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被冷拒!這一養老保險方案爲何戳到國人痛點?

“以房養老”被冷拒!這一養老保險方案為何戳到國人痛點?

在我國,住房和養老一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買房的目的就是為了老有所住,有房可棲。

可是在四年前,隨著老齡化少子化呈現出嚴峻的態勢,政府出臺了一個“以房養老”的養老保險方案,且在四個城市試點。可四年過去,“以房養老”遇冷選擇以此養老的人屈指可數。

1

“以房養老”是什麼?

這是一種新型養老政策,針對名下有房的老年人。他們把手裡的房子在權威機構進行估價,然後抵押給銀行,每月會扣除一部分的管理費,剩餘的金額會作為養老金每月由銀行貸款給老人。

原來的房子老人可以繼續居住,直到年限期為止,需要還清所有的保費,如還不清,房子就會抵押給銀行。

“以房養老”被冷拒!這一養老保險方案為何戳到國人痛點?

2

為何以房養老被冷拒?!

“以房養老”在四年之前被提出,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四個城市實行試點。

目前為止,選擇這一方案的老年人只有12戶,一共22人。明明被冷漠拒絕,可依舊將試點的範圍擴大到全國推廣。

以房養老作為一種備用的養老方式還是值得考慮的,但是風險太大,比起選擇“以房養老”的安穩,更多的是顧慮。不管是有房者還是無房者都主動或被動選擇拒絕這一養老保險。至於原因,小編認為有以下這幾點。

古往今來,國人的想法就是養兒防老,後半生的養老是極其渴望自己的子女來贍養的。主動拒絕選擇這一養老保險的人,一般都是名下有房產且有子女的人。

至於原因,首先,房屋作為國人投資的不動產,在房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升值空間很大。且對於有房的老人來說,他們對名下的房產處理方式,比起抵押給保險公司,更願意將房屋作為遺產給子女繼承。

其次,對於有房者來說,他們買房的時候就也許掏空了傳說中的“六個錢包”但卻因養老失去自己前半生付出的一切,房子被收回,而她們的下一代又會繼續他們走過的路,前半生還貸款,後半生抵押房子,終其一生,一無所有。

這樣的境況,不管是需要養老的老年人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渴望繼承父母房屋的年輕人,都難以接受。

“以房養老”被冷拒!這一養老保險方案為何戳到國人痛點?

實際上,“有房養老”算是有房者的養老退路,是一種小眾的養老方式

儘管這一養老保險方式是對中國傳統以來的一種養老方式的一種挑戰,但主要針對人群,還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生育子女或者失去子女的老年人,比如丁克家庭、亦或是失獨老人。

面對在全國推廣的“以房養老”的養老保險方式,還有一個尖銳的問題點值得去思考,買不起房子的人怎麼辦?!

“以房養老”被冷拒!這一養老保險方案為何戳到國人痛點?

之前在4月11日博鰲論壇會議上經濟學家管清友喊話:“買不起房你就多買兩套!不然以後你更加買不起,借錢也得買啊!”

4月19日,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樊綱表示,如果年輕人工作還不穩定,可以就租個小房子住;如果要結婚了,雙方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六個錢包”能一起湊出首付,建議還是買房好。

從“以房養老”保險來看,一套房養活一個老人,那麼掏空家裡所有積蓄,到最後只能養活其一?

按照如今的房價,買不起房的人比比皆是。“以房養老”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笑話,沒有房難道就沒有辦法養老了?

“以房養老”被冷拒!這一養老保險方案為何戳到國人痛點?

3

國外“以房養老”成功範例

實際上,國內的“以房養老”是借鑑他國的成功案例。

“以房養老”最先在美國出現,因著美國的國情,買房沒有國內艱難,而繼承房子又需要高昂的遺產稅。再加上美國的低福利國家,長期沒有有效的養老政策,主要是靠民眾自己儲蓄和金融機構提供的一些養老投資方案,所以在美國得以成功實施。

但是在國內,儘管已經發佈讓“以房養老”全面推行,但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