼的興趣。

於是,2015年10月,光圈轉型為視頻直播APP,致力於打造互動手機全民直播平臺,成為直播行業最早的創業者。

2016年初,直播行業開始高速發展,短短三個月時間裡,包括映客、花椒、一直播等超過100家直播平臺拿到融資,而這一眾直播平臺背後也不乏騰訊、歡聚時代等上市公司的身影。

隨後,為了在直播行業脫穎而出,光圈直播與旅遊衛視聯合舉辦了“光圈之星校花大賽”一舉成名,統計數據顯示,彼時,光圈直播的用戶數超過40萬,日收入突破800萬,儼然直播行業的獨角獸。

只是,一切高興的有點太早。

2016年下半年,伴隨著巨頭入場,在激烈的燒錢競爭中,光圈直播儘管花光了所有的錢來獲取流量,也的確擁有較高流量,然而,他們卻始終無法獲得投資人的錢。

2017年6月,光圈直播在發放了6月份的薪水後,其員工就再也沒拿到過一分錢工資。

除了員工,光圈還拖欠了平臺上主播5000到9萬元數額不等的薪資。

目前,光圈直播的官網已經無法訪問,CEO張軼在微信中坦誠了融資失利。

在光圈倒閉後不久,直播平臺倒閉潮正式開始,包括愛鬧直播、趣直播、凸凸TV、網聚直播等在內的18家平臺很快均無法登陸或倒閉;2017年4月,國家網信辦關停了紅杏直播、蜜桃秀、蜂直播等18家直播類應用;兩個月後,多地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關停了“悟空TV”等11家手機表演平臺。

一場倒閉大潮,轟轟烈烈的開始,然後又一切迅速的消失了。

反思:

過度追求風口 沒有意識到真正的風險

1.創業者和投資人過度追風口,一時間出現眾多直播平臺,平臺供給量遠遠大於需求量,最後洗牌倒閉是必然趨勢。

2、沒有跟得上行業高速發展。

伴隨政策監管不斷趨嚴,直播行業的准入門檻也在不斷提高,2017年12月1日,國家開始施行對直播平臺和主播提出了“雙資質”、“先審後發”、“即時阻斷”等要求,按照規定目前符合要求只有YY、虎牙直播、映客直播等少數幾家。

平臺型公司的資本之爭:

伴隨巨頭與國家隊的入場,中小型直播平臺資源薄弱,無法與大巨頭抗衡。

然而,如果不能夠獲得資本支持,伴隨著帶寬、內容和營銷廣告成本的不斷上升,長期處於燒錢階段的平臺只能宣告倒閉。

光圈直播融資情況

光圈直播曾獲由合一資本、紫輝創投、協同創新三家投資的1250萬的pre-A輪融資。

“幾塊錢就能開豪車”:共享汽車聽起來很美

“減少私家車,有效治堵”,共享汽車一誕生就狂吸眼球。

只是高潮過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友友用車原名友友租車,成立於2014年3月,早期以P2P模式切入私家車共享,用戶可以把自己的車輛放到平臺上給有駕照卻無車的人租賃使用。

2015年3月,趁著P2P租車的春風,友友租車又獲得易車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

2015年10月,友友租車主打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業務,改名友友用車。

在2016年底實現了70個網點分佈,近300臺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可以說是國內較早進入分時租賃創業的先驅,然而這一切卻在2017年分時租賃風口來臨之際戛然而止,未免讓人嘆息。

2017年3月10日,“友友用車”官方微信公眾號更新推送,稱由於之前簽署的投資款項未如期到位,決定退回所有用戶賬戶存款,停止運營。

2017年10月23日下午,共享汽車EZZY召開臨時性的全員會議。會上,公司創始人、CEO付強突然宣佈了公司即將解散、清算的消息。當晚有員工稱,他們陸續被“踢出”微信工作群。

與此同時,2017年底,定位高端市場的的共享汽車企業EZZY宣佈倒閉,這讓未來共享汽車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2017企業死亡名單

反思:

