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剛需到底該不該買房?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在如火如荼的房地產行業,在2018年的這幾個月裡,我相信不少關注房價的已經發覺房價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並不是去年、前年那樣一樣瘋長的勢頭,這其中原因到底如何呢?很多人,打著剛需的名頭,迫不得已去買房,那麼2018年,剛需到底該不該買房呢?簡單跟大家分析形勢(以

青島為例):

2018年,剛需到底該不該買房?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1、房價已經瘋漲啦將近兩年,在這個過程裡,慢慢的,有錢買房子卻沒有買的在逐步減少,新開的樓盤卻 一直在源源不斷供應。

2.青島郊區房子這麼高啦(郊區均價兩萬),買投資房會越來越少,即使漲50%或者翻一倍,加上各種資 金成本等,5年後即使翻一倍賣也賺不到多少。翻一倍,城陽房價就是4萬。並且5年之內房地產稅這個黑 天鵝要推出。除了拎不清的會繼續以如此高價位買投資房的之外,買投資房的會越來越少。

3.再談需求。不止一次強調,本次上漲就是漲價去庫存。很多人沒有想到庫存是靠漲價去的。在上漲過程 中吸引了很多跟風盤。但是未來的競爭對手只有真正的剛需啦,經過兩年的消化,有能力剛需前期也買 了。也就是以青島的工資,即使在郊區為你接盤的,也要是青島工作的白領或者金領。而,服務予市民或 者在青島上班的工廠的藍領會加速撤離青島。畢竟青島還是個製造業城市,這就是多諾米骨牌,若是一個 製造業城市(跟北京上海不一樣,人家是金融城市,高新產業,服務業智力產業相當發達)失去了寶貴的 藍領落戶,那麼製造業會加速衰落,同時,也影響了白領金領的工作,讓這部分人因為工作就業問題出現 轉移。其實,高房價對於製造業城市,對於青島市民不是一件好事情。

4.再分析供應量,未來高新區城陽區黃島區膠南區,假如如青島市政府規劃那樣,會有源源不斷樓盤入 市,其次,供應上,2年限賣期或者5年限賣期到期後,會有本次大量二手房投資房進場與開發商競爭,未 來,天量的供應。畢竟,原來的庫存還是庫存,只是由開發商,各地城投公司等手裡的庫存轉移了相當一 部分個人手裡投資房。說句不好聽的話,個人投資房還是要去市場的。

5.上面已經分析過,需求(房價這麼高,剛需是要有能力的)越來越少,供應越來越大,不要看現在人山 人海的搶房,這是上合借峰會炒作引起的最後的瘋狂。等瘋狂過後,完全透支了剛需數量後,迴歸到理智 後,立馬就有買房市場變成賣房市場。

6.可以預料的是未來青島天量的供應需要多少年才能消化完成。 2017年青島常住人口增量8.65萬人,增量較2016年減少2.05萬人。未來,低收入高房價,更會讓青島的人 口流入急劇減少。甚至出現人口流出。

房價高必然引起了地價高,再加上青島除了是港口之外,天然的地理缺陷,只適合做首發站,鐵路線路上 整個青島只有一條膠濟線與外界聯繫,與四通八達武漢,鄭州,長沙,濟南,西安,成都等的鐵路中心相 比,與高校林立的武漢,西安,南京,成都,重慶相比等人力資源優勢(可以上網搜這些城市的985工程 院校),與已經形成高新產業集群的南京(半導體,臺積電建廠,吸引清華紫光一系列半導體企業),武漢(中國光谷),杭州(以阿里為代表的電子商務與電子金融中心),貴陽(大數據中心)相比,青島的 招商引資的能力又有哪些呢?無論人力資源,還是區位優勢和產業結構,在加上高房價高地價,那麼青島 如何和別的新一線城市競爭呢?

2018年,剛需到底該不該買房?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那麼,未來的青島,人才為什麼留在一個日薄西山,低收入高房價的城市呢?外地人和剛畢業大學生也會 聽你青島人的情懷和政策嗎?可以預見的是,青島競爭優勢越來越被落下,現在房價是大連的2倍,煙臺的 3倍,有持續性嗎?

什麼叫做漲價去庫存?漲價去庫存必須產生巨大轟動效應和賺錢效應,給人的心裡形成巨大沖擊,衝擊大 家心裡承受能力和貪婪能力,才能吸引大家去買,只適合房價低位。漲個百分十幾二十幾,無法起到效 果。說白了,漲價去庫存,就和股市一樣一樣,也可以變相的理解為股市,抓住的是人性的貪婪和恐懼。 有能力買房子的剛需因為恐懼不再觀望抓緊時間入場了。手裡有資金的中產階級看到了巨大賺錢效應,紛紛將存款換成手裡的投資房。

大家看到房價在一個故事和一個故事傳播中,大家紛紛傳播,去講好故事, 比如地鐵房,比如國家中心城市,比如上合峰會,比如~~~看到房價在不斷飆升中,大家沉浸在一片賺 錢的喜悅中,幻想著自己實現財務自由後,周遊全國,周遊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那麼,我下面問一個赤裸裸現實,你或者你周圍的同事或者朋友有多少人手裡存款100萬卻沒有買房呢? 有多少人手裡有錢沒有買投資房的?有嗎?有這樣的人嗎?若是有這樣的人,我真心佩服。本來已經實現 財務自由的你可以拿著這些錢去消費去旅遊,可以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現在是不是換成投資房後,守著 一堆鋼筋混凝土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呢?

