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傾囊傳授:同學聚會不爲人知的門道


老司機傾囊傳授:同學聚會不為人知的門道


2015年,北京電影學院1996級部分同學聚會

今天大年初五,跟家人的春節團聚已經進入尾聲,就講講同學聚會。同學,大多相識於人生最嫩的階段,你們互相見過彼此原生態的樣子,你作為社會動物的一部分源代碼也是在這個階段寫入的。同學聚會,應該如何參加、如何表現,這裡面有學問。也歡迎你把參加同學聚會發生的故事分享出來,可以留言或者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過完春節,同學聚會的戲碼就登臺現眼了。

這裡說的同學,不包括MBA、老闆鍍金班,那種明明畢業很多年了花大錢去讀一個文憑、混點人脈那種。這倒不是以同學的名義自卑,而是代表同學鄙視——從小屁孩到情竇初開時節即使偶爾翹課也肯定是全日制天天膩在一起幾年的同學,這才是正兒八經的。同學這種事,還是要同胞胎生的好,卵生的怎麼也差點意思。再糊塗的孩子也知道後孃懷裡不撒嬌。

論交情,一起同過窗比一起扛過槍的一點都不含糊,比一起嫖過娼的更紮實;論乾貨,同學的時候大家都還少男少女純粹以童貞論交,既不是半路出家,更不是殘花敗柳;論火候,同學的時候每個人都正在迭代,並且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都很可能是迭代的一部分。所以,這種童子功的綁定屬性是,做了同學基本就是一輩子撕不開、扯不清。聚會和同學聚會是兩種東西,就像足球和中國足球是兩種運動。

春節的同學聚會,一般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常委會。人以群分,同學關係中也一樣。一般說來,在校關係好的,分開多年再見面還是好,關係一般的就是天天見也還是一般。顧名思義,常委會的同學在平常就常聯繫,術語稱之為常委。四大寇、十常侍還常聯繫呢,更別說同學這麼高大上了組織了。常委會就是一個小圈子,且相對純潔,交往平平的誰都不往裡帶。磨合得多了,彼此的老底、好惡包括意淫對象什麼都熟悉的一塌糊塗,基本無需熱身就能直接開搞。所以這類聚會,關鍵的關鍵就是老人(老在一起玩的人),這種聚會是時令的,但更多是本能的。講真,此等好聚之徒在春節大假裡不湊湊那簡直就是對不起老天啊。

一種是群聚。以微信群為例,比如老初三九班老高三五班之類的班級群——年級總群或什麼文科群、理科群很少。這種群聚,即使是群裡有人操持,都能參加的也是相對少數——上學的時候還有請假翹課呢,何況畢業多年。這種群聚大部分留有學生時代很深的印記,因為自願參加,人數就或多或少,隨機性很強。多的話可以渾水摸魚,如果報名的人少,每個人都避不開磕頭碰臉,那兩種人就可能不出現,一是上課時就不對勁的,二是拍拖的挺熱烈最後一拍兩散的。這還不是野夫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那樣的,那樣屬於借聚會薅羊毛,倆人都巴不得見面能有一腿呢。

群聚決定了它的雜食性必然很強,所以只有酒後借個臉兒熱才能暢所欲言。說對了就對了,說錯了不是喝酒了麼。在這個心理基礎暗示下,心懷大叵測、小叵測的人真的假的都照死裡喝,拼酒成了必然,那怎麼都得喝高了,高了之後就收了神通現了本相了。現形之後的諸神基本上就群魔亂舞了,酒壯慫人膽麼。

藉著開玩笑表白的還好,因為再怎麼著這也是可歌可泣的正能量。如果平時互相尿不到一塊的,只要一對眼一對臺詞那就得鬥雞了。按理當著這麼多同學不應該紅臉,但按情就得當著同學、就著酒勁互拆才有動力。《響馬傳》裡羅成和單雄信從看對方第一眼開始就不對付,就忍著,結果祝壽宴上幾壺酒下去就繃不住了,加上程咬金的忽悠,掐得那叫一個熱鬧。

