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人樂意做房奴《金瓶梅》置業告訴我們的答案

本文作者黃強

小房子,大社會,置業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之大,尤其在中國,是非常明顯的。為了房子,傾注一生積蓄,背上幾十年貸款,成為房奴。儘管每月還貸辛苦,只要有房子,還是很有面子。中國人對於房子的渴望、重視,舉世聞名。

為什麼中國人樂意做房奴《金瓶梅》置業告訴我們的答案

【圖119,潘金蓮的住房】

由於我國社會長期處於封建社會階段,家族式管理佔據統治地位,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自古以來中國人渴求穩定的首要方法就是購房置業,以求得生活的保障。因此,有房與無房,有產者與無產者對人們的行為,對社會的態度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為什麼中國人樂意做房奴《金瓶梅》置業告訴我們的答案

【圖120,西門府庭院與迴廊】

《金瓶梅》反映的背景是明中葉社會生活,但是其故事卻是明寫宋代實喻明代。象赤手打虎的武松這樣的英雄,何等豪氣,卻未博得功名,而是落草水泊梁山。這固然有社會的因素,但是細細觀察,我們卻發現武松也好,赤發鬼劉唐亦罷,這些英雄都是有一個特點,基本上都是無產者,沒有房屋家產,沒有成家。軍師吳用是破落書生也沒有什麼房產,只有晁蓋、柴進、盧俊義幾個人屬於有產者。

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置業與社會穩定性是密切相關的。武松等無家室,無房產,行走江湖,無所牽掛,無所顧忌,他們的意識形成,行為準則都與無產業有關,風風火火走九州,該出手時就出手,增加了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反過來,有家室,有房產的置業者就很少會選擇闖蕩江湖,因為他有牽掛,財產的牽掛。他是有產者,他要顧忌財產的得失,家庭的得失。

為什麼中國人樂意做房奴《金瓶梅》置業告訴我們的答案

【圖121,《金瓶梅》麵塑中臨清碼頭(黃強攝)】

換言之,有家業就有生活的來源,有房才能穩定,這類人群比較安於生活,渴望社會和諧。對於西門慶、潘金蓮的人品、行為,傳統的觀念多為貶意,但是對西門慶身上具有的新興商人的秉性,學者也逐漸認同,他與生俱來的商人本質,及他處那個特殊時期、新興商人的典型,則又不得不讓我們有所反思。對於商業經濟的發展,即使是現代社會的認識也是曲折發展的。不同的社會,乃至從不同的角度,對某一現象、事件、問題的認識也是不相同的,正如西方哲學家所說,你不會淌入同一條河流的河水。

為什麼中國人樂意做房奴《金瓶梅》置業告訴我們的答案

【圖122,臨清古運河場景】

對房屋的追求,不僅現在人看重,“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處”,無家可歸最為尷尬。為了房屋,王六兒不惜賣身於西門慶,以肉體的交易換來一所價值150兩銀子的住宅(其中30兩是後來蓋的兩間平房的花費)。說《金瓶梅》具有現實性,一點不假。如今的社會大概不乏“爭先恐後”的王六兒式的人物,為了房子,漠視親情,為了房子鬧上法庭,為了房子謀財害命,什麼情況的都有。房子讓人們痴迷,讓人們發狂。可是,重視房子的置業,與傳統農業國有關,也與社會的價值觀有關。

為什麼中國人樂意做房奴《金瓶梅》置業告訴我們的答案

【圖123,唐伯虎《守耕圖》局部】

從置業的角度,西門慶是個有眼光的商人,潘金蓮、李瓶兒、武大郎都曾渴望生活的穩定,家庭的幸福。有房的人對社會穩定、和諧的需求願望無疑比無產者更強烈,更願意維護現行社會的秩序,《金瓶梅》也給了我們這方面的借鑑。

黃強,字不息。服飾史學家、金學家,多年來致力於金瓶梅文化、中國服飾史等研究,已出版《趣民國》《文人置業那些事》《服飾禮儀》《消失的南京舊景》等著作15本。

《金瓶梅風物誌》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噹噹網、淘寶網等有售。另製作了收藏版毛邊書,孔夫子網有售簽名鈐印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