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DiDi,请让路"

得先让豪绅出钱,带着百姓捐钱。豪绅捐了,百姓才跟着捐。钱到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

七分账。”这是电影《让子弹飞》中的经典台词。细想这句话,似乎与滴滴的发展不谋而合。

美团:

程维打过两场硬仗,第一场是与快的的“消耗战”。2014年年初,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正式打响。双方对于司机和乘客的补贴不停加码、对标,让整个行业陷入一场无序的竞争当中。一直到2015年年初,滴滴和快宣布合并,合并之后的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滴滴出行。程维是一位军事迷,他把当时滴滴与快的的竞争看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那种消耗战让整个行业看不到前途。

美团:

第二场就是与外来对手Uber的“闪电战”。Uber刚刚进入中国时,程维确实有些担心,慎重考虑之后,滴滴决定向硅谷的一线互联网公司学习,从游击队慢慢变成了正规化武装,开始在营销上不输给对手,资本上不输给对手,并且引进了美国一线的工程师和学者。准备充分之后,滴滴快速推出了快车、顺风车、大巴等服务,打得Uber措手不及,迅速占领市场。

美团:

两场硬仗下来,滴滴出行已占据网约车市场98%的份额。2016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程维曾对外霸气宣布:中国主场比赛已结束,接下来要走出去全球打客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似乎是中国的网约车市场,滴滴已经是行业中的老大,是时候收割了。

程维似乎过于自信了。3月21日,在南京试运营10个月之后的美团打车,正式登录上海,这意味着美团打车已经跨出了布局全国市场的第一步。一头行将上岸的独角兽,再一次被对手拖回湍急的水中。

美团:

美团的突然袭击让已经休战一年的滴滴措手不及。“美团真做打车,从公关声量来看,滴滴确实没准备好。”滴滴内部员工张帆坦言。其实,滴滴早期投资人王刚曾建议程维做外卖,他认为美团是继Uber之后,在本土对滴滴最具潜在威胁的对手。但程维并对此没有当回事。

美团:

2. 美团为什么做打车

美团入局出行,是必然结果

到店领域,美团毫无疑问是老大;到家领域(以外卖为代表)也是双寡头之一;旅行则排在携程去哪儿之后,短期难以超越;唯有出行是目前最为薄弱的一环。而出行又是本地生活服务的核心之一,我们去吃饭、看电影、旅行、逛街都需要坐车,当然公共交通是网约车的一大替代品。因此,短途出行领域是任何一个致力于本地生活服务的电商平台必争之地。美团入局出行,是一个必然结果。

美团:

民心所向

早在2017年初,就有一篇名为《致滴滴,一个让我出行更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的文章刷爆网络。作者痛斥滴滴扰乱市场,指责调度费和补贴的存在恶化了供需关系。一石激起千层浪,声讨滴滴的声音也多了起来。近期,网上又传出滴滴“大数据杀熟”的声音,同样的出发点,同样的目的地,价格却不一样。

司机这边,滴滴同样没落下好。从去年开始,滴滴司机就因高抽佣而大量流失,此后关于派单、评分不科学等抱怨只增不减。

美团:

尽管滴滴CTO迅速据理否认,仍免不了网友集体炮轰滴滴水涨船高的动态调价。

3. 美团打车有哪些优势

①技术壁垒

打车两点一线,外卖三点循环

在打车的业务系统中,平台需要连接的是司机和乘客两方,其履约环节主要是接人和送人两个,流程相对比较短,复杂度不高,而且整个调度主要在小区外主干路完成服务,没有小区内部和室内导航问题。

美团:

但到了外卖领域,平台不仅需要连接包括商家、骑手和顾客的三方,更需要涉及下单、骑行、取餐、交付等多个履约环节。整体流程比较长,且程序复杂,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履约。