老司機傾囊傳授:同學聚會不為人知的門道


同學聚會最常見的才藝表演就是唱歌

常委會上喝高的倒不常見,除非攤上什麼事。一般春節聚會上這種概率很小,攤上事的都隨攤隨擺平,輪不到大春節的給哥幾個添堵。都是常委了,誰喜歡什麼都不用說,瓦朗德魯、路易十三和二鍋頭都隨性,這場合基本喝得都是興致和閒適,愛喝喝不喝拉到。而群聚不同,涉及到不熟以及來往少的人,多少有點端著是必須的。但平和不代表不表現才藝,相反這種場合展示才藝,才叫德藝雙馨。

聚會還有個時間問題,在白天是飛段子,晚上太晚了會說鬼。翁同龢有副對聯說,“談笑深時風雨來”,常委會的交流是深得不能再深的一夥人,無限深的終極就是人生,人生的終極就是死,所以幾乎任何人的小聚夜談,像驢拉磨一樣談著談著就肯定“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了,雖然這未必是最終話題,但常委會時間長了這幾乎是跑都跑不掉的議題……同學聚會跟娶媳婦也差不多,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要想聚得盡興,最好不帶老師。老師是用來尊敬的,不是用來隨便的。哪怕ta長得卡哇伊,哪怕ta是異性都不太妥當。無它,就是有顧忌。說話喝酒都得摟著點,那你們打哪兒盡興去呢?帶老師的聚會只有兩種情況,一是憶苦思甜會或是感恩節之類的,二是同學的份子(人情)宴和老師有通家之好的。第二種情況,如果同學知趣的,只能是讓老師說,大家正襟危坐偶爾賠笑。如果不知趣都放開了,那老師就得向隅被冷落,一人向隅必然滿座不歡,那何苦來。即便是有《教室別戀》的情況(15歲的史迪和37歲女老師維奧拉拍拖),這話得兩說,在新聞上是熱點,在文學影視上也是,但這倆戀愛師生夾在同學聚會里,大家攙和彆扭不攙和更彆扭,那可就真特麼尷尬了。

老司機傾囊傳授:同學聚會不為人知的門道


多年不見,每個同學的經歷、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無話可說的情況也有發生

群聚的槽點除了帶老師,然後就是帶娃了。男的帶娃還好,男的一般顧全大局,再說也不可能大家都帶。怕只怕女的帶娃,這娘幾個甫一入場,聚會就開啟烏龍模式:一百個猴拉車——亂套了。這情況和帶老師反相似,不照顧娃鬧娃,照顧娃鬧心。不喝酒則聽孩子的,喝了酒連孩子都不管(管不了)了。不抽菸大家難受,抽了煙娃們難受……雖然說白了橫豎不過是為了吃一頓飯,但如果只是為了吃一頓飯,跟誰吃不是吃幹嘛要這麼家長裡短的接地氣呢?但如果同學都是五十來歲,情況就完全不同,春節聚會上不但可以帶娃也可以帶配偶,升級為同學世家宴,這不僅因為孩子都上大學了,夫妻兒女一家出席以彰顯彼此父一輩子一輩的世交,最主要還是:家屬和孩子可以單開一桌。雖然端著,但場面上和諧無比,也不能說全無意義。

最最煞風景的是,帶老人。原因不多說,當孝子孝女恐怕不是這麼當的,讓每一方面的人都不自在。生生把大家平等的聚會強暴成了壽宴。凡是帶的,下次一般就沒有下次了。話說回來,春節期間老人都在家裡滋滋潤潤的待著,才懶得跟我們出去。

同學的春節聚會也是年味的一種,或者說是年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同學春節不聚會,那你們的感情跟飛機杯還有什麼區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