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衛進醫保,那些雞賊的跨國藥企

前不久,和一個朋友聊天,聊起了最近火爆的不行的現象級大片《我不是藥神》。

朋友說:我真佩服諾華這種外國大公司的氣度,如果是一家中國企業被人拍成電影這樣罵,還不早暴跳如雷去法院起訴誹謗了。

我說:你這就不懂了吧。這部片子上映,大概最開心的就是這些國際藥業巨頭了。可以預期:一邊是這部片子煽起的洶洶民意推動,一邊是這些公司精明的操作,兩者結合,部分昂貴的腫瘤治療藥物會得以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享受國家醫保資金報銷。

朋友說:那不是很好嗎?進了醫保,老百姓不就不用花錢了嗎?

我說:這世上哪有不花錢的醫療,醫保的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醫保本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醫保的錢,最終不還是老百姓的錢?在我國目前的經濟條件下,醫保資金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一些腫瘤靶向藥物價格極其昂貴,動輒幾萬十幾萬,而其作用,則僅僅是能延長部分病人數月的生命。

醫保的盤子就這麼大,這樣昂貴且性價比極低的藥物大量進入醫保,必將大量佔用其他物美價廉藥物的空間。這對藥物企業自然是好事,但對老百姓對納稅人,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朋友睜大了眼睛:這些跨國藥企竟然這麼雞賊?

我說:比你想象的雞賊的多。

在《藥神》的結尾,主角被釋放出獄,警察告訴他:大家都不吃盜版藥了,藥物進醫保了。

主角說:那挺好。

我當時看到這裡,和很多觀眾一樣,有種抑制不住的激動和開心。

然而,當我後來瞭解了一下格列衛進醫保的相關信息,這種開心和激動,卻變成了一種無奈和酸楚。

《藥神》上映後,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有一種聲音認為:藥品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承擔巨大的風險,我們必須保護企業的專利權,保護企業的研發動力。

這個觀點無疑是正確的,我在之前的文章裡面也詳細探討過。

但另一方面: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絕不意味著可以任由企業憑藉壟斷地位肆意攫取過高的利潤。要知道,這種超額利潤的後面,是無數患者的斑斑血淚。

有人說:格列衛的定價是市場行為,我們必須尊重市場。

這話是錯的。

市場最怕什麼?最怕壟斷。壟斷一旦形成,市場經濟由競爭帶來的活力就會被扼殺。

而格列衛,恰恰是一個壟斷性的藥品。

其療效之佳堪比仙丹,患者要想活命就必須得吃。而格列衛在全球市場沒有任何競品,屬於獨一無二的壟斷性藥品。

諾華壟斷了格列衛,也就壟斷了無數患者的生死存亡大權。

面對壟斷,政府必須予以干預,避免企業利為了攫取超額利潤而濫用用壟斷地位,阻止他們胡作非為損害民眾利益和破壞社會公平。

當年,格列衛登陸中國市場,其定價超過了包括美國韓國在內的很多發達國家,除了富豪級別的患者外。中國絕大部分患者或者為了活命傾家蕩產,或者放棄治療無奈等死,或者鋌而走險使用印度“假藥”。

電影中,那位患者哭著對警察說:我吃了三年的藥,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

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電影院裡哭聲一片。連我也忍不住潸然淚下。

沒有通過強有力的干預保障群眾利益,坐視諾華以畸高的價格在中國銷售格列衛。這是有關部門的嚴重失職。

在藥品專利到期之前,格列衛沒有進入醫保。或者說,諾華沒有為格列衛進醫保而做太多的努力。

原因很簡單:要進醫保的話,他幾乎肯定會被醫保部門要求降價。

在專利到期之前,格列衛進不進醫保,患者都得吃。而不進醫保,格列衛可以維持高到2.3萬-2.5萬的高價。所以,諾華並沒有強烈的讓格列衛進醫保的意願。

看一看格列衛進醫保的時間你就會發現:格列衛進醫保,是在專利到期,中國仿製藥上市以後。

2013年,格列衛專利到期後,中國幾家知名藥企快速推出了國產仿製藥物,這些藥物的臨床實驗均顯示:療效與格列衛相當,副作用並未明顯差異。

專利的到期和仿製藥的上市,使得諾華公司格列衛的市場壟斷地位遭到極大威脅。要知道:國產仿製藥的價格只有格列衛的幾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左右的水平。

