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什么意思,有何讲究?

以前在农村,人们交流时经常会用到俗语老话,这些俗语老话是人们从生活经历中所得的经验,包括一些风俗讲究也会用一句俗语来概括。其中有一句叫做:“女不祭灶,男不拜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有着什么风俗,有着什么讲究?咱们一起来看看!

农村俗语:“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什么意思,有何讲究?

1、女不祭灶,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祭灶,在我国民间是一种影响非常大的习俗,在以前农村,基本家家户户都会设有灶王爷的神位,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这天都会上供拜灶神,祈求能辟邪除灾,迎祥纳福。不过,通常祭灶的时候是没有女性的,这是因为民间传说中灶王爷是一个非常英俊的男子,如果让女性祭灶的话很容易被灶王爷吸引住,会有出轨的兆头,这样的话,就有违礼制了,所以是不准女性来祭拜的。

男不拜月:拜月,是中秋节的一项风俗活动,和拜灶神不同的是,只能女子来拜月,而男子是不可以参与的。因为古人看来,月亮是嫦娥的居所,男人拜月的话通常会让人觉得是不怀好意。男子拜月相当于拜倒在女子石榴裙下,是一种心志不坚的表现,对男子来说是很不利的,也会有出轨的兆头。

其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以前人们对“男女授受不亲”的另一种解释,就是要男性和女性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开“男女之嫌”的一种行为,所以也体现在了祭祀的事情上,这也算是以前人们对礼仪的一种表现吧。

农村俗语:“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什么意思,有何讲究?

2、不会做饭的看锅,会做饭的看火

这句农村俗语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不会做饭的人往往只知道看着锅里,而会做饭的人,在做饭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着锅里,他们还会把目光放在灶里的火上面,因为会做饭的人知道想要做出好吃的饭菜,火候是十分重要的。其实这句话比喻的是,会做事的人更懂得注意把握好分寸和时机,以及对事情的有利局面。所以,以前人们用这句话的时候不单单只应用到做饭的事情上,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有经验的人也会用这句话来教育晚辈,隐喻做事不应该只看表面,只盯着手里的活,要把目光放远一些,看待问题要全面,这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做的更好。

农村俗语:“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什么意思,有何讲究?

以上两句俗语可以看出,以前人们在说俗语的时候未必是指的俗语本身所说的事情,可能只是用俗语其中的意思和讲究来说其他的事,所以如果对这些俗语不了解的话,可能会听的云里雾里。这些俗语老话现在虽然用到的越来越少,知道它们的人也越来越少,不过很多俗语放在今天也还是很有道理的。你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