外卖调度中,不同商户出餐的时间、配送员取餐的时间、用户取餐的时间都需要多维度的计算,并将每一步的状态同时展示给消费者。对比来看,虽然在滴滴的整个履约过程中,双方是动态的,但其计算的复杂度要远远低于外卖。

美团:

更重要的是,在外卖的配送服务过程中,既包括了骑手在室外的通行,又有上下楼取餐和交付等室内任务,需要较高精度的小区内部导航和室内定位技术。而这一场景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滴滴在出行领域的技术调度难以发挥,最终影响了履约过程。

美团:

所以,从平台的复杂性角度来说,外卖的技术壁垒显然要高于打车,美团做打车就比滴滴做外卖更具优势。

②价格战

一单要花40元,这是蓝媒汇统计出来美团补贴的数字。为了应对美团的进攻,滴滴将已经逐渐消失的补贴又搬了出来。美团从零起步的轻松正是它的优势。如果二者单均补贴金额差不多的话,以订单数量来计算烧钱程度,滴滴花掉的成本要远高于美团——除非美团的市场份额开始逼近对手,到了这时,滴滴又有什么优势呢?滴滴的压力可想而知,要么不断烧更多地钱,维持市场份额;要么眼睁睁地看着美团在上海攻城略地。选择哪一个,似乎都不舒服。

美团:

③.滴滴腹背受敌

美团打车登陆上海没过几天,阿里系的高德地图高调表示进军顺风车领域。相较于对司机抽取佣金的滴滴,高德地图则表示对司机“分文不取”,0抽成。

曾被滴滴压制、沉寂3年的嘀嗒拼车,也在今年完成品牌升级,更名为嘀嗒出行,上线出租车业务。还将自己定位为“没有快车专车的出租车平台”,剑指滴滴。

美团:

已被认为“死定了”的易到,近期也在中信的强力加持下重回赛道,而且来势凶猛:不但零佣金,还对车主实行阶梯返利,车主获返利最高可达月订单收入的15%。这也是近日继美团、高德之后第三家宣布免佣金的企业。

网约车市场,“看热闹”不如“凑热闹”。一时间,几乎在每一个细分领域,滴滴都腹背受敌。

4.美滴大战,战况如何

①美团打车首战告捷

3月21日,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上线当天,虽然被主管机关请去喝茶,但仍然坚持在供需两端猛掏补贴,烧出了日订单30万的惊人战果,拿下滴滴在单一城市三成的市场份额,美团打车推出上海业务不久,APP在应用市场的排名就剧烈飙升,Appstore免费榜单迅速上攻到第3位,业务趋于稳定的滴滴只排在第44名。

美团:

美团打车跨出了布局全国市场的第一步。美团打车此前在南京对司机的抽成仅为8%。而在上海地区注册的司机,可享受开站三个月内“零抽成”。记者接触到的司机们对美团落地,期待已久,再加上乘客优惠券激励,美团打车当天迎来好业绩。

②滴滴外卖不如人意

3月1日,滴滴开始在无锡招募外卖骑手,外卖业务计划4月1日上线,据说在上万名的骑手中,有7成来自美团。而滴滴选择无锡作为外卖首站的原因也是因为这里美团的骑手比饿了么更多。

美团:

4月2日,滴滴外卖在上线首日24小时就因技术故障紧急“下线”,被外界质疑其对外卖技术壁垒预估不足。随后4月9日,滴滴外卖官方称在无锡当日订单达到33.4万单,"远超此前预期"。然而时隔不久,就被用户投诉和爆料:

"滴滴上下了订单2-3个小时才能收到餐","上班下的单,下了班到家,才说送到,让人怎么吃!"

总结

程维曾经引用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国的故事,来表达他对美团竞争的态度,成吉思汗的战术只有五个字:“尔要战,便战”。

美团:

这个看似无畏的回应,用在网约车市场的竞争中,潜台词是“地盘是我的,你最好别来找死”,但是,以目前出行战况看,美团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网约车市场还处在极早的初期,江山已定的想法万万要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