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在中国服役的德国装备,1937年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

说到抗战时期,我们军队的装备普遍要落后日本武器装备很多,很多国军部队一直在用一战前期的汉阳造步枪,重装备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也没有统一的制式武器,往往仓库中有什么武器,就给士兵们发什么武器大多数万国造装备,但这些装备大多数是二战前期蒋介石旅游欧洲各国时,从西方国家中进口装备其中不免有精品,比如德国的一号坦克。

二战时期在中国服役的德国装备,1937年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

英国维克斯B型坦克,装备一门47毫米18L坦克炮,500米能打穿当时日军的97式的正面装甲,可以说不落后日军的89式坦克,97式坦克,但整个二战前期中国装备数量只有17辆,都在淞沪战场上损失惨重,到了抗战后期只有剩下一辆,当作训练坦克。

二战时期在中国服役的德国装备,1937年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

缺少坦克的装备后,只能用步兵炮来代替坦克的支援火力,当时中国的引进的德国的37毫米反坦克炮,由于数量有限不能发挥应有的战斗力,对整体战场形势也不能有效的进行控制,射程也有一定局限,所以一直装备给最精锐的部队很少在战场使用,其中淞沪战场,和南京战线有出现过后,最后一次亮相应该是昆仑关战役,之后由于数量的减少,中国只能通过仿制来维持战场上的战防炮需求,在1940年时国产的3O年式50倍径37毫米反坦克炮,正式出现在了战场之上,经过试验中国仿制德国在瑞士分公司的37毫米炮,能在400米以内击穿40毫米装甲。在1940年中国3O年式50倍径37毫米反坦克炮,当时并不落后其它的欧洲国家,

二战时期在中国服役的德国装备,1937年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

但最终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出于立场的考虑,交通的便开始停止对我们输送原材料配件,最终中国只生产了不到100门,原材料就断了供应了,所以中国在1941年时期是抗战最困难物资最紧缺的年份,最中国那94门火炮,都参加了入缅作战,只有极少部队留在国内的战场,预计整个二战前期的中国反坦克炮不足一千门。

二战时期在中国服役的德国装备,1937年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在战场缴获了国民党军队的一门特殊火炮,根据最终根据专业人士的鉴定是奥地利生产的百禄式47毫米战防炮,而奥地利的原本火炮公司已经被意大利在1940年之前收购了,基本上当时中国战场的百禄式47毫米战防炮,就是意大利的M35 型反坦克炮同款武器,最射击距离达到了7000米,500米内能击穿50毫米匀质装甲。

二战时期在中国服役的德国装备,1937年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

不过在二战时期,北非战役中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面对英国坦克时总是被追着打,英军坦克根本不害怕意大利的47毫米反坦克炮,因为英军的坦克马蒂尔达L型坦克正面装甲达到了78毫米,根本打不穿。但在亚洲战场无疑是当时战场上威力最大的反坦克炮之一,日军到了1941年末才渐渐出现一式反坦克炮,1942年才刚开始装备日军的一线部队,所以二战时期,中国是什么时候拥有如此威力巨大的反坦克炮呢,原来是蒋介石在1938年向意大利的购买了100门,之后陆续抵达中国,参加了1939年长沙会战,和入缅战役之后大部分火炮一直在薛岳手下步兵师中服役大概有50门,战毁率非常低,最终有一些百禄式47毫米战防炮,保留到解放战争中最终有一门在战场上被我们缴获至今放在了北京的博物馆中成为了见证历史的珍贵产品。

二战时期在中国服役的德国装备,1937年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

如果当时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没有得到德国和意大利的等欧洲国家的军事援助,那么日军发动全面战争时,中国将会毫无招架之力,在中国国防最弱时期是德国拉了中国一把,有人说不是用钱买来的吗,怎么说是援助,其实当时中国和德国签订了1934年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并且还签订了《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等等用中国的原材料换取德国的武器援助,并且当时世界的局势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装备的。《贝拉的日记》中不难当时德国人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并且积极帮助我们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战时期在中国服役的德国装备,1937年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

但德国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因为德国人想积极拉拢中国变成德国的盟友,参与到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去,但当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已经快要开始了,德国最终战略计划因为日本全部毁于一旦,这是二战时期希特勒的不幸德国唯一次战略性企图就这样被终结了,当时德国几乎把最好武器都卖给了我们,并且在1937年派出军事顾问亲临淞沪战场进行指导并且参与中国在1937年所有军事行动,当时几乎中国每一个德械师都来自德国的军事顾问。

二战时期在中国服役的德国装备,1937年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