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节注入各地特色文旅IP项目平台的四种模式

文化旅游节注入各地特色文旅IP项目平台的四种模式

宋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华侨城启动的规模宏大的“华侨城文化旅游节”是落定在将近50个城市里,为什么是这将近50个城市呢?显然,这些城市是符合华侨城的战略部署需要的,是人口集中、消费力强且有华侨城已经布局文旅项目或相关项目的城市,比如,已经布局了欢乐谷的城市,布局了华侨城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布局了华侨城文旅地产项目的城市。

我了解到,华侨城是计划把文化旅游节做成品牌,甚至做成华侨城的超级文旅IP的。现在的操作模式清楚了:把一个创新性的、包括200多项内容的大型活动——华侨城文化旅游节每年定时空降到华侨城位于全国将近50个城市的文旅项目或其他项目地带去,由各个城市的华侨城属地项目承载文旅节活动,并在活动举办过程中结合当地特色展开。

文化旅游节注入各地特色文旅IP项目平台的四种模式

听上去、看上去是非常完备了,国庆黄金周拉开序幕,好戏连台,嗨足两个月!可以说,这个由华侨城总部创意、统一空投各个城市的文旅节将是华侨城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欢乐因子,每年节庆期间,这个欢乐因子就会以一种当年的新面孔从深圳总部启程,飞赴各地,落地开花,两个月后,硕果累累。这显然是一幅激动人心的罗曼图景,如此阵势,如此手笔,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也几乎无出其右。

好,关于文旅节本身的辉煌和前景,我先按下不表,这里想谈一下文旅节将要落地的各个城市的华侨城项目平台。这些平台多数应该是有文旅内涵的,比如欢乐谷主题乐园,比如旅游度假区,等等。这些文旅平台的基本建设情况如何?因为,如果这些文旅平台的基本建设不到位,当文旅节共享欢乐因子落地时,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效率、效能和效益,更谈不上文旅IP主题价值的最大化。

这些文旅平台的基本建设大体分为两大内容,一块是平台或园区的基础设施和主体项目的投资建设,应该说,这些东西华侨城做得非常到位了,硬件部分多年来都是建设和运转正常,主体项目也做得风生水起,无需挑剔。关键是另一块,平台或园区的文旅IP建设,你的文旅主题提炼出来了吗?发挥作用了吗?起到园区经营的中流砥柱作用了吗?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经受住考验了吗?成为华侨城品牌的支撑因素了吗?

没有?如果后一块真的没有做到,那还说什么呢?谁都知道,这两大块中,前一块属于外显性部分,看似体量大,投资多,可见度高,但总体属于表现性内容,相对好做,后一块属于内核性部分,体量小,投资相对隐性,不可直见,需要内涵式挖掘,需要外显部分承载,故总体不好做。多年来,包括华侨城在内的国内文旅企业大都在迂回绕过后一块,主要精力放在前一块,为什么?就是因为好做!而在后一块也就是文旅IP板块方面,大家都尽量躲开,为什么?就是因为难做!

外显部分是常规动力型的,是好做的,出效果快,收益快,但浅尝耶止;内核部分是核动力型的,当然是难做的,出效果慢,收益慢,甚至常常花了大价钱,没出效果和收益,反而出现亏损,前功尽弃。华侨城多年来一直尝试做一些IP创新,从当年的皮皮鲁到今天的小凉帽,不能说没做,但是,既往的IP尝试都失败了!今天的小凉帽能成功吗?至少现在不能说。一个偌大的文旅企业,不可能坐等几个IP成功再出手,只好把美好的IP创意晾在一边,重点搞常规的功能项目开发,什么酒店、温泉、高尔夫、乐园、表演,等等等等,如此这般,一个个缺乏IP价值的文旅项目诞生了,借助华侨城的品牌效应,这些投资高、体量大的文旅园区也砸出了不错的业绩。

但是,IP是文旅项目的主心骨、压舱石、加速器、挡风墙,是唯一价值属性决定的。缺了IP的文旅项目,常常是跑不强、跑不远,跑不大甚至跑不动!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唯一性,没有独特的IP价值,也就没有永恒的市场潜力,总有多种市场力量在拖拽你,你的游客量、旅游收入、知名度、服务品质等等始终在被迫与这些拖拽力量进行对冲、争斗,一旦你放松力量,所有指标马上下落,市场毫不留情。

文旅节是一台大戏,共享的因子是欢乐。如果华侨城位于各个城市的文旅项目平台是这样的无IP格局,自身的承载力和辐射力有限,如何接纳和张扬文旅节如此丰富的活动内容?如何在文旅节的活动内容与当地项目的结合中生成具有特色的活动,从而产生更加突出的文旅节效应?

文化旅游节注入各地特色文旅IP项目平台的四种模式

让我们设想一下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在各地落地的四种可能的情况:

第一种:一个没有IP价值的文旅节活动落地到一个没有IP价值的文旅项目平台,哥俩握握手,对笑一下,乐它几十天,文旅节打道回府,平台归于常态,隐于无形;

第二种:一个没有IP价值的文旅节活动落地到一个拥有IP价值的文旅项目平台,哈,乌鸡可能变成了金凤凰,平庸也可能成为一道开胃凉菜,起码可以起到给文旅项目充气助长的作用;

第三种:一个拥有IP价值的文旅节活动落地到一个没有IP价值的文旅项目平台,那就是典型的激活效应,阳光照在平地上,黑土地也会笑起来;

第四种:一个拥有IP价值的文旅节活动落地到一个拥有IP价值的文旅项目平台,那才叫“强强联合”呢,产生无以伦比的动力,市场不傻,来来来,这种玩法叫“一举两得”,“天地通吃”,笃定达到最佳效果。

显然,华侨城的文化旅游节应该走第四种道路。我认为,无论是文旅节本身,还是各地文旅项目平台,都要坚持抓IP价值的导入或开发,这是华侨城文旅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华侨城应该做的是:不回避困难,不中途放弃,不虎头蛇尾,不丢失信心。

期待华侨城潜心做一批各具特色的文旅IP项目平台,当共享的文旅节欢乐因子注入的时刻,各地文旅平台必定绽放出各自独特的风采!

文化旅游节注入各地特色文旅IP项目平台的四种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