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5%到37%,美權威機構認爲中國對世界科學貢獻被嚴重低估

從15%到37%,美權威機構認為中國對世界科學貢獻被嚴重低估

衡量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看什麼?高科技產品種類和數量?科技帶來的GDP?高科技人才數量?這些可能都是難以統計的,事實上,衡量一個國家的科學進步,主要應該看這個國家科學家在各類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和質量。

隨著中國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越來越快,科技水平也越來越高。最近國外媒體發表了一篇報道,認為中國作為科學強國正在崛起,但世界可能大大低估了中國對科學的貢獻。

從15%到37%,美權威機構認為中國對世界科學貢獻被嚴重低估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權威經濟研究機構NBER和南京大學調查發表的,兩位專家,理查德·弗里曼和謝慶南調查了近20年來發表在各種科學刊物上的中國論文數量及質量,發現中國在全球科學產出中的份額遠遠高於在全球經濟產出中的份額,意味著中國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目前衡量一個國家的科學對世界的貢獻,主要依據有多少科學論文作者的地址是在某個國家,但這項新的研究認為,僅僅用地址並不能體現中國研究人員在美國大學工作期間撰寫的論文情況。如果把有中文名字和地址的論文都算進去的話,全球大約¼的論文要算給中國;而如果再加上中文論文的話,則會達到37%。中國目前的經濟總量約佔全球的15%,這意味著中國在全球科學產出的份額遠遠大於經濟產出的份額。

從15%到37%,美權威機構認為中國對世界科學貢獻被嚴重低估

論文數量是一個方面,論文質量應該更為重要,這項研究同時表明,中國論文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在2000年時,全中文地址論文的引用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0%左右,說明對全球研究的影響有限;但到了2013年,這一數字已飆升到70%,中國科學家的論文已經成了香餑餑。而中國論文在全球引用中的份額,也從同期的7.4%上升到2013年的19.5%。另外在全球頂級科學期刊《科學》和《自然》上,中國論文的數量從2000到2016年也取得了驚人的增長。

專家認為,中國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成為全球科學技術的超級大國,是世界科學史上的重要事件,未來科學將走向東方,並與中國一起成長!當然,這是不是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中國的教育正在為全世界培養越來越多的人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