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節注入各地特色文旅IP項目平台的四種模式

文化旅遊節注入各地特色文旅IP項目平臺的四種模式

宋丁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

華僑城啟動的規模宏大的“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是落定在將近50個城市裡,為什麼是這將近50個城市呢?顯然,這些城市是符合華僑城的戰略部署需要的,是人口集中、消費力強且有華僑城已經佈局文旅項目或相關項目的城市,比如,已經佈局了歡樂谷的城市,佈局了華僑城旅遊度假區的城市,佈局了華僑城文旅地產項目的城市。

我瞭解到,華僑城是計劃把文化旅遊節做成品牌,甚至做成華僑城的超級文旅IP的。現在的操作模式清楚了:把一個創新性的、包括200多項內容的大型活動——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每年定時空降到華僑城位於全國將近50個城市的文旅項目或其他項目地帶去,由各個城市的華僑城屬地項目承載文旅節活動,並在活動舉辦過程中結合當地特色展開。

文化旅遊節注入各地特色文旅IP項目平臺的四種模式

聽上去、看上去是非常完備了,國慶黃金週拉開序幕,好戲連臺,嗨足兩個月!可以說,這個由華僑城總部創意、統一空投各個城市的文旅節將是華僑城未來一個非常重要的歡樂因子,每年節慶期間,這個歡樂因子就會以一種當年的新面孔從深圳總部啟程,飛赴各地,落地開花,兩個月後,碩果累累。這顯然是一幅激動人心的羅曼圖景,如此陣勢,如此手筆,在國內乃至國際上也幾乎無出其右。

好,關於文旅節本身的輝煌和前景,我先按下不表,這裡想談一下文旅節將要落地的各個城市的華僑城項目平臺。這些平臺多數應該是有文旅內涵的,比如歡樂谷主題樂園,比如旅遊度假區,等等。這些文旅平臺的基本建設情況如何?因為,如果這些文旅平臺的基本建設不到位,當文旅節共享歡樂因子落地時,就無法達到應有的效率、效能和效益,更談不上文旅IP主題價值的最大化。

這些文旅平臺的基本建設大體分為兩大內容,一塊是平臺或園區的基礎設施和主體項目的投資建設,應該說,這些東西華僑城做得非常到位了,硬件部分多年來都是建設和運轉正常,主體項目也做得風生水起,無需挑剔。關鍵是另一塊,平臺或園區的文旅IP建設,你的文旅主題提煉出來了嗎?發揮作用了嗎?起到園區經營的中流砥柱作用了嗎?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經受住考驗了嗎?成為華僑城品牌的支撐因素了嗎?

沒有?如果後一塊真的沒有做到,那還說什麼呢?誰都知道,這兩大塊中,前一塊屬於外顯性部分,看似體量大,投資多,可見度高,但總體屬於表現性內容,相對好做,後一塊屬於內核性部分,體量小,投資相對隱性,不可直見,需要內涵式挖掘,需要外顯部分承載,故總體不好做。多年來,包括華僑城在內的國內文旅企業大都在迂迴繞過後一塊,主要精力放在前一塊,為什麼?就是因為好做!而在後一塊也就是文旅IP板塊方面,大家都儘量躲開,為什麼?就是因為難做!

外顯部分是常規動力型的,是好做的,出效果快,收益快,但淺嘗耶止;內核部分是核動力型的,當然是難做的,出效果慢,收益慢,甚至常常花了大價錢,沒出效果和收益,反而出現虧損,前功盡棄。華僑城多年來一直嘗試做一些IP創新,從當年的皮皮魯到今天的小涼帽,不能說沒做,但是,既往的IP嘗試都失敗了!今天的小涼帽能成功嗎?至少現在不能說。一個偌大的文旅企業,不可能坐等幾個IP成功再出手,只好把美好的IP創意晾在一邊,重點搞常規的功能項目開發,什麼酒店、溫泉、高爾夫、樂園、表演,等等等等,如此這般,一個個缺乏IP價值的文旅項目誕生了,藉助華僑城的品牌效應,這些投資高、體量大的文旅園區也砸出了不錯的業績。

但是,IP是文旅項目的主心骨、壓艙石、加速器、擋風牆,是唯一價值屬性決定的。缺了IP的文旅項目,常常是跑不強、跑不遠,跑不大甚至跑不動!為什麼?因為你沒有唯一性,沒有獨特的IP價值,也就沒有永恆的市場潛力,總有多種市場力量在拖拽你,你的遊客量、旅遊收入、知名度、服務品質等等始終在被迫與這些拖拽力量進行對沖、爭鬥,一旦你放鬆力量,所有指標馬上下落,市場毫不留情。

文旅節是一臺大戲,共享的因子是歡樂。如果華僑城位於各個城市的文旅項目平臺是這樣的無IP格局,自身的承載力和輻射力有限,如何接納和張揚文旅節如此豐富的活動內容?如何在文旅節的活動內容與當地項目的結合中生成具有特色的活動,從而產生更加突出的文旅節效應?

文化旅遊節注入各地特色文旅IP項目平臺的四種模式

讓我們設想一下華僑城文化旅遊節在各地落地的四種可能的情況:

第一種:一個沒有IP價值的文旅節活動落地到一個沒有IP價值的文旅項目平臺,哥倆握握手,對笑一下,樂它幾十天,文旅節打道回府,平臺歸於常態,隱於無形;

第二種:一個沒有IP價值的文旅節活動落地到一個擁有IP價值的文旅項目平臺,哈,烏雞可能變成了金鳳凰,平庸也可能成為一道開胃涼菜,起碼可以起到給文旅項目充氣助長的作用;

第三種:一個擁有IP價值的文旅節活動落地到一個沒有IP價值的文旅項目平臺,那就是典型的激活效應,陽光照在平地上,黑土地也會笑起來;

第四種:一個擁有IP價值的文旅節活動落地到一個擁有IP價值的文旅項目平臺,那才叫“強強聯合”呢,產生無以倫比的動力,市場不傻,來來來,這種玩法叫“一舉兩得”,“天地通吃”,篤定達到最佳效果。

顯然,華僑城的文化旅遊節應該走第四種道路。我認為,無論是文旅節本身,還是各地文旅項目平臺,都要堅持抓IP價值的導入或開發,這是華僑城文旅產業發展的根本出路。華僑城應該做的是:不迴避困難,不中途放棄,不虎頭蛇尾,不丟失信心。

期待華僑城潛心做一批各具特色的文旅IP項目平臺,當共享的文旅節歡樂因子注入的時刻,各地文旅平臺必定綻放出各自獨特的風采!

文化旅遊節注入各地特色文旅IP項目平臺的四種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