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十佳科技企業家專訪

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企業發展

——訪西安藍曉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寇曉康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業家專訪

既是專家學者,也是成功企業家,寇曉康將這二者完美融合。作為學者,寇曉康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西北工業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碩士生校外導師、南京大學特聘產業教授;作為企業家,他是西安市“科技創新企業家”,擔任藍曉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寇曉康長期致力於功能高分子吸附分離材料的分子設計、合成等研發,應用技術橫跨食品、製藥、生物技術、溼法冶金、環保、廢水處理、化工等領域。積極推動國內吸附分離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產業化,促進下游工業領域技術革新,推動中國吸附分離材料產業參與國際化高端製造競爭,並推動行業向高技術領域拓展。寇曉康還帶領藍曉科技組建了西北最大的省級功能高分子吸附分離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有40人的應用技術專業團隊,長期致力於吸附分離應用技術的工藝研發、產業化攻關,為終端客戶提供應用技術保障。同時,寇曉康帶領團隊先後完成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兩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國家科技部創新基金項目兩項,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兩項,陝西省科技進步獎兩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30餘篇,獲得發明專利30餘項。

“企業發展得益於產學研深度融合。”寇曉康對此深有體會。工作中,他主導藍曉2016年與南開大學共建聯合實驗室,2018年組建張全興院士專家工作站,充分發揮院士專家及行業內知名高校院系的專業力量,聚集創新人才和項目、培育人才和成果,進一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訪西安世紀盛康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芳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業家專訪

“做好藥 濟蒼生”。 吳芳作為西安世紀盛康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一直恪守“厚德 專業 創新 共贏”理念,堅持以科技為先導,以腎臟病治療用藥為核心領域,以市場客戶需求變化為中心,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謀發展,以德立世,以信立業,不斷傳承與發展中醫藥事業,致力於打造腎臟病領域治療用藥先鋒企業。

吳芳自1996年選擇了腎康產品項目,作為“腎康注射液”和“腎康栓”開發和應用的總決策者,錨定腎臟病治療用藥專業領域,以22年不變的情懷持續投入腎康注射液、腎康栓的開發和應用、二次開發及大品種培育。自2014年起,腎康注射液已佔腎病用藥中成藥市場份額20%以上,連續四年排名第一,2010年以來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近42億元,納稅過8億元,接受治療患者達2000萬人次以上,成為臨床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首選中藥物,開闢了中成藥序貫治療慢性腎臟病的先河。

這些年,吳芳帶領著世紀盛康,一方面對現有產品進行深入開發,包括質量標準提升、技術升級,新功能和新劑型研究,臨床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研究以及新應用方法研究;另一方面,持續引進和開發腎病領域新產品,不斷豐富專業治療領域產品線,推動公司技術創新與發展壯大。目前,公司已擁有授權發明專利34項,外觀設計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著作權登記5項,在審查中發明專利10項,其中腎康注射液核心專利曾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和《陝西省專利一等獎》。同時,吳芳獲得省級科技類獎勵2項、市級科技類獎勵1項、西安市首屆十大女性經濟人物、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注射劑研究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榮譽稱號。

“工匠精神”鍛造特高壓精品

——方西安西電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東禮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業家專訪

現任西安西電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楊東禮,擁有很多榮譽,這是他嚴於律己、追求自身極致的力證。在高特壓領域,他也是一名追求極致的“工匠”。

從業30年來,楊東禮始終牢記促進我國輸配電裝備技術進步和為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提供關鍵設備的重任。我國第一條330kV、550kV高壓交流輸電工程、第一條750kV超高壓交流輸電工程、第一條±100kV直流輸電工程,第一個西北至華北聯網背靠背直流輸電工程以及“三峽工程”、“西電東送”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中,都有西電西變的身影。

