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時,中國當時有這麼多地方保持「中立」

說起八國聯軍侵華,我們知道給我們帶來的傷害是永遠都無法估計的。之後簽訂的《辛丑條約》可以說給我們國家的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們國家從此之後徹底淪為歐美國家的殖民地了。但是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並不是我國所有的地方都是奮力反抗的,居然有些地方還在保持中立。

八國聯軍侵華時,中國當時有這麼多地方保持“中立”

我們知道八國聯軍侵華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義和團在全國各地反洋人,殺洋人,傳教士,甚至有大使館。而當時清政府覺得這些民心可用,就利用這些人來對付洋人。最紅這些洋人聯合起來開始一起侵略中國了。但是清政府不但沒有制止義和團,還和義和團聯合起來一起打這些國家。當時出現了非常荒唐的事情。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向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大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西班牙帝國荷蘭殖民帝國比利時王國十一國同時宣戰。當時世界上可以說只有我們大清國敢這麼做,向世界上最先進的是一個國家宣戰。所以之後八國聯軍就不客氣了,就開始派兵來了。

八國聯軍侵華時,中國當時有這麼多地方保持“中立”

但是清政府宣戰的詔書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聽的。他們認為清政府根本就是胡來,當時宣戰詔書下至各地方時,郵政大臣盛宣懷下令各地電信局將清廷召集義和團民及宣戰詔書扣押,只給各地督撫觀看,並且電告各地督撫,不要服從此命令。而李鴻章時任兩廣總督,聞此訊,覆電朝廷:“此亂命也,粵不奉詔”。甚至當時的湖廣總督張之洞隨後提出“李鴻章大總統”方案: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以主持大局。這下其他人一看李鴻章和張之洞這兩個最厲害的封疆大吏都這樣做了,所以都跟著他們混了。

八國聯軍侵華時,中國當時有這麼多地方保持“中立”

隨後,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廣東巡撫德壽(往後李鴻章北上議和,由德壽署理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稱東南互保,另外陝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雖然沒有加入東南互保,但是亦是支持東南互保。他們理由很簡單,太后和皇帝被人挾持了,這些詔書都是假的。而當時的洋人也同意他們這樣做,因為他們在這些地方的人民和財產也需要有人來保護,於是就打成協議了。也就是後來的《東南互保章程》,其實就是他們打他們的,我們不參與,什麼都不幹。還是和之前一樣。

這樣做的結果雖然保住了東南沒有戰亂,但是讓帝國主義更加沒有後顧之憂來侵略我國了。不過我個人更傾向於他們這樣做。因為他們根本不可能打得過八國聯軍的,一個英國都打不過,甚至日本都打不過,何況是一個國家呢。不管他們加入不加入都會失敗的。這樣做的損失還是會少一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