共享汽車倒閉原因:模式超前 體驗差

共享汽車高成本低收入,這讓其一誕生便被很多人否定。

其次,共享汽車存在便利度不夠、停車費用高、充電困難等因素諸多影響用戶體驗,再加上大城市牌照監管嚴,是制約分時租賃汽車擴大規模的最大障礙。

盈利難,體驗差,最終,共享用車開始走向了滅亡。

友友用車融資情況

2014年9月,友友租車獲得由光速安振中國基金領投,險峰華興(K2)和天使投資人王剛參與的近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

2015年3月,友友租車又獲得易車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

在此期間,友友租車曾一共拿過兩輪融資,累計或達2000萬美元。

創業失敗的專利不僅屬於屌絲創業者,同樣適用於巨頭。

2017年,賣身餓了麼的百度外賣和倒下的百度醫療就證明了這個道理。

2015年1月,百度醫生APP上線。與此同時,百度正式成立移動醫療事業部,團隊大概兩三百人。

不過,在百度,真正懂醫療的少之又少。

上線之初,百度則把掛號O2O作為自己首要嘗試的方向,主要提供在線掛號、在線問診的服務。

但當時的在互聯網醫療行業,與其模式類似的還有春雨醫生、掛號網、平安好醫生等多個公司,每家都有資源及背景,與這些企業相比,百度醫療優勢並不大,短時間內想在這片領域分一杯羹並不容易。

但是,巨頭百度並不甘心認輸,於是,他們就開始了瘋狂的“買流量”。

要知道,流量可是百度的優勢,然而,此時,卻成為百度醫療倒下的推手。

由於瘋狂採購流量,這加速了百度醫療的資金消耗,但百度醫療卻沒有獲得應有的效果。

最終,雖然百度試圖實現“打造國內專業的醫患雙選平臺,讓醫療效率提高,節約看病成本”的夢想,最終,百度的理想的想法敗給了現實。

據悉,後來百度醫生遇阻之後,百度又匆忙轉向健康數據平臺、送藥O2O、醫學學術方向,都沒有太大起色。在醫療這樣的專業垂直領域,沒有前期全面的佈局,想通過短期突擊做出成績,基本沒有可行性。

2017年2月8日,百度將移動醫療事業部整體裁撤。

2017年4月1日,百度通過內部郵件宣佈,產品正式關停服務並清空數據。這一旨在解決“就醫難”的移動醫療平臺最終退出江湖了。

反思:

百度醫療失敗原因:專業能力薄弱,戰略迷茫;

專業能力薄弱,這是百度醫療倒閉的核心原因。

因為不夠專業,也不瞭解行業,公立醫院沒有合作動力,百度醫療更無法說服對方不願拿出處方來合作,更何況其對接藥品資源實現配送了。

一句話,這跟百度賣流量生意不同,在醫療行業,從業者話語權強勢,百度醫療給對方帶來不了任何價值,只能宣告敗退。

教育行業很好,但“小馬過河”為何快速墮落?

2017年曾經在教育行業,叱吒風雲的小馬過河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頻繁被宣佈倒閉,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小馬過河創始人馬駿、許建軍,原新東方名師,兩人於2008年創立小馬過河國際教育公司,提供留學諮詢和首創全日制教學體系。曾一度佔據北京北美市場第二的份額。

