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6年楊筠松死了,終年73歲,他有點冤枉,禍事出在酒後失言

酒後洩天機

公元906年楊筠松死了,終年73歲,他有點冤枉,禍事出在酒後失言

公元906年楊筠松死了,終年73歲。他死得有點冤枉,禍事出在酒後失言。

公元906年楊筠松死了,終年73歲,他有點冤枉,禍事出在酒後失言

事情還要從當時贛州城文武兩官不和說起。唐代贛州是個重鎮,地理位置重要。為了治理贛州,既設了節度使,又設了刺史,一文一武。兩人開始還相安無事,後為爭權奪利經常發生矛盾。刺史趁機向皇帝密奏,參了節度使一本,告他心存反骨,圖謀不軌。結果,節度使遭皇上訓斥,心裡鬱悶不樂,反唐之慾越發強烈。節度使身邊的軍師們最瞭解他的心思,常在他耳邊灌輸“帝王本無種”的思想。節度使也想早日黃袍加身,但怎麼樣才能如願以償呢?

公元906年楊筠松死了,終年73歲,他有點冤枉,禍事出在酒後失言

一日,有一位軍師給節度使出了個主意:“要坐金鑾殿,必得帝王風水”。楊筠松這位風水師,當時正好在贛州,被請進了節度使官邸。當晚,節度使設宴款待楊筠松,他對楊筠松說了一大通“見到楊國師乃三生有幸”等言不由衷的話後,便頻頻勸酒。楊筠松酒量小,幾杯酒下肚,已臉紅耳熱。 這時,節度使移過身子,湊近楊筠松問:“楊先生是我朝國師,歷遊天下,可否告之,真正的龍穴,天下共有多少?”楊筠松不知節度使問話的深淺,只是一笑帶過:“天地之間,真龍佳穴,遍地皆有。” 節度使接著追問:“天下龍穴究竟有多少?”此時,楊筠松肚中的酒已發力,非常興奮,話也多了起來,便脫口說出:“高山有真龍十八穴,平原也有真龍十八穴,水中還有真龍八餘穴。”孰知,酒後真言竟害了性命。

公元906年楊筠松死了,終年73歲,他有點冤枉,禍事出在酒後失言

次日,節度使便請求楊筠松為其祖上擇龍穴,楊筠松也爽快地答應了。不久,楊筠松走出贛州城,沿著貢江在沙河群峰疊嶂之中,為節度使擇得一處名叫“四龍匯海”的好風水。節度使的夙願已實現,但為了獨佔龍穴,就必須除掉楊筠松,免得他再為別人擇穴,生出第二個真龍天子。因此,他們設了一個惡毒的詭計。節度使家中有把陰陽壺。這把壺從外面看與其他壺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是在壺內,壺內分隔成兩半,一半盛美酒,一半裝著毒酒,由壺把上的按紐控制。

公元906年楊筠松死了,終年73歲,他有點冤枉,禍事出在酒後失言

這天,節度使設盛感謝楊筠松。盛宴上楊知盧有加害之意,攜徒逃離虔州。至於都縣道中,覺腹中絞痛,問徒北:“此何地?”曾文迪答:“于都藥口”。楊長嘆道:“藥口,藥口,藥已到口,死矣!此仇可不報。”乃命徒弟速返稟盧王:“如若世世為天子,須在磨角上安一水碓,十字街口開井。”曾問:“既世世為天子,仇何以報?”楊道:“磨角上安堆,單打盧王背;十字街口開井,逼得盧王自縊頸。”大約過了兩三個小時,毒酒發作,楊筠松昏倒在船倉裡。船到于都藥口,楊筠松自感不久於人世,在向隨行的徒弟交待了後事後乘鶴西去。

公元906年楊筠松死了,終年73歲,他有點冤枉,禍事出在酒後失言

節度使雖然得了“四龍匯海”佳穴,但他為人陰險、狡詐,終究未成帝王之業。楊公徒弟遵師之意,說勸盧王於磨角上安裝水碓,城區十字路開井。盧王為求世代為王,果從其言。

公元906年楊筠松死了,終年73歲,他有點冤枉,禍事出在酒後失言

不久,盧王果然背發癰疽,痛不能忍,遂自縊而死;天機洩露,落得誅連九族的可悲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