在我國能源發展的重大戰略“西電東送”工程中,西電西變參與研製的“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項目獲得了“01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這是西電西變繼“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項目之後,再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2017年2月,西電西變為錫盟-泰州±800kV特高壓直流工程研製了國內首臺容量最大、網側電壓等級最高的特高壓換流變壓器,實現了特高壓直流輸電和特高壓交流輸電的互聯。2018年初,西電西變還研製出我國在海外中標的首個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巴西美麗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送出二期項目換流站應用的首批特高壓換流變壓器產品。這是中國第一個“走出去”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代表著我國首次輸出國際頂尖的輸變電技術和裝備,是我國電工裝備製造業的歷史性突破。

我國貴金屬催化劑行業的產業推動者

——訪西安凱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之翔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業家專訪

現任西安凱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張之翔,被稱為我國貴金屬催化劑行業的技術領先者和產業推動者。2002年創辦西安凱立以來,他用技術創新帶領西安凱立從7個人的小公司,發展為註冊資金6000萬元、在新三板成功上市的中型企業。

2002年,時任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物化所副所長的張之翔臨危受命,組建起只有7個人的西安凱立化工有限公司(現更名為西安凱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出身的張之翔深知技術發展的重要性,於是建立起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企業文化,長期堅持在市場開發和技術創新的一線。每年他都會親自帶領市場人員對90%的客戶進行走訪,積極幫助客戶解決研發、生產中的問題。

他的努力為他贏得了不少榮譽,2009年,他獲得了西安市科學技術二等獎,2011年,獲“全國教科文衛系統模範職工之友”稱號,2012年,被評為“第四屆陝西省優秀企業家”、“經開區科技創新帶頭人”,獲省發明協會“發明創業獎”特等獎。在他的帶領和影響下,西安凱立新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經過15年的發展,一躍成為註冊資金6000萬元的中型企業,並於2015在新三板掛牌成功。2017年實現產值5.4億元,利潤3269萬元,核心產品佔細分領域市場份額達80%。此外,西安凱立還獲得41項授權發專利,其中發明專利36項,參與或主持國家、行業標準共12項,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西安市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擁有陝西省貴金屬催化劑研究工程中心,陝西省企業技術中心、陝西省中小企業創新研發中心等多個研發平臺,成為了我國貴金屬催化劑行業的技術領先者和產業推動者。

用科技創新推動企業快速發展

——方西安泰金工業電化學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慶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業家專訪

作為一名80後,馮慶可謂年輕有為。他2007年從中南大學材料學院畢業,2015年9月至今擔任西安泰金工業電化學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同時兼任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二級控股子公司西安賽爾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在擔任泰金公司總經理期間,馮慶負責了公司新產品的開發及市場推廣工作。2016年,由馮慶帶領的研發團隊成功研發了用於鋰動力電池用超薄銅箔的一體機裝備,成為國內第一家可生產6μm銅箔裝備的生產商。該產品至2016年進入市場,累計為企業帶來近2.8億元的訂單,使公司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同時,馮慶重視新技術在新領域的應用,泰金公司的研發方向逐步由傳統的溼法冶金行業向水處理、裝備製造、海洋工程等領域佈局,為公司未來長久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推動產業發展方面,針對法國SAFT和韓國DW兩家客戶,耗時5年的研究來開發新產品,最終成為這兩家國際電池廠家的合格供應商,使企業的出口從2014年的20萬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200萬美元。在科研管理方面,馮慶重視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公司2015年至2017年,累計研發費用投入近2000萬元,用於實驗室建設、實驗設備儀器採購。同時,注重研發團隊的建設,組建了電子封裝材料實驗室、電子封裝工藝研究實驗室和鈦電極研究實驗室三個研發團隊。公司共申請專利近60項,授權專利37項,修訂國家標準1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5項,行業標準2項。

同時,馮慶本人科研成果也頗為突出,他承擔國家、省市項目近二十項,發表學術論文4篇,申請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7項。

用高精尖技術助力國家航空事業

——訪西安西航集團萊特航空製造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偉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業家專訪

