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故事告訴我們:攀比孩子的結局!

這三個故事告訴我們:攀比孩子的結局!

故事一

王翠花和李如花倆姐妹是發小,直至雙方就結婚生子來往已有20年,翠花有一子今年8歲,如花有一女年芳9歲,雖然不在一個學校上學,因雙方父母的關係兩人之間倒也熟絡。翠花和如花雖情同姐妹,但雙方之間也經常拿子女相互競爭。

某日,暑假剛開始,翠花如往常一般帶著孩子去如花家玩耍,孩子們在客廳一起組裝起積木,如何和翠花之間的較量開始了。

“如花妹妹,這一次期中考試孩子考了多少分啊”。

“翠花姐,孩子不爭氣,剛好班級第三,你不知道,有一道數學題馬虎了,不然第二沒問題”。看似埋怨孩子,其實如花心裡早已樂開了花,嘴角上揚略帶一絲挑釁看著翠花如何回應。

“壞了,兒子才考了班級第六,這要是說出來豈不丟臉!”翠花心裡默唸道,“哎呀,如花妹妹的教育真好,都前三名了,好生厲害,我家孩子不行啊,只考了第二名,要是不馬虎穩穩的第一,呵呵。”翠花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而此時如花微微上揚的嘴角立刻耷拉了下來。正在玩積木的翠花兒子用略帶迷茫的眼神看了媽媽一眼,他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說謊,但是一顆莫名的種子已經在他心中生根。

如此來來往往,翠花和如花之間不停的較量著,但是不能否認她們之間的關係確實很好,孩子好像是她們之間的逆鱗,但凡提到孩子,不誇個海枯石爛不罷休,而孩子們從最初的迷茫到現在的“坦然接受”,早已習以為常。

故事二

十年過去了,翠花和如花的孩子們都如願考入一本大學,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還是一年暑假,孩子們都回家了。

“兒子,今年考試怎麼樣,英語四級過了嗎?”翠花在孩子回家的第一時間就著急的問道,因為這決定了她日後的“談資”。

“放心了媽,別說四級了,六級我都穩穩的過,而且我還成功競選了班長,成績不用說,槓槓滴!”翠花兒子張口說道,這話說的很溜,也很真誠,翠花媽媽當然信了。實則呢,翠花兒子四級考的一塌糊塗,不僅如此還曾因考試成績差被班級通報,別說班長了,逃課早已成了家常便飯。

故事三、終篇

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由於不接受自己,我們往往把自尊心和人生價值建立在“虛假的人設”上,長而久往的惡性攀比雖然滿足了自己的自尊心,但也是給家庭給孩子做了一個“虛偽”的榜樣,這種精神的惡性傳承毀了一家!

正確地對待社會差別。社會有等級性,孩子也有等級觀念。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是我們的理想,但輕視弱者、尊重強者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尤其為人父母者,要把握攀比度。良性的攀比使人進步,惡性的攀比毀所有!

屈原說:“善不由外來今,名不可虛作。”良好的內心修養和高尚情操是遏制虛榮的磐石。原創聲明:本文作者“光頭俠”-非專業資深野路子教育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