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籍收藏奇人劉作籌與「虛白齋」

潮籍收藏奇人劉作籌與“虛白齋”

虛白齋藏曆代書法選刊 清 伊秉綬書 虛白

“虛白齋”是香港著名銀行家和收藏家劉作籌先生的齋號,取自清代書法家伊秉綬嘉慶十六年(1811)所書“虛白”二字隸書橫幅。語出《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劉先生喜“虛白”之“澄明虛靜”之意,遂據此文辭、書法二美,用以顏其齋額。

潮籍收藏奇人劉作籌與“虛白齋”

說起潮汕籍的收藏家,不得不提的一個人物就是劉作籌。雖然去世已有廿一年,但他捐贈給香港藝術館虛白齋中國書畫館的1000多幅書畫名品仍然在輪流展示著,他背後的收藏故事也體現了一個海外赤子的愛國情懷。近日,潮籍著名學者、鑑藏家、香港翰墨軒總編許禮平攜其新著《舊日風雲》來汕,也為大家講述了劉作籌“虛白齋的收藏故事”,讓我們再一次感受著這位收藏奇人那愛畫如命卻又甘於奉獻的收藏精神。

潮籍收藏奇人劉作籌與“虛白齋”

劉作籌

潮汕出生留居香港 求學伊始學畫收藏

劉作籌原是潮州龍湖人,出生於1911年,家中有兄弟姐妹共15人。他父親在新加坡經商,家境殷實,九歲時他才赴新加坡接受教育。後來回到中國就讀上海暨南大學附中和上海暨南大學經濟系。劉作籌在大學求學時曾師從於國畫大師黃賓虹、謝公展等。就是在黃賓虹的指導下,劉作籌對書畫鑑別有了初步認識,並開始收藏古代書畫。

畢業後他回到新加坡幫助父親打理家業。1949年受聘到香港出任新加坡四海通銀行香港分行經理,直到1986年退休,一直留居香港。據悉,1949年,彼時的中國有不少書畫文物流入香港,許多在歐美、日本的收藏家也紛紛赴港“搶購”。劉作籌見此憂心忡忡,民族使命感油然而生,為使這些珍貴作品得以保存,他自己節衣縮食,大量蒐購了流散的文物。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他注意有系統地收藏,捨棄瓷器,專攻書畫,特別是明清兩朝各流派精品。

潮籍收藏奇人劉作籌與“虛白齋”

明 劉原起 攜琴訪友圖 匡時2013春拍 成交價46萬元(劉作籌虛白齋舊藏)

藏品豐富名家薈萃 兩次遇險捨命保畫

在經歷40餘年鑑藏後,他的藏品已達千件,而他將自己收藏的一幅伊秉綬隸書“虛白”二字取為齋名,取其“虛室生白”,心境清靜之意。據介紹,劉作籌的藏品極為豐富,囊括了五世紀六朝至二十世紀的書畫作品,其中明清兩朝的主要流派,如明四家、新安諸賢、畫中九友、四王吳惲、清初四僧和揚州八怪等等,薈萃了近三百年間主要名家的精品。

劉作籌愛畫如命的故事至今仍在收藏界流傳,據說當時是1945年,美軍對日軍進行空襲,所投下的燃燒彈剛好炸中了他位於新加坡的房屋,大火把他的收藏毀於一旦。當家里人都在慌亂逃生時,只見劉作籌手裡還緊緊地抱著一個長木盒從大火中逃出。手中的木盒不是別的,是他心愛的一幅清初畫家石濤的傑作《長幹風塔圖》。原來該作品為著名畫家劉海粟所有,為給抗戰籌款,劉海粟和其他藝術家聯袂到東南亞舉辦展覽,並將這幅石濤《長幹風塔圖》售給商人朱國良,而朱國良後來又以2800元轉售給劉作籌,劉作籌一直視為珍寶。

還有一次,劉作籌在香港帶畫冊赴約時遇上嚴重交通意外,人給拋出車外,頭部重傷,後腦血流如注,但身負重傷的他,仍然牢牢抱住一件惲壽平、王褮的《山水合璧冊》。看見作品無損,他才在眾人的驚呼聲中被送往醫院搶救。

潮籍收藏奇人劉作籌與“虛白齋”

清 王翬 仿吳鎮山水 匡時2013春拍 成交價253萬元(劉作籌虛白齋舊藏)

古稀之年籌謀書畫歸處 千件精品贈香港藝術館

據說,在1982年,劉作籌因夫人驟然病逝等原因開始考慮如何將藏品保存下去,有人勸他把藏品存在海外,但他在和許禮平交談中就表示“我之所以收藏書畫,目的就是要將之留在香港,運去國外做什麼?畫存外國,人在香港,笑話!”此間,劉老先生也考慮過自己建館收藏,而1983年劉作籌曾挑選百件藏品在上海博物館展出,這成為新中國後首次海外私人收藏展覽,雖然劉作籌也曾考慮將展覽過後的藏品捐贈給上海博物館,但鑑於當時該館在舊址辦公,儲藏條件較差等原因未付諸實現。

