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的中山國有「千乘之國」之稱,中山國到底有多強?

碣石樵子


這個問題值得一說。

大家都知道戰國七雄,其實,七雄之外,尚有兩個實力頗強的諸侯國,一個是宋國,另一個便是中山國在孟子答齊宣王中,有這樣的話:“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擁有方圓千里的大國共有九個,便是七雄加上宋與中山。

中山國前身叫鮮虞,是一個狄人國家。在春秋時代,鮮虞曾經遭到晉軍的重創,但卻頑強地生存下來,晉國始終無法將其消滅。進入戰國後,魏國率先稱霸,魏文侯以中山人樂羊為統帥,整整打了三年,把中山給滅了(公元前406年)。但是,大約二十五年後(公元前380年左右),中山趁魏、趙韓三國混戰之機,擺脫魏國的控制,二次立國

定都靈壽,又存活了八十多年。

不要小看中山人,狄人本性是相當兇悍頑強的。

中山國雖然是狄人國家,可是並不以騎兵見長,而是以步兵著稱。狄人與華夏族交鋒數百年,曾是華夏族最嚴重的外患。在不斷的衝突過程中,中山也不斷受到華夏文明的影響,他們不是過遊牧的生活,而是與中原國家一樣,有很多城堡,同時保留了他們的步兵傳統。狄人的步兵是很厲害的,據《呂氏春秋》的紀載,中山國多力士,“衣鐵甲、操鐵杖以戰,而所擊無不碎,所衝無不陷,以車投車,以人投人也”。從這個史料可以看出,中山軍隊絕不可小視。

中山復國後,趙國於公元前377年及376年兩度攻打中山,但是中山頑強地頂住了趙國兵團的入侵。公元前369年,中山修築長城防線,以備趙國的突襲。在此後約半個世紀的時間裡,趙國政策導向都是以中原戰局為主,與中山倒是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

在中原諸侯陷入血戰之際,中山國實際是一塊遠離戰爭的樂土。大約是承平日久,中山人也不甘寂寞,想在中原混戰中撈一杯羹,遂於公元前323年參加“五國相王”的合縱運動。該年,韓、趙、魏、燕、中山五個國家互相尊對方的君主為王。到這時候,中山實際上已經華夏化了,至少中原諸侯們不再視其為蠻夷國家。

中山稱王后,蠢蠢欲動,有點不自量力,乘趙國屢敗於秦國及齊國伐燕之際,於公元前314年(趙武靈王十二年)突然發力,大舉入侵趙國,在長子打敗趙國軍隊挾勝利之威,中山軍隊向北挺進,擊破燕國兵團於中人。這是中山復國後最輝煌的時刻,以千乘之國,連破趙、燕兩個萬乘大國,並僥倖贏得勝利。這個令人忽視的狄人國家突然威風八面,攻城略地,國土面積方圓千里,大小城池數十座,已成為北方一大勢力。

中山之所以敢如此囂張,得益於齊國在背後支持。據趙武靈王的說法,中山國仗著有齊國撐腰,頻頻侵犯趙國,擄掠趙國民眾,引河水圍困鄗城。趙武靈王之所以銳意改革軍事,與中山國的威脅有直接的關係。

不過,中山國畢竟在各方面實力均不如趙國,以小侵大的軍事冒險主義大大惹怒了趙國,中山的厄運開始了。

趙國滅中山之戰,也是曠日持久的戰爭。從公元307年趙武靈王第一次征伐中山國,到公元前296年中山滅亡,戰爭整整持續了十二年之久。在《戰國策》中,有一篇趙奢與田單的對話,提到趙滅中山之戰,趙武靈王動用了二十萬人馬。趙國以二十萬人馬,耗費十二年才滅掉中山,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中山人之悍勇善戰了,雖敗猶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