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王子巷 地下「深藏功與名」

猝不及防的暴雨往往讓一些城市陷入內澇困境,每到此時,宜春市的老人們便會提起古代為百姓排水解難的古李渠。這條神奇的水渠就“藏身”在宜春市一條名為王子巷的老巷道地下,保證了這條臨水而“居”的巷道千年不澇。

宜春王子巷 地下“深藏功与名”

現在的宜春臺位於宜春市中心的春臺公園內。

在宜春市老城區沿袁河一帶,分佈著許多四通八達的老街巷,這些老街巷構成了現今宜春市老城區特殊的城市肌理。據瞭解,過去,當地民間關於宜春城市佈局的描述“九街十八巷”,指的就是老宜春的街巷。這些老街巷有的是以街上大戶人家的姓氏來命名的,如蕭家巷、楊家巷、彭家巷等,還有一些則是因神秘傳說而被命名的,如盧祝巷、下棋盤巷等。

在宜春眾多的老街巷中,有一條名為“王子巷”的街巷十分有趣,它因漢代一位王侯而得名,明清時期曾是當地著名的商業街。現今,老街上存留著許多古建築遺址,用其獨特的方式再現著當年商業的繁盛之景。

宜春依舊保存古城格局

“九街十八巷”

在中國,很多歷史悠久的州府古城都有“九街十八巷”之說,擁有近兩千年曆史的宜春市也不例外。宜春市的“九街十八巷”是指舊城的主幹道,並非全部街道。1990年出版的《宜春市志》記載了宜春城“九街十八巷”的地名,這些街巷除了主要街道因城市建設的發展而擴並外,大部分至今仍在沿用。

宜春市地名研究者王樂感慨道:“研究宜春的這些街巷名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據他介紹,宜春的街巷史實際上就是宜春的城市發展史。宜春城市的街巷涵蓋了城市的幾乎所有內容。一些倖存的古巷街區和其風貌環境,構築了宜春歷史文化名城的有機整體,如果失去了它們,就像是完人失去了軀幹。

據史料記載,宜春自建城至今未曾更變城址,依然保存著其古城時的總格局,古街道多為明清時期所建。當遊客走出高樓林立、喧鬧嘈雜的都市,來到那些狹窄幽深的卵石小巷和白牆灰瓦、飛簷彩塑的古舊街巷中,猶如進入了一條時光隧道,置身於歷史的感觀之中。瀕臨袁河的王子巷便是宜春市的“九街十八巷”之一。

一條有故事的老街巷

因漢代王侯而得名

一聽“王子巷”這個名稱,便讓人覺得這是一條頗有故事的老街巷。王樂告訴記者,王子巷的由來與“長沙王”劉發之子劉成有關。據悉,西漢時,宜春被封為宜春侯國,歸屬長沙管轄。西漢元年(公元前134年),“長沙王”劉發的兒子劉成被封為“宜春侯”。雖然劉成主管一侯國,但常常免不了會思鄉。於是,他想了個法子,在城中央築起一座宜春臺,登上高臺以便更好地遙望家鄉。

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劉成因“坐失酎金”(齊國國相卜式上書請擊南越,漢武帝特意賜關內侯爵位、金六十斤、田十頃以嘉獎他的忠心,並佈告天下,希望能有更多人響應,然而諸位列侯對這一事情並不上心,漢武帝非常生氣,便削奪了列侯的爵位)被漢武帝廢了爵位後,回到家鄉,在一條街巷中隱居至終老。後人為紀念他,便在這條街巷內建了一座王子廟,並將這條街巷命名為“王子巷”。

至今保持“古”的氣息

古建頗具江南民居特色

走進王子巷便會發現,其基本沿用了古時的格局,南起中山中路,北至小北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四通八達,與大坪巷、上棋盤巷等街巷相連,至今仍然保持著“古”的氣息。斑駁的土漆木門、整齊的青石街道,彷彿讓人覺得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而街上來來往往的現代人,又會讓你如夢初醒,這只是一處保存尚好的古街巷。

