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追尋北川鐵路背後的故事

鄉愁:追尋北川鐵路背後的故事

圖為:三十年代天府煤礦北川鐵路

清楚地記得,那時在後峰巖的每一個日子,曾經在故土度過的每一個夏日清晨,一個人的時候總喜歡踩著“戰壕山”那沾滿露珠的草甸小道,爬上西山坡松林坡的山頂,極目眺望,看那漕谷上飄浮的淡淡雲霧,觀那東山頂上天際一線,微微漸露的晨曦,深呼一口清新的空氣,靜靜地聆聽耳邊晨風,爽爽地刮過髮鬢那絲絲的松濤聲。

浮現在眼前的,是後峰谷底那一排排青瓦磚房,嫋嫋升起的炊煙和雞鳴犬吠,人影亦動聲聲漸起的情景。

曾記得,聽父親說起,那是1934年的4月,一聲火車汽笛響徹十里礦區,那是“北川鐵路”到白廟子全線通車的日子,後勤課雜工負責送開水的他,不知跑了多少趟,擔了多少挑水,為的只想早點看看那"鐵牛"有多大力氣?

楨在QQ空間曾寫過一篇《心緒》懷舊日誌,幻想自己穿上一件陰丹蘭布衫,帶上簡單行囊,一程山,一程水,把自己放逐到山水間,把自己放逐到田園他鄉,不為棋牌玩樂,只為想放逐一下那份對故土的思念之情。

許多人都喜歡去尋覓那古城老街。在和風煦暖的午後,在慵懶的時光裡躡足不前,懶洋洋地,透著安逸的靜好。其實,就是為了平撫那久居鬧市那日漸浮躁的心情。

鄉愁:追尋北川鐵路背後的故事

楨外出旅行,總喜歡一個人,流連在老街邊那些專賣特色手工飾品老字號小店裡,別看那不起眼的小店,她們都有著時間漸變的年輪。每一件物什都有讓人愛不釋手的理由。

於是不買只看。慢慢地輾轉過去,居然也會心無旁騖,發現別人沒有留意的美,總有一件能打動你的心靈,倍感值得的物什。

慕然回眸,瞥見一個匆匆行進的老者,暮色裡,從青石板街上擦肩而過,平底布鞋,佝僂的身軀,幾聲咳嗽,隨風飄逸而過的"葉子"煙味。

心中忽然觸動,差點一聲叫出:“父親”!

那時,覺得時光彷彿倒流,就這樣靜靜地停止,記憶中的畫面定格在,文星場那條人來攘往的老街上,停止地站在供銷社雜貨鋪櫃檯旁,楨纏著父親滿地上打滾耍潑,要吃糖果,父親囊中羞澀無奈的情景,空氣中彷彿也瀰漫著,父愛那股獨特的光陰的味道……

楨生活中更多地懷念是母親,小時候捱打得多也是母親的教導,對父親的記憶好象有些淡漠了,記憶中的父親沉默寡言,不善言詞,民國時期曾讀了幾天私塾,十四歲為躲壯丁跑到天府挖煤,更多的“老龍門陣”,都是關於老天府的話題,也許是父親的略識幾字,潛意默化中成就了楨幾兄妹讀書的興趣。

鄉愁:追尋北川鐵路背後的故事

站在老街街頭,靜靜地凝望,然後在暮色中迴轉。晚風輕柔,指頰而過,天邊一抹黛青色,任雙眸那飽含無限思的淚水,把思韻拉長。

沿著白廟子老街,青石板路走走停停,尋一處靠小溪邊,小小的酒肆,然後象一片小舟暫泊野渡停靠,點一盤青筍肉絲,一盤水煮花生,輕輕淺淺地抿上一口青酒,淺淺地微醉,耳邊聽著秋褲大叔那低吟淺唱《一晃就老了》蒼老淒涼的歌曲:

“為什麼剛剛學會懂事就老了,為什麼剛剛學會感恩父母就不在了"?

入夜,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張陌生的床上,看著窗外如靜的月光,心清如許,心靜如斯。

晨起,推開木窗看看碧綠的嘉陵江水,呼吸一下清爽的空氣,這樣的晨光,有些不捨。一杯淺茶,一本閒書在手,時光任苒、老街靜靜地也好。

友玩笑說,這樣美麗的地方,適合一場豔遇,但是對已入中年的人來說,"談愛已老,談死尚早",更希望的是時間倒流,追憶那逝去的青蔥年華,追憶“北川鐵路”背後一代代天府人曾經的悲喜。

生活也許總有不如意,少些報怨,多些寬容生活才能繼續下去,驚聞身邊好友慈父天府故人遠離而去,一個個天府人的故事,也離我們漸行漸遠,如何傳承更需努力,放逐不是放縱,只是讓疲憊的心,歇歇腳、喘口氣,因為大家都活的太累太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