從2008年至2013年,小馬過河在創業路上不斷推陳出新,上線學習軟件、研發標準化學習流程、推出免費直播、實現家校互動。

一度,小馬過河業績喜人,他們2014年度收入高達1.6億,其鼎盛時期員工數量有900人。

然而好景不長,“小馬過河”由盛轉衰的拐點了。

2014年,“小馬過河”開始全面轉型做線上培訓,縮減線下業務。同時還在百度花費大量成本投放廣告,獲客成本急劇上升。

數據顯示,在2013年投入了400萬費用產生3000萬收益過後,馬駿和許建軍看到了SEM的成效,於是,在2014年大刀闊斧投了4000萬。

然而,這一次,他們大失所望。最終4000萬投入的僅帶來4000萬營收,可謂慘淡至極。

如果這還不至於致命的話,那麼隨之而來的全面轉型則讓其最終喪失了現金流,最後不得不宣佈關門大吉。

2014年,在全面擁抱互聯網的過程當中,小馬過河開始關掉線下門店、裁掉銷售團隊、停掉SEM、開發在線產品、開始做微信營銷、推出低價產品、做各種輔助學習APP。

這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的同時,還降低了企業收入。

原來,為了全面觸網,馬駿還將當時盈利的“考神陪讀”線下項目暫時停賣,並讓銷售團隊開發低廉的“考神陪練”線上產品,從起先一份破萬元的價格逐漸低至99元、9塊9、9毛錢的價格。

收入銳減,但是900人的團隊工資開支、線上運營成本不斷增加,最終,“小馬過河”虧損的簍子開始越捅越大,因現金流斷裂而倒閉。

而投資人看到這個樣子,沒有一家原因砸錢投入,最終只能選擇破產倒閉。

反思:

轉型需要循序漸進

本來想借轉型互聯網企業獲得進一步發展,然而,“偷雞不成蝕把米”,由於轉型過度偏激,小馬過河瞬間將線下盈利良好的業務全部砍掉,轉而全部投入線上低價銷售,只顧擴大影響力,佔有先機,反而忽視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最終,過快轉型葬送了小馬過河的未來。

小馬過河融資情況

2013年“小馬過河”獲得學而思聯合創始人、珍品網創始人曹允東的1000萬天使投資,

2014年獲原老虎基金中國區總裁陳小紅的A輪500萬美金融資

2015年後獲小米-順為基金的B輪1000萬美金融資。

傳統招聘遇瓶頸,周伯通的路在何方?

2017年是招聘行業發生變革的一年,與傳統網站,諸如51job、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等相比,擁有移動互聯網巨大流量的新型招聘網站諸如BOSS直聘、拉勾等網站因輕鬆高效獲勝。

但是,在這場戰役當中,卻有一家網站沒有堅持到最後,這就是曾經紅極一時的周伯通招聘。

周伯通CEO馮濤進入在線招聘,是源於幾年前在豆瓣上做招聘小組,經過兩年積累後,在上面發佈招聘的企業竟然超過了10萬家。

馮濤意識到,雖然傳統三大招聘網站佔據了近60%的招聘市場,但還是有部分市場需求沒有被滿足。於是,在2011年下半年,馮濤就同幾個合作伙伴一起另起門戶,創立了在線招聘網站周伯通。

但由於用戶增長非常緩慢、產品功能細節不好,周伯通逐漸被用戶所拋棄。

另外,在融資上,周伯通也錯誤不斷,雖然有幾家對馮濤拋出了橄欖枝,但因覺得金額太小,他們還可以找到下一家的投資機構給出更高估值。最後,周伯通及馮濤錯過了最佳融資時機,導致公司陷入尷尬。

痛定思痛,馮濤在2013年年底重組團隊,準備重新出發。

“產品改版後的收效顯著,在不到6個月的時間裡,在周伯通上註冊企業數超過了6千家,這些企業已經發布了超過三萬個職位機會。用戶投遞簡歷超過70萬人次,實際註冊用戶則有40多萬。”馮濤表示說。

2017年2月11日,據多方消息人稱,移動互聯網招聘社區周伯通招聘已倒閉,且停運時間在半年以上。

據知情人爆料,周伯通招聘原本一千萬元的融資計劃最終以七八百萬成交,但是最終也沒有到賬,投資人不僅遲遲不到賬,更是“翻臉不認帳”。

沒有資本,失敗成為了必然。

反思:

周伯通的倒閉:成也資本 敗也資本

錯過了最佳融資機會,企業缺乏盈利,最終在新融資難以到賬的情況下,周伯通招聘不得不宣傳倒閉。

周伯通融資狀況:

