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好课?评价一节课是“好课”的7大标准

1.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意义

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何打造好课?评价一节课是“好课”的7大标准

这样的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的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这是一节好课的基础。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谈不上“主体”。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

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是浮光投影,浅尝即止,还是潜心钻研,情动意发?

所以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只是少数优秀生展示才华,大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的课不是好课;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3.看学生的交流状态

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他能与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

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老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当他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这样的课就是好课。反之,课堂上视书本为“圣经”,把教师的话当作是“金科玉律”,学生“唯书”是从,“唯师”是从,这样的课就不能算是好课。

4.看学生的达成状态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如果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5.看课堂的生成性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6.看课堂的常态性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

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有些教师为上公开课,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甚至借班上课,经过演练之后才上的所谓“公开课”。我们教师应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

因此,在平时每节课,我们都应该非常认真地来备课,不管是否有人来听课,都应该认真对待。不管是谁坐在我们的教室里,哪怕是校长、主任,我们都要旁若无人,我们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这种课是在平时都能上的课。

7.看课堂是否真实

每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都必须守住的底线。

加里·鲍里奇:7个维度判断一节课的效果

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加里·鲍里奇给出了7个维度来判定一节课:

第一个维度:流畅的课堂

流畅的课堂,教师必须重视班级管理,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01

一是上课之处,教师就要建立课堂行为准则,以让学生更好地听课与参与。规则不要太多,六至八条即可,多了反而会因为太繁杂而失去约束力。当然,规则的多寡可以根据上课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

02

二是教师可以创建教学的例行流程,更好地编排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骤,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会主动参与,慢慢就会形成习惯。这样就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03

三是低调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对于课堂突发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地大事化小、低调处理,不与学生发生直接冲突,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本身。可擦启用眼光扫描、接近、警告等方法,成功解决学生问题。

第二个维度:温暖的学习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在温暖和控制间取得平衡,在给予学生过度满足和冷漠对待之间取得平衡,不能非此即彼。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不是冷冰冰的态度和大声训斥才能更好地控制课堂。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表达需要,要关注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而不是批评、责骂或训诫。

除此,教师还要积极创设互动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和小组活动的机会,淡化个体间的竞争。

第三个维度:明确的任务导向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单元与单元之间,单元内部内容之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此结构化。这实际上涉及教材的重组与优化。

第四个维度:学生的积极投入

我们常常觉得学生的学习成就并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其实这不是学生的问题。教师要与学生沟通,改进教与学的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要求学生“只能这样做”,效果往往不佳;

我们应多给学生创造在真实世界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练习的机会,并有跟进、反馈、演讲、互动,而不只是测试。简单来说,就是讲授——练习——反馈——检查,四个步骤相互协调,不断反复,需要明确的是,这四个环节一定要尽量在课堂上进行,因此,只有这样,才真正有效。

第五个维度:学生的学习成就

要使课堂教学有效,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当前的水平,以学生目前的程度或稍微高出现有的程度来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超越自己。

实际上这里体现了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形象地说: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

学生出错时,教师要多做分析,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而不是要求学生必须一次性改正。

教师要明确这样的理念:学生思考后出现错误,总比只听课而不思考有效得多。

第六个维度: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注意积累和运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真实世界的问题和校外动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激情。提到激情,我们或许有一点没有想到,激情也是靠积累的,不是凭空就来的。

课堂问题有两种,集中性问题(其实就是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和开放性的问题,两种问题分配的时间和精力是不一样的,根据内容的不同交替、适当地呈现。

教师要充分接纳学生的观点,教师和课堂都要有相当地开放和包容。学会利用学生的想法来推进课堂教学。

第七个维度:单元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以概括性的概念、将教学单元相互衔接起来,并给学生提供回顾和总结的机会,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反思与应用所学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