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系列的歷史事件來看,鎮壓從來都不是歷史的最佳選擇

小編平時沒什麼愛好,就是喜歡從歷史中去看故事,經常有人說你去讀歷史有什麼用?現在的人一有空就想盡各種辦法,挖空心思去賺錢,使勁的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但小編習慣了,樂在其中。今天小編按歷史的順序,給大家講貪官們隨便的鎮壓,從而導致國家大亂不案例。

1、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鉅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從一系列的歷史事件來看,鎮壓從來都不是歷史的最佳選擇

2、公元875年王仙芝起義

公元875年,唐時濮洲人王仙芝,因販賣私鹽而時奔走各地。當時唐朝政府為了壟斷食鹽買賣,保證財政收入,大力打擊私鹽販賣,王仙芝為了抗拒官府查緝,四處拜師,學得一身好武藝,這對日後王仙芝在起義過程中領導起義軍與唐軍作戰提供了巨大的作用,同時當時關東出現大旱,官吏強行徵收賦稅,強制徭役,激化了階級矛盾,致使百姓走投無路,百姓們得知王仙芝有一身好武藝和反抗唐朝政府的意願,便聚集到了王仙芝周圍,準備在適當時機發動起義,反抗唐朝政府的腐朽統治。

從一系列的歷史事件來看,鎮壓從來都不是歷史的最佳選擇

3、公元884年黃巢起義

黃巢起義指的公元884年由黃巢領導的民變,是王仙芝起義的後續。也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黃巢之亂轉戰近半唐朝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黃巢起義,採用流動作戰的方式,避實攻虛,走遍今天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陝西等省廣大地區,動搖了唐朝的統治。但由於長期流動作戰,沒有穩定的後方,缺乏經濟上的保障和群眾基礎,故而很難持久下去,使起義軍最後失敗。

從一系列的歷史事件來看,鎮壓從來都不是歷史的最佳選擇

4、公元1747年大小金川之亂

土司制度到明末清初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當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從勞役地租向實物地租過渡時,世襲土司仍強迫人民無償服役。土司中又一再發生侵吞其他地區土地,甚至公開武裝叛亂的事件。清廷採納雲貴總督鄂爾泰疏議,在西南掀起大規模“改土歸流”高潮,改土官為流官,革除土司制,建立州縣制。“改土歸流”的政策,在雲南和貴州取得很大成效,但在四川當時卻只實行於與雲、貴接壤的少數民族地區。在川西藏區,則發生了大小金川事件。

從一系列的歷史事件來看,鎮壓從來都不是歷史的最佳選擇

5、公元1851年太平天國

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憑藉《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政治、經濟各方面大肆侵華。清政府為了支付高達2800萬元的戰爭賠款和贖城費,彌補由於鴉片大量輸入而造成的財政虧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銀1000萬元),加緊橫徵暴斂,增加稅收一至三倍以上。兼之外國工業品大量傾銷,使中國城鄉手工業受到摧殘,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地主階級乘機兼併土地,加重剝削。

從一系列的歷史事件來看,鎮壓從來都不是歷史的最佳選擇

6、公元1852年捻軍起義

1852年在廣闊的淮北大地,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革命——捻軍起義。捻,是從捻繩的意思而來的,就是合起幾股為一股,團結起來有力量的意思。

從一系列的歷史事件來看,鎮壓從來都不是歷史的最佳選擇

前面列的這些歷史事件描述不全,大家要看全一點,大家可以去百度或者書店買本來看或者去圖書館借來看。但這些在我國曆史都是比較大的事件,而且對國家國力削弱,對國家造成巨大沖擊力的,無法估量的損失和代價。但如果你仔細的去分析,解決這些問題真的還不是那麼難,最關鍵是政府用錯了人,使用的方法也就是非常簡單粗暴:鎮壓。結果造成非常大的社會衝擊效果,從而引起民憤,引起重大的歷史事件。為什麼小編這麼說呢?大家看這些案例的特徵你就明白了。這些事件的特徵如下:

1)農民起義;

2)貪官引起的民不聊生;

3)都是國家處於政局動盪或內外交困;

4)全著鎮壓下去了;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五千多年,這樣的事還一直繼續發生著?而且都是重複性的,只是規模,範圍,時間,地點,人物有變化,性質全是一樣的。讀多了歷史書,你就會發現歷史一定會重演,區別點只是規模,範圍,時間,地點,人物有變化。

其實,這些事件本來就是因為貪官汙吏逼得老百姓已經無法生活了,不解決老百姓還要加重剝削,最可惡的這些貪官們不對貪官不進行懲處造事者,反而是要包庇,還要逮捕所謂的普通老百姓,很然後就會引起民眾的反感,增加民憤,扇風點火,民眾的容忍度已經達到了極限。政府官員一個小小的錯誤就會造成民變,引起社會動亂。

從一系列的歷史事件來看,鎮壓從來都不是歷史的最佳選擇

我們換一種角度,如果我們去的是一個封疆大吏,很明確的表太,殺幾個貪官就完全可以平復動亂。但往往派貪官去平復這樣的事件,本來就是個貪官,肯定是不願意擔責,於是過份相信政府的實力,結果呢?這樣的人渣只有兩條路可選:

1)亂民殺死;

2)亂民著鎮壓下去,著官府調查人員殺死。

不可能有第三條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就算平息,沒有主擔責官員不著殺的,就是今天你貪的太多也會著翻出來。

因此,小編覺得,鎮壓絕對不能成歷史的正確選擇。特別是在國家經濟不太好,政局動盪,社會極其不穩的條件下,下一個鎮壓的命令前,最好要三思而後行。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