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書中這四種「硬傷」,你中招了麼?

所謂“硬傷”,就是指書稿中出現的知識性和技術性差錯,這類問題的出現將直接影響到書稿的質量。志書的“硬傷”主要表現在:

一是將時間寫錯,特別是舊紀年與公元紀年的換算上,常出現這類問題。如道光二十年,寫成1841年(應為1840年)。志書中常常出現用年代推算而使公元紀年換算時少或者多出一年。另外,關於朝代的起止時間,也常常寫錯,如清朝,某些志書上註明1644年至1911年,實為1616年清入關前。朝代的起止時間,應以《現代漢語詞典》附錄“歷代紀元表”為準。

▲關於舊紀年與公元紀年夾註,我們習慣的寫法是“舊紀元+括號注公元紀年”,如“東漢建安元年(196年)”,這樣夾註是不正確的。正確的寫法舉例如:

①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或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②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或貞觀十年(636)。

二是專業術語書寫錯誤。志書中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較專業的術語,這類問題或因專業知識構成而書寫錯誤。如pH值,往往寫成PH值;SO2錯寫成SO2;考古學上的夾砂彩陶,寫成“夾沙彩陶”;將器皿上的紋飾如籃紋寫成藍紋、蘭紋等。此外,動植物名稱常有寫錯的問題,如:蒜薹(薹)、兔(菟)絲子、君達(莙薘)菜、桂(鱖)魚、木須和苜蓿(木犀)肉、沙其瑪(薩其馬)、棉蛉(鈴)蟲、春(蝽)象等。(括號內為正確寫法)

三是人名、地名書寫錯誤。因為形近字的緣故,一些人名、地名會常常寫錯。如潁,作地名,有潁川、潁河、潁上,常寫成穎(作人名)。編志書時應特別注意。

四是統計數字錯誤。在編輯方誌圖書中,常發現一些統計數字出現邏輯錯誤,比如表格中分列的數字與合計的數字對不上;前後記述同一事物數字不對應等。因此要格外注意統計數字的核實。

作者簡介:王小方,中州古籍出版社社長助理、地方文獻編輯部主任,從事方誌出版30餘年。

志書中這四種“硬傷”,你中招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