王子巷兩邊的建築極具個性、品類齊全,民居、店鋪、祠堂等,都保存得較為完好。老建築沿巷道兩側排列,呈“一”字形貫通,大大小小的店鋪為這條青石板古巷道增添了濃厚的商業氣息。據宜春中學退休地理老師趙哲介紹,王子巷的古建築以青磚黛瓦的天井式風格為主。房屋集中區在沿河地帶,臨街面的牆多為活動的木板條,卸下便可成為店鋪,內設櫃臺和廳堂。

王子巷青石板鋪成的路面與老式木門、花格窗民居、店鋪相映成趣,顯得古色古香、意蘊悠長,為歷史悠久的宜春增添了幾分深沉和幽靜。“錯落有致的古建築、青石板鋪就的街巷、高大的木門檻和沉重的木門、造型精美且保存完好的雕花門窗等,無不具有濃厚的江南民居特色。”趙哲介紹道。

地泉資源豐富

暗藏地下排水系統

記者瞭解到,古樸的王子巷內除了有不同時期的老建築外,還有豐富的地泉資源。這裡遍佈著大大小小多座古井,其中有一些古井至今仍在使用。在趙哲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位於王子巷19號的巫氏家宅,其後院有一處古井,雖然井口較小,卻始終向居住在此的人們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生活用水。

王子巷作為一條臨水而建、枕水而居的老街巷,自然需要配備一套科學合理的排水系統。記者站在王子巷內一眼望去,整個路面看不到下水道的痕跡,卻能聽到嘩嘩的流水聲。見記者感到疑惑,趙哲笑著說:“王子巷的排水管道藏而不露,多少年過去了,從未發生過漬水堵塞。”

為何老街的地下排水系統能夠如此強大?趙哲介紹稱,在宜春歷史上起著重要作用的李渠曾穿巷而過,這條古巷道雖然看上去沒有任何排水口,但其兩側的房屋內均設有多處排水口,並與李渠相連,直通河邊,所以即使大雨滂沱,也不用擔心路面積水問題。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曾經“深藏功與名”的李渠逐漸被改建成了下水道,但即便如此,它也在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守護”著王子巷的居民,使其免受內澇之苦。老巷居民陳在國告訴記者,他在這裡生活了42年,全街百餘戶居民的生活汙水全部是從地下陰溝排到附近的河流,但從來沒有見下水道堵塞過,這不得不讓人佩服當年建造者周全的考慮和縝密的心思。

在古巷中“找涼快”

是幾代人的“獨家記憶”

“隨著經濟不斷髮展,如今的宜春市早已高樓林立,鄰里之情被一扇扇防盜門窗所阻隔,我倒是更懷念原來住在王子巷的時光。”上世紀90年代就從古巷中搬出的當地居民周繼偉感嘆道。最讓他念念不忘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每逢炎熱的夏季,人們便會在巷道兩邊納涼的情景。“那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搬出竹床、涼椅,擺放在家門口納涼,在整條巷子裡‘一’字排開,煞是壯觀,就連居住在附近的人也會來巷子裡‘找涼快’。”

周繼偉告訴記者,以前王子巷的盡頭有一家茶館,是居民們聚會聊天的主要場所,只要向茶館老闆付茶錢,就可以拉上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茶館打牌聊天,想坐多久也沒人打擾。淳樸、厚重是王子巷獨有的風情,如今,這條承載了幾代人溫馨回憶的老巷道,已然成為宜春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記者從宜春市規劃建設局瞭解到,為了留住鄉愁,傳承文化,深入挖掘宜春古城歷史價值,尋覓城市特質,恢復中國傳統城市意境,當地將打造一批歷史文化街區,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王子巷便是建設重點之一。相信不久的將來,王子巷將更具風情地出現在世人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