按照正常邏輯,諾華公司似乎只有兩個選擇:要麼給格列衛大幅度降價,降到接近中國仿製藥的水平。要麼就只能坐視中國企業瓜分掉他的市場份額。

然而,諾華公司以極其高明的運作,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危機,使自己得以在繼續保持高價的同時,保持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

解決方案就是:讓中國政府用納稅人的錢為他們的高價買單。

簡單的說就是:進醫保。

格列衛以降價為代價進了醫保,進入醫保後的售價是每瓶一萬多。

而同時進入醫保的國產仿製格列衛,進入醫保後售價則只有一千左右。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全球獨此一家的神奇現象:不同廠家生產的成分一模一樣的同種藥物,同時出現在政府醫保目錄,同時出現在招標部門招標採購清單,同時出現在同一家醫院藥房,同時由同樣的醫生處方給同一種疾病的患者,政府同時給兩者按照同樣比例報銷------而其價格,相差達十倍!!!!!

同一種藥物,一種進口一種國產,價格相差10倍,政府都給報銷,你願意買哪一個?

當然是正版諾華格列衛!

結果,憑藉政府醫保資金買單,諾華公司的格列衛繼續保持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牢牢佔據中國市場80%。

成分一模一樣的藥物,國產的一千一瓶國家報銷,進口的一萬一瓶國家也報銷。

國家報銷的意思,就是中國納稅人買單。

然而我們醫保部門同時又天天嚷嚷醫保資金緊張,給醫院和醫生下達各種控費指標逼迫醫院和醫生控費--

神奇不神奇?意外不意外?開心不開心?

這種神奇現象的背後,是中國實行的舉世無雙全球獨此一家的“原研藥保護”制度。

很多人說中國對版權保護不夠。在別的方面不敢說,在藥品方面,我們對這些跨國企業保護的不僅足夠,甚至有些過度。

這個原研藥保護,其實就是為國際藥企巨頭量身定做的。別的國家,研發出藥物的企業只享有專利保護。而在中國,在專利到期之後,還享有一個原研藥保護。

原研藥保護的意思是:只要這個藥物是你研發出來的,那麼,即使專利到期,你也可以享受與仿製藥不同的優先待遇。

這種待遇之一就是:原藥藥物企業在藥品採購競標時,不與仿製藥一起競標,而是給其單列。

格列衛專利到期了,但格列衛依然享有原研藥保護。在招標採購的時候,它不需要與國產仿製藥一起競爭。它被單獨列到“原研藥”一組裡面,而在這一組中,他沒有競爭對手。它可以合理合法的以十倍於國產仿製藥的價格進入醫院,繼續為諾華公司帶來鉅額的利潤。

原研藥保護制度相當於什麼呢?

相當於泰森和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同臺競技,而我們努力去制定有利於泰森的比賽規則。

看到這裡,我知道你一定非常疑惑:這都是為什麼呢?

我不知道。

2015年10月31日,由國家衛計委藥政司指導召開了藥品集中採購專題研討會,參加人員是各省藥品集中採購中心領導,衛計委藥政司、體改司領導出席會議並做報告。

引人注目的是:會議贊助是製藥跨國巨頭三諾,即賽諾菲、諾華,諾和諾德。會議還特別安排了德國一專家介紹了藥品價格所謂談判經驗。

業內人士已經習以為常,他們不會驚訝,衛計委的會議怎麼會讓跨國公司贊助並讓他們安排某些會議內容,挑選一些觀點介紹給政府官員洗腦。

這只是跨國公司眾多政府事務活動中的一個片段,潤物無聲。

(本文轉自網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