西安西航集團萊特航空製造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偉,紮根航空三十餘年。從基層技術員做起,先後負責數十項重大工程項目,完成大量工藝攻關和技術創新。他領導下的西航萊特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西安地區連續多年名列前茅,多項產品的出口在國內航空業界處於首要位置。

舒偉作為萊特公司的帶頭人,致力於航空發電機領域國際前沿產品的引進與開發,逐漸縮小了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他緊密關注國際市場趨勢,抓住了航空發動機主流機型新老交替的機遇,成功引入市場最新型號LEAP、GE9X、TRENT XWB、PW1000G等機型的盤、軸、結構件等核心零部件,增加出口訂單一億多美元。發展外貿業務的同時,他不忘國內航空發動機事業的發展,積極推動航空發動機製造技術的國際交流,促進軍民融合業務發展,完成了國產大飛機動力——長江發動機驗證機單元體的研製項目。

通過產品研發,西航萊特獲得了31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發明專利,並與GE、SAFRAN、PW、RR等世界著名航空發動機製造企業建立了長期緊密的合作關係,成為數家外國發動機制造公司的近百種零件的海外唯一供應商。其在航空製造特種工藝開發中成績卓越,目前已通過NADCAP審核的項目涵蓋十個大項37個子項,位列亞洲第一。引進消化的疊加投影技術、榫槽邊緣自動化處理技術、真空釺焊技術等,已廣泛應用於軍用產品生產及我國自主研發的C919飛機發動機長江項目部件研製上,為軍用產品打開了一扇瞭解國際先進理念的大門。

在煤礦安全領域開拓新天地

——訪陝西斯達防爆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新國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業家專訪

今年52歲的文新國,是陝西斯達防爆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在他帶領下,陝西斯達從一個不足20人的小作坊,發展成為員工300多人,年產值上億元,擁有6大系列上百種產品、300餘項專利,產品外銷70個國家及地區的規模企業。

創業之初,公司資金緊張,在很多煤礦還不通車的情況下,文新國靠兩條腿走訪了全國100多家煤礦進行市場調研。根據各個煤礦不同需求,他經過刻苦的鑽研和無數次的試驗,終於帶領公司自主研發並生產出了多系列、多品種的產品,其中“YHW1-425H 型本質安全型紅外測溫儀”填補了國內空白,榮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英國倫敦科技博覽會金獎;“KDLZ-210(W)型礦用低溫一氧化碳過濾式自救器”國際首創,獲得國家級火炬計劃;“KL8M(A)鋰電礦燈”國內首創,榮獲西安市火炬計劃;“CGHW1-400HL型紅外測溫傳感器”榮獲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

在文新國帶領下,公司多項產品成為國內首創,獲得多項省市級科技獎項,多次得到相關政府部門的獎勵,刷新國內外行業產品標準。公司現有礦燈系列產品還獲得了歐洲ATEX認證和“陝西省名牌產品”稱號;自救器系列產品獲得“西安市名牌產品”稱號。公司也先後被授予“陝西省優秀私營企業”、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稱號。公司註冊商標榮獲“陝西省著名商標”,被授予“中國煤礦安全裝備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文新國本人也獲得“世界優秀專家人才”、“當代傑出管理專家”、“三秦人才”等榮譽稱號。

讓科技成為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訪西安西谷微電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董月芳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業家專訪

董月芳1986 年畢業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經濟管理專業,曾是一名高級經濟師。2000 年退休後的董月芳,仍然充滿了幹勁。她帶領創業團隊開始二次創業,創立了西安西谷微電子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西谷微電子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成立最早的獨立第三方專業從事電子元器件檢測檢測的機構之一,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業從事電子元器件測試、篩選、破壞性物理分析、失效分析及相關技術服務,屬於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通過了國家實驗室認可、國防實驗室認可、軍用標準和測試實驗室、IS09001-2008等資質認證。經過18年磨礪,目前該公司在元器件檢測行業裡已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截止 2017 年,已擁有員工200餘 人,總資產近3億元,年銷售收入超過1.5億元,年度納稅2300 萬元。

