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25歲,爲什麼慌成這樣?」

公司有個新同事,剛碩士畢業。

正逢他過生日,蛋糕上的蠟燭插好後,他突然特別悲傷地說:

我還什麼都沒幹,什麼都沒有,怎麼就25歲了。

我剛畢業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感慨:

還沒和那個喜歡的男生表白,還沒認真學爽那門最喜歡的課,專業知識還沒掌握到踏出學校就能混飯吃的水平,就這麼畢業了。

是啊!怎麼就突然25了?好像離30歲也沒幾年了。

我們老覺得,20~30歲,還有十年呢!

這是人生中最好的十年,但是對於大多數的我們來說,二十幾歲就好像只有三年:

第一年在大學裡無所事事,睡著懶覺逃著課;

第二年在茫然驚醒中海投簡歷,租房子趕地鐵;

第三年做著不喜歡的工作,待在不喜歡的城市,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催促下發現都該成家了呢;

然後渾渾噩噩,竟然就要三十歲了。

最讓人驚慌的,還不是年紀越變越大。

而是年齡漲了,似乎智慧、眼界、銀行卡的存款,並沒有隨之而漲。

真的,25歲,慌得一比。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25歲,事業特別迷茫,感覺沒什麼成長空間,也看不到晉升機會。想辭職轉型,但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適合什麼。如果要轉入陌生領域從頭學習,又擔心自己選錯行業方向後悔。”

——@nico

“25歲,覺得自己很難再遇到合適的對的人。常常加班幾乎沒有時間、精力談戀愛經營一段感情。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要做好一輩子一個人過的打算了。”

——@媛媛

“25歲,房租的漲幅比工資漲幅還快。好多好多瑣碎事情和世俗壓力不斷積壓。開始很擔心爸媽的身體健康。”

——@Judy

“25歲,有時候真的感覺好累好累。特別是生病一個人深夜去醫院看急診的時候,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質疑自己為什麼要隻身來一個陌生城市打拼。”

——@心兒

25歲,要學會在第二天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

— 1 —

25歲,我覺得自己是個傻子

前段時間,和一個師兄一起吃飯。

他在大學時,是那種很“風雲”的人物。

會唱歌跳舞,學習也好,找的工作也不錯。

但是那天,他邊喝邊哭:

白天在這個城市裡最高級的寫字樓上著班,晚上回家後,卻只有對自己深深的失望。

曾幾何時,他以為考上大學就順其自然的能有好工作,好老婆,可以買房買車,走向人生巔峰。

但是真正離開了象牙塔,發現這個世界根本不會給他這樣的人留任何情面。

買房買車都需要戶口的,生孩子需要準備學區房的。

而曾經那些一起瘋一起玩一起泡吧蹦迪的人,在畢業三年後,你才發現他們跑得有多快:

有人已經攢夠了第一套房的首付;

有人因為工作已經跑遍了好多個國家;

有人回家做了公務員,現在已經混了個一官半職;

有人拿著好幾千萬的風投做著自己想做的事;

有人已經月薪好幾萬,電話那頭有一堆獵頭等著挖TA。

曾經看過一條微博:

真是這樣。

25歲,好像自己什麼都不會,而別人好像什麼都會。

似乎每個人都明白如何佈局,如何發力,如何讓自己畢業後順風順水。

只有還在做著“順其自然”白日夢的人,每天擠著最晚班的地鐵,住著侷促的出租房,工作再不爽也不敢裸辭。

每次換工作時都被和差不多年齡的面試官,像菜市場的肉一樣被挑來撿去。

— 2 —

25歲,居然覺得沒意思了

我們曾經以為的人生是這樣的:

畢業後進入一個500強外企做管培生,畢業兩年後存點錢供一套小房子;

25成為總監,26結婚,28歲生第一個孩子,成為公司副總;

30歲住著150平的房子,開著奔馳,衣櫃裡都是2萬以上的定製西裝。

但是當你25的時候,你居然不這麼想了。

就好像小時候喜歡追著月亮跑,想要摘下來,後來發現這樣跑根本沒有用。

所以跑就變得沒意思了,工作沒什麼意思,出去玩沒什麼意思。

這種感覺,就像你看上一雙高跟鞋,突然覺得買不買也無所謂了;

玩遊戲打出來一個牛逼裝備,也覺得不興奮了;

甚至去吃一頓大餐,也完全沒什麼食慾了。

這種感覺,比未來一眼看不到頭更絕望。

因為你以前篤信的東西,現在沒有任何意義:

你曾經的意氣奮發,現在全部消失;

你曾經的豪言壯語,現在看起來都特別可笑;

你曾經覺得,賺錢就是用來花的。

所以可以花半年工資買個大牌包,可以為了體驗一把去做頭等艙。

可是現在,每當加班到最後一班地鐵的時間,工作還沒做完時,你就開始著急。

因為就算叫最便宜的車,也比地鐵貴好多倍啊!

你開始有些後悔,為什麼以前那麼大手大腳,不省著點花。

一個可怕的念頭會出現在你的腦海裡:“萬一以後沒得賺了怎麼辦!”