2014年9月,曾獲得網易資本2800萬元投資

淘品牌之殤:“網絡童裝第一品牌”綠盒子黯然離場

作為網絡童裝第一品牌,綠盒子曾經風格無限。

2011年綠盒子與迪士尼簽訂了合作協議。綠盒子同時擁有迪士尼線上品牌的設計、生產、銷售三項授權。

2014年綠盒子銷售達2.5億元左右,其中,2014年綠盒子“雙11”整體銷售額超過6 000萬元,與韓都衣舍、茵曼等“淘品牌”齊名。

2015年,綠盒子先後斥巨資贊助《虎媽貓爸》《小爸爸》等電視劇,為劇中主角提供整套服裝配飾及搭配指導。

準備更上一層樓。

然而,這家成立於2010年8月,立足於互聯網電商渠道的童裝品牌最終陷入了僵局。

原來,這起源於綠盒子的“脫淘”。

儘管組建自己的B2C官網,投入等同於淘寶8-10倍的成本吸納新客戶,但綠盒子80%的銷售額依然來自淘寶。

儘管2014年知名投資人再次注資綠盒子,準備在全國範圍內設立實體體驗店,以先直營後加盟的形式大幹一場,然後登陸新三板。

但是,一切還是充滿了想象。

2015年8月,願意參與C輪融資的知名投資人外逃,杳無音信……

綠盒子開始陷入危機當中。

2016年7月6日,綠盒子徐匯分公司被列入工商部門經營異常名錄。

2016年12月22日,部分供應商向上海市徐彙區公安局等部門,提交請願書,說明綠盒子拖欠94家企業單位共計9 400萬元債款無法清償。要求對吳芳芳採取強制措施。

反思:

投資人也是雙刃劍

獲得融資是好事情,企業可以進一步做大,然而,同時,資本也是雙刃劍。

在沒有明確資本入駐之後盲目擴張,綠盒子最終麻煩不斷。

最終,失去了資金的綠盒子,在2016年末步入寒冬,只能說,知名投資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綠盒子融資狀況

2010年9月,來自摯信資本2000萬風投的A輪融資

2010年12月,綠盒子又獲得了第二輪來自DCM的1.2億元B輪融資

C輪投資人跑路了.....

酒店預定市場300億規模 訂房寶為啥會倒閉?

2017年,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的創業企業通過模式創新成功了,然而有的卻陷入了失敗當中不能自拔。

訂房寶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12月,從阿里離職的孫建榮,創立了全日酒店房的預訂平臺——訂房寶APP。

2017企業死亡名單

訂房寶與全國連鎖酒店達成庫存管理系統的直聯合作,獲取鐘點房的動態房源,酒店通過產品直接接受訂單。將每晚六點後未訂出的空餘客房放在訂房寶平臺上。

這樣創新的模式,令訂房寶成功吸引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東方富海、浙商創投、豐厚資本等。最新一輪融資發生在2016年9月,融資金額1000萬元。

憑藉創業的模式,僅用兩個月的時間,訂房部就在北京、杭州等地共簽約了1000多家酒店進行合作。

只是,由於感覺市場太小,在注意到鐘點房市場300億規模的前景下,訂房寶全面放棄全日房,戰略大轉移專注鐘點房。

結局可想而知,最終,面對OTA領域的巨頭,無論是攜程還是去哪兒,訂房寶都敗下陣來,以失敗而結束。

反思:

高頻與低頻的距離

使用頻率太低是訂房寶的硬傷——從上線到2017年1月,訂房寶APP擁有接近15萬用戶的下載量,但同時,這個市場太過低頻,導致用戶成本始終無法下降,對於後期公司運營造成巨大困難。

面對創業失敗,孫建榮表示:融資雖然可以拿到,但作為投資機構也要去考慮,OTA巨頭擺在那個地方,要去支持一個改變原有模式的產品是需要有龐大資金投入的,但同時這個最終結果又是不可得知的,對於投資人來說要去思考投資回報,也要顧慮OTA巨頭帶來的壓力。

一句話,高頻產品帶動低頻容易的多,但是低頻帶動高頻就難得多。

融資狀況

公司成立於2013年7月,至今已完成三輪融資。訂房寶的投資方包括東方富海、浙商創投、豐厚資本等。最新一輪融資(A+輪)信息公佈於2016年9月,融資金額100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