直到1988年,恰逢香港藝術館要於尖沙咀籌建新館,劉作籌考慮“取諸香港,還諸香港”。在與館方協商後,在該館規劃了虛白齋藏品專題收藏館,希望“蓋以其設施完善、管理專業,當能善用此文化遺產,造福社會”。就在捐贈前,還有臺灣商人希望劉老先生在眾多藏品中選取少許轉讓,價格可以任開。但劉作籌絲毫沒有心動,因為他要力保即將捐獻的藏品完整無缺。

1992年9月27日,香港藝術館“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順利開館,已經81歲的劉老先生興奮得一夜未眠,還親臨藝術館,對著他精心蒐集的畫作展品,逐件書畫解說,有筆墨欣賞、有收藏故事。第二年4月,劉作籌在新加坡驟然離世,但他對生死早已坦蕩。概因他的“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讓他的藏品“保存得所,垂諸久遠(劉作籌語)”。

潮籍收藏奇人劉作籌與“虛白齋”

王翬《仿古山水冊》輾轉三百多年才被虛白齋收藏

虛白齋書畫也無風雨也無晴

父親帶兒子參觀藝術館虛白齋,兒子在一幅畫前問父親:「這是什麼畫?」父親答:「山水畫囉。」兒子又再問:「山水畫即是什麼?」父親再答:「有山有水囉。」這是香港藝術館一級助理館長(虛白齋)鄧民亮經常聽到的類似故事。/本報記者 洪捷

這位父親若有機會多聽鄧民亮闡釋山水背後的涵意,講解國畫收藏的故事,相信他對兒子的答案更加有趣有意思。在「20╱20 │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二十週年特展」,藝術館在已故著名收藏家劉作籌所捐獻的六百幅虛白齋書畫中,挑選了二十名具代表性名家的作品共三十五幅。鄧民亮指著展場書架上排列的單張說:「這些都是過往為推廣中國書畫而印製的單張,約有二十多種,每款配合展覽內容介紹不同主題,有些是吳門畫派,有些是冬天景緻,有些是書法。這次,是紀念虛白齋開館二十週年,我們不僅在當中介紹最著名的畫家作品,還結合藝術史,向參觀者細數畫作在收藏家之間流傳的歷史故事。」

石濤《長幹風塔圖》

鄧民亮引領記者走進虛白齋,在石濤名作《長幹風塔圖》前,讓記者趨近看看,原來有張大千、劉海粟的題字,凸顯作品的矜貴。更原來,這幅高二百三十釐米,闊九十釐米的鉅作,曾經歷了遠渡重洋、火海逃生的災難。

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是文物藝術收藏集中地,新加坡華僑劉作籌來到此地,跟隨國畫大師黃賓虹學畫,同時學會了鑑賞技巧,併產生了收藏書畫的興趣。這時,石濤的《長幹風塔圖》雖在上海,卻還在另一位著名畫家劉海粟手上,人畫相遇,緣分未到。抗戰時期,文化人、藝術家,為籌款抗日,紛紛舉辦畫展募捐。劉海粟也不例外,他和其他藝術家聯袂到東南亞舉辦展覽,並且帶同這幅石濤《長幹風塔圖》,後來售給商人朱國良,而朱國良後來又以二千八百元轉售給劉作籌。

劉作籌拚死救藏畫

鄧民亮說,在戰亂時代,書畫反而是既安全又值錢的傍身之物。只是,任何意外都有機會發生,一九四二年,在盟軍的一次轟炸中,劉作籌的家被炸,他竟奮不顧身衝進火場,搶救了心愛的《長幹風塔圖》。儘管許多早期收藏都被燒掉,《長幹風塔圖》總算保住,併成為虛白齋的奠基之寶。

一九四九年,劉作籌來港居住,成立了虛白齋,當時智樂樓、北山堂等,都是香港著名收藏家所成立,而收藏中心已由上海轉至香港。無論是東北到天津,廣東番南順(番禺、南海、順德),或江南一帶的珍貴文物,都匯聚香港。