25歲以前,其實怎麼看照片都是比現在土的。

可是幾十塊錢的化妝品,也無法拉低你滿臉膠原蛋白的自信,你覺得自己配的上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男人。

可是一過25,就會有人告訴你:“他離過婚,其實人還挺好的”。

而公司裡,你也不是最小的那個人了。

這時候你才意識到,也許自己不會結婚了。

25以前的男生更是行走的荷爾蒙,穿雙AJ就會有回頭率。

每一個年輕的男孩,都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世界。

可是一過25,你發現一個22歲的男孩開始叫自己“大叔”;

你省吃儉用不捨得穿的AJ,是比你年輕的男生的標配;

小蘿莉們喜歡真正有內涵的大叔,御姐們喜歡滿臉青澀的奶狗。

只有你,似乎到了雞狗嫌的年紀:

錢包比不上中年人鼓,臉蛋比不上年輕人嫩,住著十幾平米的出租屋,也只能在王者榮耀裡找一下當英雄的感覺了。

朋友圈看到過一句話,18歲是成熟的起點,24歲是人生的節點。

25歲,生活終於對人們動手了。

— 3 —

25歲,能讓我活下去的東西很貴

我有個朋友,和別人合夥開公司,需要到外地駐紮一段時間。

公司的註冊並不在這個城市,所以就在外地給他交了社保。

但是沒到半年時,他闌尾炎開刀。

醫保暫時用不了,只能自費。

檢查、手術、住院……花了將近兩萬。

而這個手術非常小,前後就住了幾天醫院而已。

這個朋友說,自己生病不怕,我們這個年紀,最怕是爸媽生病。

去年他爸腦瘀血開刀住院差不多花了二十多萬,一下子掏空了他的積蓄。

這個城市很美,但是回家的路很貴,睡覺的床很小,隨便打個車就得50多,吃個盒飯35,房租3000起,更別說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了。

有一組數據表明,六成年輕人沒存款,有存款的年輕人平均月存儲也只有 1389 元。

是現在年輕人不會過日子嗎?

是真的錢沒法存下來。

就算一筆賬。

一個北上廣飄著的年輕人,有2~3年工作經驗,到手工資能有一萬二算高的。

而你想拿這份工資,每天工作時間怎麼都得超過10個小時。

如果公司在一些商業區,附近的房租,哪怕是和人合租,一件十幾平的老破小,都得3、4000塊一個月。

而且租房市場套路太深了,反正房子不愁租,房東說漲房租就漲,根本不怕違約,有大把的中介等著炒房。

以前的年輕人,搬了幾次家,煩了,咬咬牙湊個首付,買套房子。

最後他們每個月掏出房貸,也所剩無幾。

什麼戀愛旅行,那是不是有錢人發明的?

— 4 —

25歲,離30歲沒幾年了啊

總有人說,你才25歲,有的是機會,慢慢來。

慢慢來的結果就是慢慢到了30歲,發現還是依舊擠著地鐵,合租著出租屋,只能穿得起淘寶上幾十塊錢的衣服。

生活的邏輯是因果。

沒道理一個20多歲積極上進勤奮的年輕人,到了30歲,成了一個無所事事的中年人;

也沒道理一個20多歲把時間都用來玩遊戲和抱怨社會的年輕人,到了30歲突然變成精明強幹的社會精英。

你又拿什麼去養活那個年紀理應承擔的一切:

嗷嗷待哺需要進口奶粉的孩子,日漸衰老的父母,和不知道該不該對自己失去信心的自己。

網絡上,有一大群的年輕人,喊著日子難過。

但是真正難過的,哪裡是二十多歲,明明是殘酷的連狗都不如的中年。

有多少中年人,在兢兢業業十幾年後,突然就被年輕一代更物美價廉的人替代;

多少公司,招聘啟事中寫明35歲以上勿擾;

又有多少中年人,雖然看似手上攢了不少錢,卻因為父母、孩子甚至自己的一場大病,生活就一夜回到解放前。

每個人都希望房價降低,工資拿高。

可真正面對這我們的真實生活,就是你不知道是不是明年就會被開掉,也不知道下一份工作需要找多久。

現在送快遞都可以用機器人了,保不齊你乾的好好的工作,哪天就連人類了都不需要了。

— 5 —

25歲,不要順其自然了

我以前有個同學很優秀也是個大美女。

高考的時候,媽媽安慰她要順其自然,後來去了一個三本學校;

畢業找工作,爸爸安慰她說要順其自然,最後回到自己的縣城做了一個會計;

結婚的時候大家勸她順其自然,嫁給了一個相親對象馬上生了兩個孩子。

今年我再見到她的時候,一樣是25,但是她已經完全不像25歲的年紀了。

怎麼會老得這麼快。

聽說今年因為老公出軌離婚,爸爸又得了癌,整個家庭的重擔都在她身上。

她準備把孩子留在老家,再去大城市打工。

很多人喜歡說,你還小,慢慢來,順其自然。

可人生真正的順其自然,並不是今天我看了一本書,明天就能多賺幾萬塊。

而是:終歸有一天,你的父母會變老,你的孩子會出世。

你不會再像25歲時一樣,有時間和精力去惶恐、焦慮、自怨自艾。

面對你的,就是醫院的賬單,孩子幼兒園的學費,你自己日漸消失的精力,和不得不扛起來各種責任。

而當這一切無法規避的事情發生時,你真的無法用“我反正努力過了,順其自然吧”來交代自己。

作家達達令曾經說過一句話:

我們終其這一生,努力拼搏、堅忍不拔、結交好友、規劃人生、提高格局……

種種努力,其實只是為了做一件事:不要讓自己在這洪流當中,落後於自己這個階段應該成為的自己。

是的,人最應該學會的,不是安慰自己平凡可貴,而是隨時保持“防患於未然”的能力。

不幸的是,有太多人都沒明白到這一點,用大把的時間在迷茫、焦慮、順其自然。

而那些早就醒過來的人,卻根本來不及回應什麼,只是顧著往前跑。

就像我一個當老闆的朋友說,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太多的人,根本沒能力反應和堅持下去。

別讓自己在最好的年紀,都用來慌和迷茫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