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內化要如何避免電視劇翻拍的滑鐵盧

培訓內化要如何避免電視劇翻拍的滑鐵盧

近期除了熱點滿滿的《延禧攻略》外,一部名為《愛情進化論》的電視劇也抓住了我的眼球。它號稱是購買了當年好評如潮的臺灣電視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版權來進行翻拍,而後者又是我最喜歡的電視劇之一。雖然知道改編劇經常會有"踩雷"的風險,但由於對原劇的厚愛,我還是毅然決然地點開了這部《愛情進化論》,然後如願以償地被"雷"壞了。同樣的故事,同樣的題材,幾乎同樣的人設,為什麼拍出來的效果卻天壤之別?這讓我聯想到培訓內化的工作有時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而原因如出一轍。

培訓內化要如何避免電視劇翻拍的滑鐵盧

故事的環境不接地氣

因為是溫馨愛情故事題材,原作中的場景,無論是男女主角一起喝酒的小天台,還是各個角色所居住的房間,都能烘托出非常溫馨的臺灣本土風情。而新作裡面,場景換到高樓林宇的大都市,冷冰冰的樣板房,讓我總是無法沉浸到愛情故事的溫馨氛圍中。再加上國產劇獨有的商業環境,各類廣告接二連三的生硬植入更是加快了我出戏的頻率。

培訓內化要如何避免電視劇翻拍的滑鐵盧

培訓課程也是一個道理,再好的培訓也不能達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境界。它同樣受到企業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最常見的有以下兩種:

1. 文化環境:在內化國外培訓課程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比如在提高員工表達能力培訓課程上,國外的一些理論和技巧是建立在他們天生外向敢於發言的文化氛圍上;但由於中國人獨有的"內斂"文化環境,這些內容在國內企業中的實施效果總是差強人意。技巧和道理大家都懂,但不少人從小到大已經養成了不敢在公共場合說話的習慣,很難通過幾節的內化課程就有所改變。培訓師往往會忽略"如何讓學員敢於表達"這個因素,因為國外的培訓中很少提到。

培訓內化要如何避免電視劇翻拍的滑鐵盧

2. 行業環境:不同行業的工作環境導致他們對培訓有著不一樣的需求。拿時間管理舉例,美國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時間管理四象限"原則受到了業界廣泛的認可,但我在酒店行業和一線管理層內化這個理論的時候,大多數人無法認同,因為他們每天大部分的工作是面對客人,突發狀況此起彼伏,很大比例的時間都是分佈在"重要且緊急"的象限中,而不是廣為認可的"重要不緊急"的準備階段。如果這個時候培訓師還只是把原有的理論硬套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是不會被學員認可。

培訓內化要如何避免電視劇翻拍的滑鐵盧

演技差異

無論原作還是新作,男女主角的感情一直都徘徊在愛情和友情之間,這非常需要演員的細節表情和動作進行展現。林依晨和陳柏霖的表演完美地演繹出這些曖昧的細節,我在觀影過程中總會露出"老母親般慈祥的笑容"。但新作的男女主角,在表達相似劇情臺詞時沒有流露出應有的感情,搭配的肢體語言也不協調,演技過度誇張,"演"的感覺過於明顯,使整體的劇情呈現非常不自然。

培訓內化要如何避免電視劇翻拍的滑鐵盧

培訓內化的過程中,除了課程內容外,培訓師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同樣的課程,由培訓"小土豆"和資深的培訓"老鳥"進行演繹,呈現的效果自然也是大相庭徑。主要體現在培訓師的這以下幾個技巧中:

1. 課程內容的深入理解:內化不等於複製粘貼,就像好的演員不會只是停留在背誦臺詞的階段。好的培訓師會先對需要內化的課程進行深度的剖析和理解,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再結合所處行業的情況,對理論進行新的詮釋。生搬硬套的培訓很難讓學員產生共鳴。

2. 課堂呈現:培訓師的感情投入、語音語調、姿態手勢以及和學員互動的把控,都會影響這趟課程實際給學員帶來的影響。我聽過兩個版本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第一節課我有一半時間在玩手機,第二節課我全情投入甚至快要潸然淚下。這完全取決於兩位培訓師的現場呈現技巧。前者只是機械地闡述每個習慣的含義,而後者結合了大量的真實故事,用語言和表情呈現故事的感情色彩,深深感染著現場的每一位學員。

培訓內化要如何避免電視劇翻拍的滑鐵盧

有趣的劇本固然重要,但沒有好的詮釋也不能贏得觀眾的青睞;同樣,好評如潮的培訓理論,如果沒有全方位的理解和接地氣的部署,再有名氣的課程也不會受到學員的認可。如何將好的培訓課程化為己用,符合企業環境和文化,滿足學員的學習需求,培訓師要走的路還很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