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張藝謀自封的進步,也就是把景甜換成孫儷

這屆國慶檔電影不行。

別說開心麻花的《李茶的姑媽》一點都沒讓人開心起來,備受期待的《影》雖然坐擁金馬獎12項提名,但歸根到底《影》這部電影,放在當下的中國社會語境來看,

它反映了什麼?促進了什麼?又能推進了什麼呢?

不知道你們看到了什麼,幣少(ID:bikebushao)覺得確實是張藝謀風格人物還是那麼扁平、劇情還是那麼空洞、主題還是那麼陳腐,整部電影看下來,還是那股虛張聲勢的深刻。


《影》:張藝謀自封的進步,也就是把景甜換成孫儷


張藝謀的電影有個通病:如果有好的文學本子給他,他就能拍好;如果是他原創的劇本,那麼拍出來的電影,很容易成為華麗的虛架子。

所以他既能拍出《活著》和《有話好好說》又能排出《三槍》和《長城》。

而這麼多年過去了,張藝謀一處新片,大家還是隻能誇他每一幀畫面猶如壁紙,坦白講,這近乎羞辱。

也怪不得王朔刻薄他“張藝謀就是個裝修師傅,到處把人家弄得金碧輝煌”。

之前的《長城》算是地球工程隊和神獸包工頭的battle,那麼《影》就是把金碧輝煌改頭換面成了水墨印象,本質一樣是驢皮糊上紙架子,裡外透著虛。

2015年許知遠在做《十三邀》的時候,第一期嘉賓對談的就是張藝謀。

張藝謀說自己花三年時間拍攝《影》,是因為自己喜歡這樣一個“替身的故事”。

其實張導最愛的替身故事,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已經導演過一回了。


《影》:張藝謀自封的進步,也就是把景甜換成孫儷


7年以後,張藝謀首次談及這個問題的時候說非常後悔,當初應該堅持住。

本來是讓林妙可唱的,但是團隊覺得她的音準差了點,要求換聲音,他也諮詢過國際的轉播團隊,他們認為這是個情景表演節目,所以沒問題。

主要是國內的媒體爆出來的,把它搞大了。

時隔7年後的張藝謀如此覆盤當時的情景,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這虛晃一槍的反思也未免過於無力。

別的不說,光把這兩個小女孩在一場世界矚目晚會上的“替身”故事老老實實拍出來,都比虛構硬湊的《影》真實動人得多,也真搞不懂張導為什麼總喜歡捨近求遠?


《影》:張藝謀自封的進步,也就是把景甜換成孫儷


1971年結束了插隊的張藝謀,被招工進入了陝棉八廠,在那裡迎來了他命運的轉折點。

當時他的工友雷佩雲回憶道:

張藝謀的家庭成分是很不好的,他爸爸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媽媽是大地主。每次車間開會,領導說黨員團員留下,其他人散會,全車間有600多人,就張藝謀一個人走開。

後來總是這樣領導就煩了,每次要開黨委會,直接說張藝謀你走開吧。

張藝謀在《十三邀》節目裡回憶這段經歷的時候,也提到陝棉八廠對自己的影響:

很多人說我的色彩張揚,可能是我早期經驗的一種逆向的表現。

後來我總結自己做的成功地地方,可能在於造型

同樣接受許知遠《十三邀》採訪的李安說:

我做電影,希望可以攪動到一些人性的東西,同時也希望能夠有一個平衡人心的東西。

其間的認知差別,大概就是一個造型系導演和一個真正導演的區別吧。

張藝謀曾經慨嘆:“我們第五代導演的水平沒有下降,是他們的眼光變了”。

此言非虛,可是在電影工業化迅猛迭代更新的當代社會,僅僅滿足於水平的不退步,這本身就代表著一種退步。

幣少看完《十三邀》採訪張藝謀的那期,就覺得此生都可以不用期待他的電影了,張藝謀已經不願意探索新的要素,他對於世界的好奇已經頂格了,以後他或許依舊會拍電影、或許票房還會不錯,但充其量不過是機械化作業。

《長城》和《影》的問世,大約也證實了這一點。

不過,作為咸陽裝修巨匠,張藝謀倒是夠格領個終身成就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