辛苦一時,明天一定是美好的!嗯,是明天。

2018年,剛需到底該不該買房?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上述,已經論述過,漲價去庫存,必須短時間翻倍,最好是3倍以上。並且,要形成全民討論量。所以說用 且只能用一次。

不要被眼前的繁榮遮住了眼,嚇破了膽,看問題要長遠,辯證的看問題。不要有速勝論和亡國論想法,讓 時間來驗證。強大的日軍也曾不可一世過,但是在人民面前,還是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歷史,一次又一次 的證明了,趨勢真理是站在了大多數人那裡。而未來房子不會是僅僅少部分人牟利的工具,肯定也會站在 大部分人民,剛需那裡。 時間驗證真理,驗證一切。

最後給大家提幾個問題思考:

1.手裡的投資房要賣給誰?城市確實由城鎮向二線轉移,二線向一線轉移。但是,前提是必須要有能力。 可能現在城市居民賺錢比較容易,但是城市居民都是有房子的或者安置房,那麼轉移過程中,必然新增人 口是來自農村。若是,可以承受價格,這種轉移是可以實現的。大家有沒有去農村或者小鎮去調研過?有 多少富裕的小鎮?如此高昂的房價阻止了這種人口轉移。

2.未來人民幣會大幅貶值嗎?大家收入會繼續不斷翻番嗎?很多人拿著改革開放時大家收入來說,這三十 年大家收入翻了10倍。然後就,得出了未來三十年大家收入在此基礎上也要翻十倍的結論。首先,剛改革 開放時,大家都一窮二白,基礎基本是零。這就跟竹子一樣,平時埋在土地裡三年,但是一旦出土後,幾 天后就長成啦。但是竹子會一直漲嗎?改革開放之前,我們要感謝我們的父輩們,一直在打基礎,各種工 業基礎,掃盲,培養人才,培養技術工人,這種過程是漫長的。但是一旦基礎好了,然後發展就是幾次冪 的發展。但是,這種發展不是無窮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上,自動就變成L型啦。也就是說讓1塊變成 1000很容易。但是讓1000變成兩千都很難,何況變成1000000呢?其次,中國經濟發展這麼快,得益於 人工成本。但是即使如此,很多勞動密集型工廠,已經感覺到壓力,很多將工廠遷到越南,孟加拉國以及 印度等。人家人力資源成本不到你的一半。若是你的工資再翻幾倍,難道是不要中國的工業嗎?難道中國 也能跟美國一樣,通過高科技和金融服務業就能養活中國十幾億人口嗎?首先中國高科技是否是世界一 流,然後人民幣是否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最終,如此多人口是否能夠實現)。也就是說大概率大家未來 收入很緩慢的。這麼講吧,2013年到2018年,扣除你升職的因素,你是否收入翻倍啦?再參考中國臺灣地 區,日本以及其他發達國家,他們發展到一定時期後,經濟增速……

2018年,剛需到底該不該買房?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3.各個城市的高新區能否發展起來?持懷疑態度。各個城市新區發展起來前提,是要解決就業的。而大面 積解決就業最好的方式就是工廠。前幾年城市進行擴張,正好是伴隨著工業擴張進行的。而目前,中國的 工業產能是飽和的,所以國家才想著一帶一路,把過剩的鋼筋,鋼鐵,建築材料,手機,家電,甚至高鐵 和核電等高端製造業等轉移到國外,轉移到亞非拉。本來就是產能過剩,加上人工智能的普及,即使新建 工廠可能也用不了那麼多人。那麼新區只有房子,卻不解決大家就業,是可持續發展嗎?所以,我要打個 問號。中國前幾年大城市的快速發展,這也是伴隨著中國工業快速崛起的過程。我說的是在保持現有的工 業產能後繼續新增工業產能。比如說建設一個50萬人口新區很簡單。建房子就好了,但是新增50萬人口, 是不是要新增同等規模的工業產能或者服務業科技業。不然的說,這50萬人的就業怎麼辦?難道僅僅住在 房子裡就能生存嗎?對比看看央視曝光的很多原先扶貧地區,給他們把房子建設好啦,建的很漂亮。但是 很多農民仍然返回原先的危房居住。為什麼呀?因為安置點沒有他們的土地,他們仍然要每天來回20多公 裡回到原先的地方去耕種。同理,不僅僅是一個城市在增加新區,各個城市都有規劃中新區。更別說還有 一個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好的項目就那麼多,肯定優先考慮雄安新區,其他項目就看各個城市的吸引 力。說句實話,你若是去各個城市轉轉的話,這幾年城市變化最大的就是建了很多小區,空置率還很高。 但是,工業產能增加寥寥,除非科技導致的顛覆性。有人說,就業靠服務業也可以實現。但是,親,沒有 工業產能兜底,哪來的服務業?中國國情如此複雜,人口眾多,僅靠服務業就能解決大家吃飯問題,就能 解決大家幸福生活?所以,這才有了最近的鄉村振興戰略。

僅供大家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