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日本都實行君主立憲,清朝卻因一人沒能走上這條道路

從近代史看,封建國家不是消亡就是轉型,比如赫赫有名的奧斯曼帝國,但也有的國家卻成功轉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一方面保留了君主職位,同時又建立了共和政體,那麼,清朝末年極力推行過君主立憲制,卻沒有成功,問題在哪裡呢?

英國日本都實行君主立憲,清朝卻因一人沒能走上這條道路

英國之所以能夠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實際上是資產階級與封建統治階級的一次妥協,我建立共和,你讓出政權,這樣,英國保留了女王,但實權卻在首相手裡;對於日本而言,二戰之前的日本並不能完全認作是君主立憲政體,因為,日本天皇在日本社會中佔有一定的統治地位,是神一般的存在,天皇也被認為是天照大帝的象徵,二戰後,美國將軍麥克阿瑟對天皇體制進行了改革,將天皇從神壇上拉了下來,確立了以首相為主導的政權體制,所以說,現在的日本是真正的君主立憲制,以前的日本只是一個帶有資產階級色彩的軍事封建帝國而已。

英國日本都實行君主立憲,清朝卻因一人沒能走上這條道路

清朝末年,面對日漸衰落的國家形勢,清朝統治階級內部開始尋找出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開明人士進行了維新變法,如果按照這條路走下去,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希望還是很大,但是被慈禧太后拒絕了,慈禧是一個權欲極重的人,不可能把權利讓給別人。而且,康有為、梁啟超擁護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來推行變化,實在是太幼稚了,明治天皇依靠的是實力很大的四大強藩,光緒只是個頂名皇帝,戊戌變法失敗是必然的。

英國日本都實行君主立憲,清朝卻因一人沒能走上這條道路

到了20世紀初,歷史再次給了清朝一次機會,而且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可能走上君主立憲的一次機會,在慈禧的專權之下,革命形勢風起雲湧,中國內部如同一個火藥桶,隨時都有可能爆炸,以載灃為主導的清朝內部開始學習西方,模仿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但是由於革命形勢急劇變化,清廷內部誠意不大,尤其是革命者根本不給清廷機會,用刺殺的辦法將一批皇族開明人士殺了好幾個,後來辛亥革命爆發,清朝在袁世凱的威逼和忽悠之下落幕了。

英國日本都實行君主立憲,清朝卻因一人沒能走上這條道路

最關鍵的是,清朝也沒有時間來推行君主立憲了,在慈禧掌權之下,清朝浪費了最好的機會,可以說,慈禧是清朝滅亡的直接因素,如果沒有慈禧,清朝也許還有浴火重生的希望,就如同英國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