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會」這個舞台,是懷舊也好是長情也罷,去,在你,不去,也在你

“同學會”這個舞臺,是懷舊也好是長情也罷,去,在你,不去,也在你

這個世界上,很難有一種聚會,像同學會一般給人的感覺如此奇妙——數十人起點相似但人生軌跡很可能完全不同,甚至沒有交集的人,坐在一起話當年,表面上真誠,暗地裡較量,有人歡喜地炫耀,有人低調地陪襯,有人玻璃心,有人沒心沒肺——好一幅生動的“眾生相”。

“恰同學少年”的意氣風發和單純的青蔥歲月,確值得留戀和回憶,這也是同學會所能持續下來的堅實感情基礎;但從現實角度上說,時過境遷,當年的同學,如今很多已形同陌路,沒有共同的生活軌跡,日常也沒什麼交集,大家的想法和生活形態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甚至背道而馳,坐在一起除了“懷舊”、拿當年的“糗事”出來開開玩笑,也並沒有什麼深入交流的可能……

表面上看似簡單的一場“同學會”,其實折射出的是每個人截然不同的“內心戲”“同學會”這個舞臺,是懷舊也好,是長情也罷,去,在你,不去,也在你。

當年曾不被同學看好,而後步入社會憑藉自己的努力取得一番成就的人,參加同學會多少會帶點“顯擺”、“炫耀”的心理,如衣錦夜行,不是每個人能氣定神閒做到的,所以有些人組織或參加同學會,其實內心不可明說的一點就是讓老同學們看看自己現在的狀態,讓老同學們羨慕羨慕……這種“顯擺”、“炫耀”的想法,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是一種本能,本身不帶有任何褒貶,可一旦“炫耀”的度和量超出了一般人能接受的範圍,就容易引起別人反感,令人不喜,無論男女,都會令氣氛變得尷尬或“明爭暗鬥”起來,生活狀態不如意的老同學,因此而“玻璃心”也就有了對應的邏輯,也容易讓在座的老同學心思各異,時過境遷而保有的那點同學情,由此崩裂也未可知。而過度“炫耀”的人,心理上可能屬於缺乏安全感、自我能力有限、自尊心過強的人,希望讓人更關注到其價值,面對這樣的人士,倒也不必太較真,清晰準確地認識自我,不必與人攀比。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偶爾參與一下老同學之間的懷舊、回憶一下當年的芳華,是溫馨,但也僅此而已,再單純、再美好,也都是曾經的過往,激不起新的漣漪。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淡然也是一種心態,時過境遷,同學之間的情誼依然在,只不過業已成過往,事來,心隨之現;事去,心始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