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小鎮炙手可熱,能建好的卻屈指可數,來看中國版「楓丹白露」

《新華時政》中曾經有篇文章這樣描述到:“如果北京沒有故宮,上海沒有外灘,杭州沒有西湖,她們將失去魂……但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思潮在當下中國愈演愈烈,出現的城市均毫無生機,像一個個水泥盒子”。

藝術小鎮炙手可熱,能建好的卻屈指可數,來看中國版“楓丹白露”

原本是豐富多彩的城市,卻正在被標準化的水泥鋼筋盒子所替代,可見,目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千城一面”問題已經十分嚴峻,甚至於目前大熱的特色小鎮,也隱隱有了“千鎮一面”的勢態

烏鎮、周莊、鳳凰古城,古建築、慢節奏、原生態甚或酒吧一條街?貌似提到特色小鎮,這些是我們唯一能夠想到的。古鎮經歷過度商業化開發之後,必然會導致其“文化招牌”日漸衰落,於是我們又聽到了一個新名詞——藝術小鎮

藝術小鎮炙手可熱,能建好的卻屈指可數,來看中國版“楓丹白露”

日本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

藝術小鎮,顧名思義是以“藝術”為產業,與相關行業的融合發展來建構特色小鎮,並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藝術小鎮是特色小鎮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因為藝術與文化的高度融合性以及藝術本身的創造力,藝術小鎮在所有特色小鎮裡面,表現出極強的創新性以及文化生命力,可以說是特色小鎮發展的突破口之一

在探討中國的藝術小鎮之前,我們不妨先去看意大利的一個藝術小鎮:Dozza。

藝術小鎮炙手可熱,能建好的卻屈指可數,來看中國版“楓丹白露”

多扎 (Dozza)這個位列世界100個美麗小鎮之一的小鎮,滿鎮牆壁上各種的繪畫讓她變得與眾不同,與另外的小鎮相比獨有一番風情韻味和古典藝術氣息。

小鎮靜謐無比,到處可見文藝氣息。小鎮住的多是退休老人。城內的建築也都是橙紅橙黃的。

這裡能使人沉澱,拋離社會交際帶給人們的浮躁。享受小鎮飯後的慵懶,享受小鎮帶來的安詳氛圍,儼然是一個頤養身心的小鎮。

藝術小鎮炙手可熱,能建好的卻屈指可數,來看中國版“楓丹白露”

遊走在小鎮,你會發現牆上的壁畫其實並不都是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查看下面的年份,才知道原來都是有幾十年歷史的,並且一點也不比如今的當代藝術遜色。

原來小鎮從1960年起,每兩年就會舉行一次壁畫慶典,屆時意大利和世界各地的畫家都會聚集到這裡,通過他們的想象,賦予小鎮牆壁全新的生命。多扎,這個中世紀的小鎮也因此蛻變成為戶外藝術的大畫廊。

在中國,與藝術結緣的小鎮有很多,外桐塢,應該是最成功的一個。

藝術小鎮炙手可熱,能建好的卻屈指可數,來看中國版“楓丹白露”

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天杭州不只有西湖,還有一張全新的文化名片“外桐塢”

外桐塢村位於西湖區的轉塘街道,地理位置極好。東面面山,南與唐家橋相鄰,西與裡桐塢相對,北與大清村接壤,繞城高速穿村而過。這裡是西湖龍井茶的主要產地之一,素有“萬擔茶鄉”之稱

藝術小鎮炙手可熱,能建好的卻屈指可數,來看中國版“楓丹白露”

要說外桐塢,詩仙李白在千年前就知道外桐塢是個抒發閒情的好地方:“朝涉外桐塢,暫與世人疏,村莊佳景色,畫茶閒情抒”。如今時光荏苒,千年已過。外桐塢縱然變了樣貌,骨子裡的那份閒情雅緻卻始終不變

2004年到2007年,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在距離外桐塢10分鐘車程的地方建設,村裡開始有很多人來寫生,甚至還租了村民的房子,外桐塢與藝術結緣的機會也到了眼前,村領導便開始一門心思的打造“藝術小鎮”。

藝術小鎮炙手可熱,能建好的卻屈指可數,來看中國版“楓丹白露”

2007年以後,藝術小鎮迎接了第一次升級,政府財政的“風情小鎮”資金投入外桐塢,村中建築風格統一整改為白牆黛瓦的江南式民居,以前的工廠和一些民居則成為了極具文藝範兒的藝術工作室,吸引了包括中國美院教授、老師和一些名家巨匠在內的40多位藝術家入駐,為村莊帶來了別處尋不到的藝術氣息。

外桐塢經此一役成為官方認可的特色旅遊與藝術產業結合的完美小鎮。並且在2011年被評為“畫外桐塢風情小鎮”

藝術小鎮炙手可熱,能建好的卻屈指可數,來看中國版“楓丹白露”

而外桐塢村並未止步於此,村領導的目標遠在星辰和大海。為了提升藝術村落內涵建設,領導們博覽群書、翻閱全網、踏遍山河,經過研究終於決定了發展方向,法國巴黎郊區的小鎮楓丹白露就是以藝術聞名遐邇於世界,外桐塢的未來就應該是一箇中國版的“楓丹白露”

為實現這個目標,外桐塢村自是不會浪費美院這個鄰居的特長,村領導委託中國美院對外桐塢進行全面策劃、規劃和設計,甚至邀請意大利設計團隊參與其中。

藝術小鎮炙手可熱,能建好的卻屈指可數,來看中國版“楓丹白露”

藝術家作為最有個性的群體,當然會進行自己獨特的創作,大多數人給普通民居的外立面進行改造,當然設計結果也要求同存異。他們結合傳統村村落中的鄉土植物景觀營造以及陷入材料廢物利用構建景觀小品等處理手法,營造了內庭院獨立、房外小橋流水的整體風貌

藝術小鎮炙手可熱,能建好的卻屈指可數,來看中國版“楓丹白露”

藝術小鎮炙手可熱,能建好的卻屈指可數,來看中國版“楓丹白露”

今天的外桐塢,繪畫、雕塑、陶瓷、音樂、漆器等應有盡有,已經是3A級景區,被稱為“中國版的楓丹白露”。自從2010年被杭州市確定為首批“風情小鎮”後,這裡還逐漸形成了農家休閒娛樂區、居民生活休閒區、石榴採摘體驗區、茶園觀光區、茶藝體驗區和藝術文化區等6大片區

藝術小鎮炙手可熱,能建好的卻屈指可數,來看中國版“楓丹白露”

《城記》的作者王軍,曾在其著作中寫到:“反觀歷史,但凡真正偉大的城市,是不會在文化兼併中被吞噬的,只有獨樹一幟堅定不移地保持地方特色,才能延續城市文脈的傳承。”

從外桐塢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小鎮的形成,不是一廂情願地大興土木就能實現的,更不應該成為某些地方彰顯政績的籌碼

。它不是一個城市的“生活必需品”,也不是附庸風雅或者互相攀比的工具。

一個真正有活力的、具有成長性和影響力的藝術小鎮,是對藝術和藝術家的理解與尊重,根據自身地理、經濟和文化條件適當鼓勵和扶植的產物。盲目地上馬各種所謂藝術小鎮,最終勢必造就一個個不倫不類的文化爛尾工程,或者是一個個在藝術的名義下七拼八湊的旅遊大排檔,也就更談不上保持地方特色與延續文脈傳承了。

藝術小鎮炙手可熱,能建好的卻屈指可數,來看中國版“楓丹白露”

素材來源:【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道略文旅】;【格調】;【設計師帶你看世界】;【西湖旅遊發佈】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