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试卷犹如印刷体,民族气节更令人钦佩

科举制度被发明出来后,就迅速成为了封建社会的主要选官制度,为封建社会的统治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公元1904年7月,清朝照例举行了殿试,直隶肃宁人刘春霖高中状元之位。由于第二年科举制度就被废除了,所以刘春霖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试卷犹如印刷体,民族气节更令人钦佩

刘春霖的家庭出身并不好,家里世代为农,生活比较贫困。不过,由于他的父亲曾经在济南、保定府衙当差,母亲也在知府家中做女仆,所以增进了不少见识。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家里才会如此的器重他,花了不少力气培养他,想让其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刘春霖在莲池书院读书的十年期间,受到院长吴汝纶的赏识,认为此人将来必定出人头地。后果不其然,刘春霖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高中状元之位,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派到日本法政大学留学。

提及刘春霖的状元之位,那就不得不提一段趣事了!公元1904年7月,内外交困的清朝朝廷照例举行了一次殿试,主考官将精心挑选的试卷按名次排列好,呈给慈禧太后“钦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试卷犹如印刷体,民族气节更令人钦佩

既有内忧外患,又恰逢自己正在筹备70大寿,所以慈禧太后想在科举考试当中讨一点彩头。当她翻开头名的试卷时,写得十分流丽清秀、文采也非常好,内心感到非常的欢喜,但旋即看到试子朱汝珍是广东人,脸立刻就黑了下来。在慈禧太后看来,太平天国洪秀全,维新派康有为,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等人都出自广东,所以认为广东人是她的祸星,自己怎么可能会将广东人列为试子头名呢?于是将朱汝珍的试卷丢在一旁。

当慈禧翻开第二份试卷时,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因为第二份试卷是直隶肃宁人(今河北)刘春霖的。首先“春霖”二字含有祥瑞之意,慈禧希望能够给这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来一场春雨,而刘春霖的试卷字迹十分的工整、文采十分的华丽,于是大笔一圈,将他列为榜首。

另外,为了照顾社会的舆论,经过主考官的伴奏,广东考生朱汝珍的名字并没有抹去,而是排在刘春霖之后。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试卷犹如印刷体,民族气节更令人钦佩

清朝灭亡后,刘春霖先后历任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等总统府内史,并兼任中央农场试验场和直隶高等学堂学监等职务。在此期间,刘春霖对当时政治的腐败深为不满,于是在1928年选择退隐北平。

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后,先后拉拢刘春霖出任“满洲国教育部长”、“北平市市长”等伪职,他都能够坚守晚节,严词拒绝了。日伪当局恼羞成怒,于是将他多年珍藏的书画都洗劫一空了,对刘春霖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1944年,刘春林因心脏病突发离世,时年72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