為了最大程度科學定位和開發效益,她堅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想要實現企業的騰飛,就必須加強科技攻關,不斷研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技術。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董月芳帶領公司技術骨幹申請承擔了13 項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的科技創新項目,其中 10 項已按計劃完成項目驗收;同時企業也獲得了 “高新技術企業”、“守合同重信用”、“優秀瞪羚企業”、孵化器“優秀畢業企業”、 “軍民融合示範企業”、“西安市工人先鋒號”等多個榮譽;在集成電路、測試軟件等多個方面研發集成電路測試程序3萬餘種,獲得知識產權 70 餘項。

國內基因檢測行業的佼佼者

——訪陝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莉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業家專訪

陝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莉,從業17年間從未忘記企業家的精神與擔當,帶領一支近百名以“海歸”為核心的科研技術團隊,以飽滿的自信和對技術研發的執著,一路披荊斬棘,成為國內基因檢測行業的佼佼者。

李莉創立的陝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是陝西省第一家掌握臨床專用擴增技術的專業公司,也是陝西省首家致力於精準醫療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17年間,她始終堅持以推動精準醫療行業發展為己任,希望通過基因測序等科學手段,為罹患重疾或有先天隱患的人帶來福音。2002年,佰美基因聯合西北大學成立了“國家微檢測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我國三大國家級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之一,中心科研團隊被評為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2011年,聯合國內知名機構發起成立“中國藥理學會藥物基因組學專業委員會”,成為我國藥物基因組學最權威的學術機構。2015年,發起成立了我國首個個體化用藥機構——精準醫學科學產業聯盟。

李莉帶領研究團隊完成了共10種P450亞型的150種多態性酶的構建,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藥物代謝酶——細胞色素P450酶(CYP450酶)樣本庫和註釋庫。截止 2018年5月,佰美基因獲發明專利40項,國防專利5項,美國專利1項,軟件著作2項。獲授權技術發明26項,國際PCT授權專利58個,發表SCI論文116篇,獲得1項陝西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項二等獎。目前,李莉團隊成立的“陝西佰美醫學檢驗實驗室”,已經為全國130餘家醫療機構和科研單位提供了技術服務。

打造國際一流的能源裝備定製商和服務商

——訪陝西陝西航天泵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忠燦

西安市十佳科技企業家專訪

陝西航天泵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忠燦,自公司成立15年來,始終秉承“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將資源優先用於技術革新”的理念,在高端裝備製造工程等高新技術領域,不計成本地投入科研創新經費,帶領航天泵閥一躍成為石油天然氣工程技術解決方案,石油天然氣裝備製造,LNG/CNG裝備製造及運營、新能源工程解決方案等領域的領軍企業。

2003年航天泵閥成立後,林忠燦親自擔任科研帶頭人,制定了以產學研聯合開發為途徑。2006年,建成了西北地區首家“特種閥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並與西安市多所重點院校、研究院結成了戰略伙伴關係。不計成本的科研創新經費投入,確定了航天泵閥的科技創新發展方向。

不斷的技術投入和充分的準備,使航天泵閥一舉躍上了行業內前列。2003年至今,林忠燦帶領技術團隊研製的成果獲專利50餘項,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行業科技進步獎1項。其中,林忠燦團隊研製的四代緊急切斷閥產品,先後被評為“西安市科學技術獎”、“西安市名牌產品”、“陝西省名牌產品”。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天然氣集氣一體化集成裝置”,產品技術含量高、節約資源,高度集成化,開創了行業內的首例,切實為用戶帶來了實際收益,獲得了專家及用戶的高度一致好評。2016年,還組織並參與了“強制密封球閥”、“氧化鋁專用料漿閥”、“井口智能安全緊急切斷閥”等6項行業標準的制定。

(西安日報見習記者 高瑞 廉晶 首席記者 楊斌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