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駕崩,如果說不傳位雍正,雍正有可能會造反麼?

由於康熙帝的過早確立太子胤礽,即使不是胤礽,或者是其他的皇子被確立為太子,兄弟又多,只要太子出現失誤,得罪了老皇帝,必然招致橫禍而導致血流成河。康熙帝后來自己也承認早立太子的弊端,不必說“結黨營私”這一關,正常人也很難過去,如同行賄受賄一樣推不開門,因為你是“太子”,是未來的皇帝,自然有人巴結“蠱惑”,長此以往,按太子胤礽的話說:好人也會逼瘋了!康熙駕崩,如果說不傳位雍正,雍正有可能會造反麼?

康熙駕崩,如果說不傳位雍正,雍正有可能會造反麼?

如果清聖祖遺詔不是清世宗繼位,那麼,年羹堯即便有心幫助清世宗武力奪權也是鞭長莫及,而且其實力根本不夠。而隆科多不見得會堅定地站在清世宗一邊。到時清世宗即便想孤注一擲造反也根本不可能。在真實歷史上,雍正能夠登上皇位,確實有三個擎天保駕的功臣,一個是九門提隆科多,一個是十三爺胤祥,另一個可能會令大家大跌眼鏡,他就是在劇中曾擁立八阿哥胤禩為儲君,卻遭到康熙嚴厲斥責的上書房大臣馬齊。

康熙駕崩,如果說不傳位雍正,雍正有可能會造反麼?

康熙遺詔署名日期為康熙駕崩之日,實際內容卻是來源於康熙五十六年宣揚的天下正統思想的面諭,潤色之後得來,這次面諭在實錄記載中也有“若無遺詔,無非此言”的字樣。在遺詔中著重強調了加強滿漢關係,卻要保證滿洲正統的思想。雍正繼位後的一系列政策也都遵循著這個思想。在宣讀遺詔之時,胤禛並不在場,而在場之人除了算是胤禛的親信的隆科多和一向維護胤禛的十三胤祥之外,其餘像三子胤祉,七子胤祐,還有八爺黨的三位皇子以及十二子胤裪。

康熙駕崩,如果說不傳位雍正,雍正有可能會造反麼?

聰明的雍正則蒙著溫情的面紗,他知道這個時候只要不出錯,就能襯托出八阿哥等人的失誤,即使康熙看出他的政治智慧,也不應該反感,而應該暗暗讚賞,因為“天威莫測”,說話辦事總能讓人輕易地琢磨出意圖,是無法成就大事的。一般人通常沒有時間與能力去辨別真假良莠,為了獵奇而一次次地複製轉發,不能給這個社會提供任何有效的信息與思維能力的訓練,因此新聞的核實才更加重要,因為它是陳陳相因、以訛傳訛傳播的源頭。現代社會不患信息太少,而患信息太多,它們大多是這一類被無數次複製轉發的冗餘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