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梁思成等人合称“建筑四杰”的童寯,为什么被说“不近人情”?

史书上对于建筑设计师的记录可谓是少之又少,无论他们做出的贡献多么大,也仅有寥寥数人知晓。回望历史,这些建筑设计大师都是很让人钦佩的,其中,这一位是让我们钦佩之余,却还有着别样的惊喜。他,就是与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并成为“建筑四杰”的童寯。

童寯,满族人,字伯潜。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1900年10月2日生于奉天盛京(今沈阳)。他的著作有:《江南园林志》《新建筑与流派》《苏联建筑》《造园史纲》《日本近现代建筑》《建筑科技沿革》《近百年西方建筑史》论文:《外中分割》《随园考》《北京长春园西洋建筑》;《童寯文集》四卷;英文论著:《Chinese Gardens》(中国园林)、《Foreign Influence in Chinese Architecture》(中国建筑的外来影响)。

画册:《童寯画选》、《童寯素描选》等。

与梁思成等人合称“建筑四杰”的童寯,为什么被说“不近人情”?



与梁思成等人合称“建筑四杰”的童寯,为什么被说“不近人情”?


前排右二梁思成,右三陈植,左二童寯


与梁思成等人合称“建筑四杰”的童寯,为什么被说“不近人情”?



与梁思成等人合称“建筑四杰”的童寯,为什么被说“不近人情”?


童寯部分著作

不近人情的“憨大”


与梁思成等人合称“建筑四杰”的童寯,为什么被说“不近人情”?


童寯及其家人

童先生家中那间靠南的书房,对他的弟子来说,意味着每个周二、周四的“难熬的下午”。 先生的面孔,通常板着,嘴角紧抿,一言不发。在茶杯盖厚度的镜片后面,凝视弟子的眼神显得严厉。只要弟子的英文作业——《古文观止》英译不合要求,或是问出“不符合建筑系研究生水准”的问题,便会遭来一顿斥责。

不仅是学生,建筑系的教授们也都领教过童先生的严厉。童寯对建筑制图要求极严,一旦不合规范,他便一言不发,拿起6B铅笔,在正式图纸上直接涂改。他的弟子方拥曾亲见,一名50多岁的教授,因为论文不够严谨,被童寯斥责得痛哭流涕。

童寯待己更是严格。直至80高龄,他依然坚持每天步行半小时到图书馆看书,风雨无阻。他总是拎一个多年未换的黑色布袋,袋中除了书,就是从用过的笔记簿纸边裁下的纸条,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笔记。学生私下里称他为“活动图书馆”,因为,“即便是书本上查不到的问题,只要去问童先生,就一定会有答案。”

学校看童寯步行辛苦,提出为他安排汽车接送,却被一口回绝,理由是:“汽油宝贵,不要浪费在我身上。” 校方无奈,又为他购置一辆三轮车。童寯更为生气,怒道:“我最看不惯别人哈腰卖力气,自己坐在车上!”校方坚持,童寯最后应允,但提出条件:须由自己的儿子——50多岁的大学教授蹬车。

于是,在南京工学院的校园里便出现了这样的风景: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童教授,吃力地蹬着三轮车,另一童教授坐在车上,一言不发,面色如常。目睹此景的一位校领导不禁叹道:“如此不近人情,实为世间少见。”

上世纪30年代,童寯负责工程较多,当时不少营造厂老板主动找上门来送礼,有的是想多揽点生意,而有的则想在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而童寯一律不收。于是,这些送礼者就变换各种手段讨好他,但也都被一一拒绝。由此,童寯也成了有名的“憨大”。

童寯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他对教育的赤诚之心感人至深,他治学严谨,有着博大精深的知识,有着深邃睿智的见解,为中国近代建筑以及近代建筑教育辛勤耕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主要设计作品


与梁思成等人合称“建筑四杰”的童寯,为什么被说“不近人情”?


童寯绘画作品

与梁思成等人合称“建筑四杰”的童寯,为什么被说“不近人情”?


童寯在1928年全美大学生竞赛中获布扎设计协会一等奖的作品

1932~1952年间,他主持或参加的工程项目有100多项,代表作品有:

1932~1933年,南京宁海路新住宅区私人住宅,南京原国民党外交部大楼及官舍,南京下关电厂,南京首都饭店,上海恒利银行,南京陵园孙科住宅,上海大上海大戏院。

1934年,上海金城大戏院,南京卢树森住宅,南京陵园张治中住宅,何建住宅,上海公寓数幢。

1935年,上海浙江兴业银行,南京金城银行别墅。

1936年,南京陵园中山文化教育馆,南京故宫博物院保管库。

1937年,南京水晶台地质矿产陈列馆,地质调查所,原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办公楼、图书馆,南京白下路原国民党政府审计部办公楼。

1938年,四川资中酒精厂,重庆炼铜厂。

1939年,贵阳花溪清华中学,大夏大学教舍。

1941年,贵阳花溪贵筑县政府,清华中学。

1942年,贵阳贵州省儿童图书馆。

1943年,贵阳民众教育馆。

1946年,南京下关工人福利社,南京小营航空工业局。

1947年,南京孝陵卫政治大学校舍、宿舍,南京高楼门公路总局。

1948年,南京萨家湾交通银行,江南铁路公司建设大楼。

1952年,上海杨树浦电力学校教室、礼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