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糧畫:1700年的「精神食糧」

荊棘


不久前,國家級非遺項目“東明糧畫”傳承人韓國瑞在外交部藍廳為世界展示瞭如何用五穀雜糧拼粘吉祥圖案。

東明糧畫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起源於古代的五穀祭祀活動,始於民間,傳於民間,興於盛世,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藝人利用糧食、草籽、菜籽、花種等顆粒的自然形狀和顏色,經過防腐處理後,加之染、切、拼、粘、排、雕等工藝,運用構圖、線條、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在木板或瓷盤上拼粘各種吉祥圖案,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作為悠久農耕文明歷史中的一種民間技藝,糧畫的發展和經濟的起伏息息相關,其興盛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物阜民豐,繁榮昌盛的國家局面。

東明糧畫:1700年的“精神食糧”



韓國瑞出生於菏澤東明縣武勝橋鎮韓樓村,逢年過節族人會用大米、小米、紅豆等糧食在盤子上擺出圖案或文字,如今他成了東明糧畫挑大樑的人物,其糧畫作品《蒙娜麗莎》被媒體評為“一斤糧賣了一萬塊錢”“將糧食變成金沙”。


東明糧畫:1700年的“精神食糧”

▲糧畫材料有200多種,有些十分難收集。圖為韓國瑞在東明糧畫非遺進校園活動中創作教具圖案模板。




東明糧畫:1700年的“精神食糧”


東明糧畫:1700年的“精神食糧”


東明糧畫:1700年的“精神食糧”

▲東明糧畫全面展示山東悠久燦爛、博大精深的農業文明。圖為東明糧畫作品。


東明糧畫:1700年的“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