沈周《歲暮送別圖》

鄧民亮說,劉作籌並非十分富裕,他有自己的品味,這方面頗受黃賓虹影響,特別愛好收藏文人畫,尤其是吳門畫派,明末清初的四僧、揚州八怪等作品。

其中《歲暮送別圖》是沈周描繪於寒冬臘月送別侄兒前往鬧饑荒的北方任官,拖至挨年近晚才起行,情景特別悽清,同時表達沈周悠遊林下,不願為官的自在。文徵明的《長林消夏圖》,描寫文人雅士夏天於私家庭園中聚會,在畫中的山水林蔭、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水榭歌臺各有節目,畫中每個場景皆點到即止,讓人有遐想的餘地。鄧民亮笑言,這是古代的「臉書」(Facebook),文人雅士度過盛夏之後,於冬天以畫憶記當時之情,畫好後互相和應分享。唐寅《把琴歸去圖》中,山上茅屋中有人在等,路上主人翁回望追上來的琴童,似是有點心急。再看題字,反映主人的明志,原來是寧願心急到山林間與朋友把琴,也不想再墮仕途。唐寅早年中狀元時卻遇到作弊案,被奪去功名,影響了日後人生感悟。

王翬惲壽平畫冊

王翬、惲壽平《山水花卉冊》是另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故事。清初,王翬與惲壽平本是好朋友,相信他倆曾於康熙年間,先後於早年收藏他們作品的收藏家家中居住過。王翬畫山水四頁,惲壽平畫花鳥,一六八五年王翬題字,從題字的內容推測王翬繼惲壽平之後離開。二人所畫的這套冊頁輾轉流傳至南海黃季度手上,黃死後山水與花卉冊頁被分開,順德藏家辛仿蘇獲得四頁花卉,他為了令山水與花卉兩冊合璧,重金由南海黃式之手上購入四頁山水,儘管辛仿蘇後來也離世了,但八頁作品仍結合在一起,戰後流至香港,被劉作籌羅致。

漸江「千金扇」

劉作籌為了這本冊頁,亦曾不顧性命,像《長幹風塔圖》遭遇的姐妹版。一九七九年,劉作籌帶這兩本冊頁由九龍往港島,在紅隧九龍入口處遇到嚴重車禍,劉作籌更被拋出車外,頭破血流。但命懸一線之時,劉作籌雙手仍緊抱畫冊,當中包括《山水花卉冊》,幸而,劉作籌奇蹟生還,而冊頁也絲毫無損。鄧民亮說,經此一役,劉作籌開始考慮為自己的收藏尋找可靠的歸宿,他發覺西方許多博物館接受市民捐贈藏品,也興起將作品捐給博物館的念頭。

另一幅清初弘仁(漸江)的《仿王紱山水》,則有「千金扇」之稱。這幅扇面山水曾為香港著名的三大收藏家「天景樓」主人梁慧吾、「田谿書屋」主人何冠五及李尚銘所收藏,而以當舖大王李右泉之子李尚銘家財最豐,他於民國時以千圓大洋購得。連張大千亦曾往廣州觀賞這幅作品,並且題字,令這幅畫的價值更加提高。

劉作籌計劃捐贈書畫時,有不同地方的博物館爭取收藏虛白齋作品,最後,劉作籌挑選了香港藝術館。藝術館成立「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於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六日開幕,各有不同際遇的書畫,最終找到安樂窩。

潮籍收藏奇人劉作籌與“虛白齋”

劉作籌信札

劉作籌書法:折衷平和清恬淡雅

□黃舜生

劉作籌書法取法鐘王、智永、李邕、蘇軾,勤於臨摹古蹟,崇尚古意古法,在審美上趨向折衷平和,清恬淡雅。香港翰墨軒收藏有劉作籌寫給禮平的行書書札,言及其觀看子玉(吳灝)所臨摹的《清明上河圖》,讚歎不已,稱當世臨摹古本恐難有出子玉其右者,因題俚句加以讚揚:“百業千工寫已難,河梁況有萬頭攢。汴京繁盛舊城郭,撫本輝煌新壯觀。刻畫真同驚鬼斧,傳摹直欲亂神翰。筠清館裡吳公子,當世再生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描寫了汴京清明節的活動,是張擇端的傑作,也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不朽珍品。它一問世後,名聲鵲起,臨摹本和仿本很多,明朝仇英臨摹了一本,並有文徵明題跋,據傳在南宋時一兩黃金就可得一卷,而當今世界各博物館收藏的《清明上河圖》同名作就有上百本,經權威專家鑑定,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真跡。劉作籌稱吳灝所臨摹“此作精工絕妙”,並認為他是“當世再生張擇端”,評價當是極高。然吳灝自有家學淵源,其祖上吳榮光是清中期有名的學者、書畫鑑藏家、筠清館(書坊)的業主。子玉的繪畫作品究竟如何,這裡不作評述。細觀這通書札的書法,運筆純熟,從容不迫,緊而不枯,謹而不板,溫潤閒雅,秀妍飄逸,如老翁攜孫行,長短參差,互相關照,情真意摯。

潮籍收藏奇人劉作籌與“虛白齋”

香港藝術館內的劉作籌先生銅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